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演绎

第七十四章 连横破纵(一)(1/2)

  消息传来,沿途大小官员,望尘下拜。

  苏秦长驱而过,理都不理。

  周显王为“苏贵人”极尽“地主之谊”清扫道路三十里。

  在郊外设“供帐”以迎之,这可是当年接待齐桓、晋文的礼仪。

  洛阳百姓,倾城而出,以苏秦八十老母及家人为首,等在城外,翘首以盼。

  日近中午,忽听远处隆隆如雷,尘雾蔽天,一群前迎的少年、童子返身跑回,雀跃欢呼:

  “来了!来了!”

  果见旌旗飘飘的簇拥下,一对车马,风驰电掣而至。

  周王的使者上前刚要“致敬”,车上的武士却只把戈一挥:

  “从约长在后面!”

  苏秦的专车却是缓缓而至,来到家人面前时,妻、嫂侧目,俯地而拜,不敢直视。

  苏秦微笑:

  “当年我从咸阳回来,妻不下机、嫂不为炊,谁还把我当做丈夫、小叔、哥哥看待?

  诸位今何‘前倨而后恭’也?”

  苏家人个个羞惭,掩面而已,不知是嫂子的脸皮厚还是敢说实话:

  “季子今贵而多金耳!”

  苏秦一声长叹: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我今天才知道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一日无钱也!”

  然后,下车拜母。

  苏秦的感慨,至今还受非议,甚至引以为耻,被视为世俗小人,格调太低。

  遗憾的是,在社会现实中,这种现象还很难铲除。

  六国送来的《盟约》,是挑战、是威胁。

  秦惠文王大怒之下,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六国合纵,寡人之进取无望矣!

  必散其约,方可图大事,谁有好办法?”

  犀首是百官之首,应该最先发言:

  “首倡‘合纵’的是赵,咱们先伐他,再调一支部队准备支援,我就不信压不垮他!”

  张仪在一旁听着,只是笑,微微地笑。

  惠文王看了,不高兴:

  “张先生,您到咸阳后,寡人敢说对您不薄。

  秦国现在也算遇到点儿麻烦,正需用人,您怎能不出一策只笑?”

  遇到点儿麻烦?

  您不承认事态的严重性,也就会贬低我张仪的价值,那就还得等一等。

  张仪一拱手:

  “大王,臣以为丞相之策实在是高,所以欢欣而笑。”

  犀首不傻,一听就知道里边滋味不对:

  “张兄,我考虑的只是一般对敌之策,自己也知道谈不上奇妙,你的笑,莫非是在笑我?

  倒要请教张客卿的高见!”

  先唤“张兄”,后称“客卿”,显然已生敌视之意。

  张仪还是笑,表态也非常谦逊:

  “岂敢,岂敢承‘请教’二字?

  在下是为丞相之勇而欢欣鼓舞。

  试想六国刚订盟约,其心方坚,秦若击赵,五国必遵盟约。

  在苏秦的统一指挥下,韩出宣阳,楚出武关,魏攻河东,齐涉清河,燕袭秦后。

  丞相能迎赵四面八方而操胜券,岂非人杰而谋奇?

  所以臣才笑啊!”

  张仪实际上是在分析攻赵后,秦将面临的严峻形势,秦王和犀首也立即意识到了这种危险。

  惠文王倒抽一口凉气:

  “如此,秦军出则必败,岂能束手待毙?

  还请先生指教!”

  “既食秦之禄,必分秦之忧,何谈指教?

  您对臣下不可过分客气,倒是应该多下命令。”

  张仪马上转到秦王的立场:

  “大王勿忧,从苏秦的‘合纵’一出来,臣就在思考破解之策,其实那只是个‘纸老虎’,吓唬人罢了!

  首先,‘合纵’的基础就不稳。

  各国君主都是以‘利’聚,既图保自身,又想沾便宜。

  苏秦自己也无外是想由此而建‘功利’。

  所以它虽是庞然大物,刚建成就已摇摇晃晃。

  臣与苏秦同学多年,深知其性,我师兄为人。

  但见眼前之功名事业而缺乏远大的目光。

  所以浅尝辄止,有所得便沾沾自喜,不再求进取。

  可知道他能创立‘合纵’却不能考虑怎样巩固、维护它,这就决定了‘合纵’不会长久。

  臣已定了‘连横’之策,必能破‘合纵’,但不能操之过急,更不可只靠武力冲击。

  譬如夯土筑墙,越是击之以力,它越结实,若用水慢慢浸泡,它就会渐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天高路远人常在云中飞从成为好人开始挂机装逼系统暗夜行人变成女神碾压诸天我有三千恶妖都市守墓世家废材莫名成为了神主修真论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