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天地立心

第五三章 平乱(1/2)

  元至正二十二(1362)年,四月初

  金华城

  已晋升为浙东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的朱文忠,此时见了郎中胡深派遣来的快马传令,得知希望带走苗将吴得真,向处州城的苗将李佑之等人招降。

  朱文忠知道事情原由后,便命院判张斌,率领所属及吴得真,一起赶赴处州城,协助平章邵荣平乱。

  原来,当日李福在东门口被七玄弩击毙后,其所属军队部分逃往前方,投靠蒋英部队,部分则四处奔散,而其属下千户吴得真的部队,大致上仍齐全,已再重整好队伍。

  吴得真心想,若随蒋英前去投奔张士诚,曾经已投降的将领,再次又降于他人,降而又降,这前途也是堪忧,可是留下来,难保也是死路一条,正忧愁难以决断。

  先前被蒋英胁迫听从的行枢密院判张斌,听闻刘震等三苗将弃城逃走,此时也来到了东门一看究竟。

  只见东门处仅剩吴得真部队,不见刘震、蒋英与李福等人,且呈兵荒马乱景况。

  便问道:「吴千户,此处是如何情况?」

  吴得真便大概说明了当时发生的情事,与自己的处境。也指着不远处,尚仍躺在地上、还未处置的李福尸体。

  张斌大喜,道:「原来大军将至,所以刘震、蒋英急着逃走,而这李福看来是被强弩所毙,之后再来追查。你先随我重整乱兵,安置百姓,抚平动乱,等同佥朱文忠的大军进城,我张斌定保你不死。」

  吴得真本就没什么主意,一听也觉得是个机会,于是带兵随张斌安抚城内百姓与乱兵。元帅何世明率大军进城后,得知王恺为吴得真所害,本来要杀他。

  张斌确实极力开脱,说:「杀一个吴得真,则投降者都会害怕,之后没人敢再投降了,主公先前即有明令;何况叛乱也非吴得真带头,非他本意,且城乱时,更帮忙安抚百姓、整编叛军,算是有功。」

  于是,何世明暂不论罪,听候朱文忠处置。

  ………

  处州城外

  胡深当日回来后,便将刘基的计策告知邵荣,说到四月初四己卯日,可率大军攻城等等交代事项。

  邵荣听后,道:「伯温先生确实如此交代?」

  胡深回道:「回平章大人,先生确实说初四那天,大军进攻东门,精锐偷袭东北方,再派伏兵埋伏于西南,叛乱可平。」

  又说:「另外,属下在路上,也已派传令快马前去金华城,带来叛将李福的属下千户吴得真,来告谕叛军已无外援。」

  邵荣心想,带来吴得真方法不错,先前路过金华城时,比较匆忙,朱文忠也忙于张士诚那边,未详细讨论处州平乱事宜。原来,还有个苗将吴得真在,确实可以劝降,即便劝降不成也可扰乱军心。

  但是这攻城计策?就觉得有些莫名其妙,自己率领五万大军,也攻打几天了,城内确实是防守严密,有些难啃。不过,叛军再如何抵抗也无用,外无援军、粮秣终尽,处州城池早晚会攻陷的。

  只是说在初四当天攻城如何如何…,邵荣想了想,据说这刘基是个奇人,就姑且信之吧!于是道:「既然伯温先生如此交代,那就依计行事。」

  胡深回道:「是!平章大人。」

  ………

  四月初四,处州城内

  李佑之与贺仁得两人虽是苗军骁将,但近日来也焦头烂额,要处理军政、民政,还疲于防守,这些朱元璋的旧部,虽然与他们两人也熟悉,但还是得事事瞧过才安心。

  不过,两人都相信,在金华城的同伙,刘震、蒋英与李福等人,也一样在与朱元璋军攻伐中。

  况且,听说他们还有七玄弩此等利器,攻守皆锐的利器,相信不久后,就可以挥军来支援了。

  没想到,还不到傍晚时间,巡城的两人,就看到城外远处,来了个熟人:吴得真。

  两人对望了眼,这吴得真不是李福的手下千户吗!怎么此时人在此处?

  一时,两人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慌!难道,金华城那边已陷落?

  此时,吴得真在城下大喊:「李元帅、贺元帅,卑职是李福元帅属下的千户吴得真,您们认识的。」

  接着又说:「李福元帅已身死在金华城,刘震元帅与蒋英元帅也已逃往杭州,投降于张士诚,处州城已经没有外援了,两位元帅也尽早放下武器,归降于平章大人吧!」

  城墙上原就有苗兵巡逻,此时更站满苗兵苗将,一听到已经没了外援,而城外却有几万大军,日日攻城,这还能撑多久啊!一时之间军心都有些动摇。

  贺仁得心中也开始担心,李佑之则大喊:「吴得真,你不知耻,叛了又复降,还在此谣言惑众,再不闭口,我当场将你射杀。」吓得吴得真赶紧躲往后面去。

  胡深也大声喊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小说推荐阅读: 没有人比我更懂猎魔待一生我在万界搞破坏叶天传之历劫涅槃我有一个魔法大陆生来彷徨之十年钻石案沉默的囚徒我能进入暗物质世界JUDGEEYES死神的遗言千灵马戏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