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王大利的自荐(1/2)
王守仁也就是王明阳,是有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创立“阳明心学”,确实善于射箭,卫良辰当然知道。
问题是王守仁就能赢得了鞑靼小王子?
既然谢阁老认为可以,卫良辰也不好反驳什么,而朱厚照却不认为呆呆的王守仁会比自己强:“父皇,如果必须选一个对战鞑靼小王子的话,儿臣比王守仁更为合适。”
弘治皇帝欣慰的看着儿子,感觉自己在三位阁老面前,腰杆可以挺直了:“看,朕的皇子也是有血性的。”
“太宗皇帝在《皇明祖训》中教诲“不和亲,不赔款,不议和,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儿臣身为大明皇族血脉,为国为父皇分忧理所当然,责不旁贷。”
朱厚照引经据典,说的是大义凛然,慷概激昂,让弘治皇帝跟三位阁老都感觉豪气干云,仿佛又回到年轻时代。
一直未曾说话的首辅刘健,此时也是欣喜万分,频频点头:“太子殿下今日能有此番心意,我大明中兴指日可待,不过...”
朱厚照能得到刘健的夸赞,那可是比得到父皇的夸赞还难得,正洋洋得意时,刘健一句不过,让朱厚照的心脏骤停:“刘阁老,难道我说的不对吗?”
刘健笑着摇头:“非也非也,太子殿下很好,不过的是,今日早朝上鞑靼小王子只是提出了比试的想法,但并没有提具体的比试方法,也可能是比弓马,也可能几人比试,一切还有待明日早朝商议。”
啥?一切都还没商议好?隔这闹呢?
卫良辰和朱厚照一脸的诧异,慷慨激昂了半天,合着连怎么比试都没定,万一人家要比试诗词歌赋,女红刺绣呢?
弘治皇帝也是恍然醒悟,只顾得欣赏儿子了,忘了明天早朝的事,随即干咳两声,化解一下尴尬的气氛:“咳咳,朕意已决,明日早朝,皇子和卫良辰还有宣王守仁一同上殿参与早朝。不管鞑靼人要比试什么,我泱泱大明岂能惧怕,就算是要比试弓马,大明奉陪便是。”
等议事结束,卫良辰和朱厚照出了紫禁城,一轮明月已爬上树梢。
“老卫,我回詹事府准备一下,毕竟明天有可能就回不去了。”朱厚照对死并不害怕,只是还有许多的牵挂难以割舍。
卫良辰看看四下左右无人,拉着朱厚照走到僻静处:“老朱,我怎么会舍得你去送死,你记住明天早朝,一定要让鞑靼人同意比试弓马,其他的交给我便好。”
朱厚照两只大眼眨呀眨的,想从卫良辰的表情上发现些信息,卫良辰躲开朱厚照炙热目光:“老朱相信我,你回你的詹事府安心睡觉就可以,有我在你不会有事的。”
此时朱厚照除了选择相信卫良辰别无选择:“老卫,哥哥这条命可就交给你了,你可千万要走心啊。”
辞别朱厚照,卫良辰急匆匆往家走,话已经说出去了,自己就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毕竟大明太子的命全靠自己了。
忠仆梁青,盼星星盼月亮般终于盼回了少爷,没等跟少爷说上一句话,便被少爷骂了几句后,踹出了门外。
卫良辰没有时间搭理哭哭啼啼的梁青,把房门插得死死的,然后从床下抬出了一个长方形的木盒。
看着木盒,卫良辰嘿嘿的傻笑,仿佛看到的是曲线完美的美女,一览无余的呈现在自己面前。
卫良辰轻轻打开木盒,取出了一只长长的火铳,这可是他穿越后偷了父亲的火铳精心改良出来,用作防身之用的,毕竟败家子的名声在那,万一有仇家寻仇,自己也所有依仗。
穿越前卫良辰可是学机械的高材生,他火铳是在神机火枪的基础上,用后世赵士祯撞击式燧发枪的方法加以改良,加长了枪管加大了火药装填数量,更是在此基础上装配了扳机。
不但克服了风雨对射击造成的困难,射击精度更为准确,并在各种情况下,随时都可发射。
且扳机下面加有护圈,子铳预先装填好,轮流装入枪管发射,可以加快射击速度。
除了枪管没有膛线,弹药使用铁丸,已经很接近前世时候的步枪,当然有效杀伤距离最多也就五百步,精度也是没法比。
不过放在弘治朝,这可就是大杀器了,如果能顶得住强大异常的后坐力,战胜鞑靼的铁弓是毫无问题,轻松加愉快。
卫良辰摩挲着枪身,喃喃自语:“宝贝啊,本来是指望着你保命的,可是现在只好把你借给老朱了,你可千万别伤心啊。”
“哐哐。”门外不合时宜的响起了敲门声,接着传来了梁青的声音:“少爷睡了吗?”
正搂着火铳的卫良辰,赶紧把火铳放回床下,不耐烦的道:“狗奴才,不知道少爷刚从紫禁城回来,累了乏了要休息吗?”
“卫少爷,别怪梁青,是我,小的王大利。”
王大利?
卫良辰一时间没想到是谁,好奇的打开了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