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演绎

第八十三章 废诏事件(四)(1/2)

  大家急忙围上来,见无忌翻着白眼儿已不会出声,晋鄙摸摸胸前还能感到心跳,便长吁了口气:

  “还有救,没事。”

  他久在军中,处理窒息的情况经得多了,便一边用粗糙的大手来回抚摸无忌的胸脯,一边教魏珠如何摆弄无忌的手臂。

  时间不长,无忌缓过气儿来。

  他“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叫了一声:

  “娘!”

  大家这才放下心,一齐长出了口气。

  不料,孟氏夫人却只顾到床后开箱,取出一小困竹简,抖开一看,果然是遗诏,也长出了口气。

  没看无忌一眼,径直走到烛火前,一块一块儿的点燃,昭王叹了口气:

  “此乃寡人亲手所书,无人能仿制,毁了便毁了无忌的前程啊!”

  孟氏夫人烧完遗诏中的重要部分才跪到昭王床头:

  “臣妾几乎杀王子、擅毁诏书,罪莫大焉,请大王惩处。”

  此罪按律当凌迟,她怎能不知?为什么却不惜扼死亲子,自赴此罪?

  昭王终是不忍,叹口气:

  “无忌无大碍,不可没有母亲,难治你罪,但只饶你这一次!”

  当然,孟氏不会干第二次,昭王言外之意:

  “为了儿子才留下你。”

  但意犹未尽:

  “寡人不明白,此诏书对圉儿不利但确实有利于无忌,你为什么却不惜冒死犯上,欲杀亲生儿子来威胁寡人毁诏?”

  孟氏夫人叩首:

  “谢大王赦罪之恩。”

  “起来吧。”

  “遵旨。”

  孟氏这才起身:

  “妾此举,是唯恐以后因废长立幼而给魏国造成大乱,如果有利于社稷,妾身与无忌死不足不惜!

  陛下既然已经醒悟,为何不就此册立圉儿为储君,昭示天下,那么,后患永绝、天下太平!”

  魏圉这才明白,孟氏夫人并无帮助儿子夺储位的私心,所想的全是保社稷天下的平安。

  而自己却是一直恨之入骨,由愧生感,不禁放声痛哭。

  昭王明白了夫人之心,也知道以前魏圉对夫人没好感,为了趁此机会改善他们的关系,便叫道:

  “圉儿,还不过来?你该知道你母亲的用心了吧?”

  魏珠更是感动的涕泪交流,一手抱着无忌,扑地跪到夫人身前,一手搂住她的双腿呜咽着叫了声:

  “娘!为了国家社稷,几乎毁了无忌和您自己,您真是用心良苦啊!对圉儿,真比亲娘还要亲咧!

  从今以后,您就是俺和圉儿的亲娘!”

  孟氏夫人也屈身抱着她的头哭:

  “珠儿,我既然已是你们的继母,当然就得把你们和无忌同样看待,还分什么亲生、后生?

  立嫡立长为储君乃国家安定之本,娘定要毁掉废长立幼之诏,说实话,并非只为圉儿,他便是我亲生,于国不利也要废!

  对这一点,愿你和圉儿都明白,不必感念我;

  无忌太小了,你们比他大,以后还求你们看顾他些,我也就感念你们不尽。

  但愿你二人兄友弟恭比翼齐飞,国家安定平稳、兴旺发达,为娘的也就心安了。”

  魏圉也扑地跪下哭道:

  “圉儿敢不遵从娘的教诲?您放心,圉儿若不把无忌视为亲弟、始终善待,子孙灭绝!”

  魏无忌母亲是孟子的侄女。

  她遵守孟子“社稷为重、民为重”的思想,为了国家、百姓的安定,认为废长立幼是“内乱”的根源;

  通过劝解魏昭王讲道理,讲让无忌継位会有国家亡、子孙灭绝之害。

  如此既为国家也为儿子,从而也表现信陵君的“侠义”自幼就有思想基础。

  “废诏”事件过去,魏昭王的宫内形成了安定团结的局面。

  但是孟氏夫人总觉得,尽管自己出发点是为了国家社稷,但杀子逼王终是以下犯上,影响非常严重。

  沉重的精神负担,压得她日渐憔悴。

  魏圉日日过来看望,魏珠也来端汤喂药。

  昭王重金聘请海内外名医,怎奈大限已到,孟氏夫人抓紧昭王的手一声叹息:

  “大王如此待臣妾,臣妾死不足惜,知遇之恩没齿难报。

  可惜我将去了,遗憾啊!”

  说完,闭上了双眼。

  孟氏夫人去后,魏圉哭的昏天黑地、泪尽继血。

  出殡的时候披麻戴孝,执拂极尽、亲子之礼,连昭王都点头叹息:

  “没想到,圉儿心诚如此,真君子啊!”

  魏圉不仅对夫人尽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天高路远人常在云中飞从成为好人开始挂机装逼系统暗夜行人变成女神碾压诸天我有三千恶妖都市守墓世家废材莫名成为了神主修真论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