战国演绎

第七十一章 穿梭各国(二)(1/2)

  楚是大国,曾是长期威逼中原各霸主的主要对手,也曾称霸中原。

  现在虽然也逞破落衰败之势,毕竟还有三千余里的疆土、上百万的军队,为列国之最。

  做为“蛮夷”之帮,他与中原各国经常处于对立状态,很少联合。

  历史上与秦又曾有过互相救援的情谊,目前也受不到秦的巨大威胁。

  所以他对“合纵”不会感兴趣,但又必须把楚拉入反秦联盟中,却成为苏秦的一个棘手难题。

  不过,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弱点,抓住这些弱点,就是成功的契机。

  递交国书,就楚、赵间的外交事务进行磋商后,苏秦出使任务就算完毕。苏秦又提出要在楚国游玩:

  “臣生在洛阳,读书于太行,可说是井底之蛙,没见过世面。

  楚的东南皆大海,西与巴蜀相界,北和齐、魏为邻,领土之广阔,天下为首。

  听说名山雄伟、大江壮阔、景色秀丽、风光旖旎,神往久矣。

  今有幸到楚,能否允臣一游?”

  身兼两相的苏秦竟然如此赞赏自己的江山,楚王很高兴,不但“允许”还要亲自陪同。

  立即安排舟、车,调集兵将,浩浩荡荡出发了。

  江南风光,绿水青山,果然别是一番情趣。

  所到之处,苏秦赞不绝口。

  楚王则讲解、介绍讲个不停,趁着他得意洋洋,苏秦随便地问道:

  “以楚国的强大和大王的贤明,完全有能力争霸于中原,为什么您至今还逊让不前呢?

  您应该知道,秦王的野心很大,他在中原连年征战不断,目的就在于使各国臣服于秦。

  秦、楚都是强国,但双雄不能并立,总有一天要一决雌雄。

  一旦让秦控制了中原,其实力超过了楚国,必然会危及大王。

  倘若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几天的时间就能达到您的郢都。

  臣闻: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大王有所考虑吗?”

  这一问,刚才还兴高采烈的楚王,立时蔫了,叹口气道:

  “寡人何尝不思虑?

  只是孤掌难鸣,自己没有必胜的把握,不敢轻启战端以致引火烧身而已。

  望着这只老虎跳跃肆虐,我是卧不安席、食不知味啊!”

  楚王肯吐露自己内心世界,下一步棋就好走了:

  “大王的考虑是正确的,对秦问题不可轻率,必须具备足够的实力才能攻之于死地。

  不过臣估计秦在没有控制中原之前,也无吞楚之力,所以秦、楚胜负的关键,是谁能获得中原各国的力量。

  秦是想用武力压服他们,臣意您可以通过政治、外交使各国与楚结成统一战线。

  秦、楚力量的对比,就会发生足以扭转全局的变化。

  实不相瞒,中原各国受的威胁最重,单个又都不是秦的对手。

  所以臣才向燕、赵、韩、魏献‘合纵’之策,联合抗秦以挽危亡。

  楚若也能加入……”

  说到这里,苏秦笑了笑,放低了声音:

  “所获之益就不仅是免除秦的威胁。

  试想,没有秦国后,天下还有谁是楚的对手?

  到那时,您不想当霸主,各国也得拱手相送也!

  并非臣吃里扒外替楚谋计,实乃大势所趋,必然如此!”

  做中原霸主,是历代楚王的梦想。

  如苏秦所议,加入“合纵”确是实现梦想的大好机会,楚王不能不跃跃欲试……

  苏秦的最后一个目标是齐。

  齐是东方大国,幅员辽阔、人口密集、物产丰富、实力雄厚。

  威王两败魏军后,曾一度处于中原领袖地位。

  由于中间隔着“三晋”,齐受不到秦的威胁。

  所以人有求于齐而齐无求于人,甚至在各国与秦战得疲敝不堪之后,他还会趁火打劫、捡点儿便宜。

  这就决定了他不愿同秦把关系弄僵,与各国也是若即若离,面上客气,并不亲密。

  在这样的心态下要把他拉入“合纵”,实在是苏秦最困难的最后一站。

  齐国现在是宣王继位,他知道叔父是冤枉的,便给田忌平反,但田忌回国后,因老、病,已成废人。

  宣王便把军政大权统统交给田婴,自己腾出时间来,招聚一批文人学者。

  如:慎到、驺衍、接予、淳于髡、田骈、等七十六人食上大夫之禄,在稷下主持讲学。

  此外,他还喜欢听“吹竽大合奏”。

  于是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便混在乐队中混饭吃,留下“滥竽充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天高路远人常在云中飞从成为好人开始挂机装逼系统暗夜行人变成女神碾压诸天我有三千恶妖都市守墓世家废材莫名成为了神主修真论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