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天地立心

第三五章 龙湾大战:序幕(1/2)

  应天府衙

  五日后,闰五月庚申(1360/6/18)

  早上,朱元璋已招集建康城内所属,于府衙大厅上议事。

  先前水路、陆路消息皆被封锁,陈友谅登基后,大部分的巡哨已撤除,而朱元璋这方也找机灵的探马,装扮成百姓,再混到太平城去打探消息。

  厅上众文武官员中,有已大略得知太平城出事了,有尚未知情者,正交头接耳相互谈论着,刘基此时则站在朱元璋身边。

  未几,探马回报:「禀报主公,太平城前几日子,确实已陷于陈友谅军。」

  朱元璋问道:「太平城濠堑深固,有探查出敌军是如何攻陷?」

  探马回道:「据属下探知,六天前的清晨,陈友谅大约二十万舟师,直攻太平城,守军奋力防守了两日,敌军都攻打不下。后来是趁夜晚涨潮时,由巨舰船桅攀登入城墙,才被攻下的,花云将军、王鼎、朱文逊,以及知府许瑗都捐躯了。」

  朱元璋感概地说:「唉!我的黑将军,竟为守城而捐躯了!」

  与花云熟捻的几位旧将,也都叹息不已!

  探马又道:「另外据探,太平城被攻陷的当天早上,天完帝徐寿辉暴毙,两天前的戊午日午时,陈友谅便在采石矶的五通庙称帝,改立汉朝,年号为『大义』。」

  一时,府衙上下,一片众声哗然!

  太平城已陷?!徐寿辉暴毙?!陈友谅称帝?!年号为「大义」?!

  突然之间的一连串军情,让大伙儿震惊!诧异!嗟叹!奇怪!

  不过,一连串的军情,一个接一个想下来,也算是很有道理。

  就是陈友谅率舟师突袭太平城,很是震惊!攻打下来后,找人不知用什么方式杀了徐寿辉,自立为皇帝,则很诧异!而连这后来才起义的陈友谅,都称帝了,追随这许久的主公,还只是「吴国公」,大多嗟叹!

  只是这年号「大义」,众人都觉得很是奇怪!弒主称帝,是「大义」之事?

  众人喧哗之后,朱元璋又问:「诸位,有什么看法?」

  有说反攻回去,有说朱元璋亲自领兵,有建议先退避离开,有建议先假意投降…。

  刘基听了竟然有要投降的?怒目而视。

  朱元璋眼角一瞄,便要大家再商量商量,赶紧找刘基进内室。

  朱元璋对刘基笑说:「先生不要生气,说投降的那个胡惟庸,是我暗中要他说的,总要如先生所说,表现出我们甚是惊慌,示弱一下。」

  刘基听了后,道:「如此尚可,伯温只是意外,这才几天时间,陈友谅竟然这么快就已称帝,已经在采石矶、五通庙登基?」

  「时机不对!地点不对!登基仪典过于匆促草率!」

  「未能够真正『奉天承运』,此汉朝的国祚必定不长,不用太久,陈友谅必将败亡。」

  朱元璋听了心中很是高兴,但仍道:「依先生前日之策,仍否可行?」

  刘基很有信心地回道:「还望请主公依伯温前日之言进行。」

  「另外,因为各路伏兵相距太远,可用旗帜遥令,并请主公下令,各军在埋伏时不得轻举妄动,让陈军…嗯,改称汉军吧!有所惊觉而有提防,待近午时举旗,伏兵四起,再一举攻灭汉军。」

  朱元璋道:「先生说得好,我们这就去安排布阵。」

  刘基听了「我们」两字,忙道:「这可不行!伯温仅是提出策略及建议给主公,安排将士与调度军队,这是主公所为之事,伯温不敢僭越。」

  朱元璋心里想,你刘基还算知趣,不过仍客气地说:「那么我们先出去吧。」

  朱元璋对大家说道:「太平城距建康城约一百二十里路,快马也要半日行程,敌方二十万舟师,我方若要先收复太平,必得派大军前往,建康城将空虚,汉军可假意接战,再派舟师疾驰而下,一、二时辰即可达建康,我大军回防不及,不是良策。」

  「况且弃城而走,何处有比建康城更好的条件,且东边尚有张士城虎视眈眈,这也不是良策。」

  「至于投降那更不用说,元璋怎会不顾一起打拼的众位,而自己求活呢!」

  众人再度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此时,朱元璋道:「为今之计,必先备以待之。请卲荣、徐达、冯国胜、常遇春四位将军,各自统领一万人的五翼军,尽速整军完备待命,夜里江防更要严加戒备。」

  又道:「继续派出探马,有消息立刻上报。」

  四位将军与众人应声说:「是」。

  众人各自下去整备,大家散去时,朱元璋要胡惟庸私下叫住康茂才,到内室候命。

  ………

  内室里仅两个人,朱元璋对康茂才道:「康指挥,你是水师出身,先前与赵普胜一起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没有人比我更懂猎魔待一生我在万界搞破坏叶天传之历劫涅槃我有一个魔法大陆生来彷徨之十年钻石案沉默的囚徒我能进入暗物质世界JUDGEEYES死神的遗言千灵马戏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