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修仙这件事

“父皇,儿臣在翰林院中虽然读了不少典籍,但大多数都是些奇谈怪志,里面记载的神仙都登不上大雅之堂。何况有各位哥哥姐姐珠玉在前,儿臣还是不哗众取宠的好。”

“知道谦逊恭谨就是一件好事,但朕既然已经问到了你的头上,你还想违逆君父不成?”

“父皇息怒!小七年纪还小,想来是看到宴会之上的各位王公心生怯意,还劳父皇多给一些时间,想来小七必能适应。”

太子出声作保,皇帝自然会给些面子,示意让他再想想,但眼神却一直放在他的身上。

“刚才让你提前离场不听,现在是不是后悔了?”

其它妃嫔都是想要自己的儿女得到皇帝的喜爱,但凡听到皇帝的语气重了那么一点便会心神动荡,谁会像自家母妃那般毫不在意,甚至还有空对自己挤眉弄眼的嘲笑。

但或许正是如此,被从小折磨的他,有着一颗毫不怯场的大心脏,对于周围的目光以及皇帝的注视并没有看上去的那般在意。

何况他原本就已经想好了自己的答案,但没有想到太子哥哥第一个讲出来的和他足有七八分的相似,既然如此,他一时间便找不出第二个答案。

不过既然没有答案,那便也是一种答案。

想着书上写着的那些话,他不禁开口道:“仙为不食人,长生不死方可称之。哥哥姐姐们刚才说的虽有各异,但归根究底,还是在说一个‘不凡’,既然是不凡,那以我们凡人的认知来理解岂不可笑?

何谓仙?仙者,人所不能解也,或上善若水俯瞰世间,或载重厚德,托万物于其上,吾等不知,便无所出。儿臣只能答曰:不为仙,不知仙之事。谓之仙,难言仙之力。”

皇帝听完答案看不出来喜怒,只是淡淡道:“赏七皇子翰林院行走,无谓宫禁之缚。”

“谢父皇赐!”

等到杨林坐下来以后,他正好看到自己的六哥对他眨巴着眼,不由得放下心来,顺便看了一眼太子哥哥,见太子哥哥也正看着自己,不由笑容满面,感谢他刚才出声的情谊。

家宴于亥时结束,众位皇子公主跟随各自的母妃离去,等到回到露华殿,杨林这才发现,琳姐姐竟然跟了他们一路。

“看什么看?你琳姐姐今天跟为娘一块守岁,怎么?你有意见?”

我哪敢有意见啊,开心都还来不及呢!

杨林看着自己彪悍的母妃,无奈的摇着头。

些许是因为昨日的大雪以及今夜头顶上的月光,莹白之色跃然眼底,几乎是不用烛火灯盏便能够看得清楚。

此刻熹妃和琳公主二人坐在殿外的亭子里,两人只是裹着轻裘,一旁的杨林靠着炭火盆,看样子倒是他最害冷。

若是以往,杨林虽然身子骨不弱,但三九寒冬中若不穿个两三件厚实皮子连门都不敢出,直到练了《呼吸法》这半年多,终是感觉到了自己的不似以往遇凉便冷,在大太阳底下站着也出不了了多少的汗水。

可即便如此,也不像她们两个一样,对这刺骨寒风几乎没有丝毫的不适,甚至连用衣服挡一挡的动作都没有。

“亏你这小家伙整天想着求仙问道,却没有想过珠玉就在眼前。”

随着琳姐姐点破,杨林哪里还听不出来,抬头一脸错愕的看着自己母妃,一时间竟然有些愣神。

“就他?资质嘛,还算得上勉勉强强,好歹是从我肚子里钻出来的,总不至于太差。可心性这一方面,实在是浮躁的厉害,连读书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当时就要是教他,怕是什么都没学会,还要招惹许多是非。”

得,在您眼里,您儿子我就是百无一用……

“不过我看他这半年多在翰林院,倒是磨了不少的性子。”

“希望不是装出来的……”

杨林反正也没想在自己母妃这里能够听到自己一句好话,左右不过是为了那些玄妙的仙家手段,不由换上一副嘴脸,抱着母妃的胳膊也不撒娇也不说话,就这么可怜巴巴的看着她。

“你要是个丫头也就罢了,堂堂男儿竟然作出这般小女儿模样……辣眼睛啊辣眼睛。”熹妃无奈的摇着头,对琳公主道:“就这么个惫懒的性子,你倒是还为他说话。”

“父皇已经下了旨意,让我跟太子还有阿英各自带上一队天潢贵胄分别前往边疆的几个州道。”

“所以你就选了这崽子?”

“我到底是不是您亲生的啊!在您眼里我就这么不堪吗?”

“有意见?”熹妃斜眼看着他。

“没,没意见……”

熹妃指着杨林这瑟缩的模样道:“你看看,就这么一个欺软怕硬的东西,要不然你跟皇上说说,换个人算了,省得到时候拖你们后腿。”

“我倒是觉得他这见风使舵的性子不错,至少知道什么叫轻重,不容易闯祸。”

原来在你们眼里只要我不闯祸就行了是不是……

杨林想着自己这些天的乖巧懂事,顿时不由得的感慨人生无常,怪不得连圣人都说过:唯有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怪不得会有远则怨近则逊的警示名言。

熹妃娘娘见琳公主依旧坚持,不由得叹了口气,无奈道:“既然你这么坚决,那我就不说什么了。不过时间定好了没?要是时间充足,那我倒可以帮你调教调教这小子。”

“虽然还没定下来,但最早也应该会过了十五。”

“也就是十六号或者十五号晚上?皇帝到底做了什么?竟然一次性把你们都派出去?”

“其实如果你想的话,我想陛下一定不会拒绝告诉你的。”

“那多没劲啊,何况这本来就是你们的事情。”

熹妃伸展着腰肢,一扭头,却发现刚才还精神奕奕的杨林已经开始困得打起了瞌睡。

“果然还是个孩子。”熹妃将身上的皮裘盖在了他的身上,对着亭子外面的侍卫招了招手,看着侍卫抱着杨林回到殿里,目光满是温柔。

在很多时候,母亲的慈爱并不是没有流露,只是作为儿女的没有察觉。

殿外传来了打更声,大定七年结束了,大定八年……不,应该说是开皇元年的第一天,在这浓浓的夜色中缓缓到来。

也就是亥时刚过,子时的打更梆子声还没响起,整个大隋都笼罩在静谧的睡梦中时,熹妃突然看向了亭子附近的小湖上。

冰层结结实实的冻在湖面上,可就在下一刻,厚实的冰层上面传来“咔”的一声轻响,一道裂痕划破了大半个湖面。

“地震?”

熹妃念了一句,随后猛地看向京城的东面。

一阵沉闷而厚重的声音从地底下轰鸣,周围附近的百姓都以为是地龙翻了身,连忙从睡梦中醒来,拉着妻子儿女逃到了开阔的地方。

“快看!那是什么!”

随着不知是谁的一声大吼,无数人下意识的扭过头看了过去。

“我的天哪……”

他们的脸上或多或少带着惊讶和不可置信的震撼,如同传闻中的神魔出现在了世间,被他们确确实实的亲眼看见。

那是一块庞大到如同山岳一样的四方形石头,庞大的阴影笼罩在这片月光之下,覆盖着人们全部的视野。

“原来你们是这样的打算……怪不得他会让你们都离开,他是害怕,害怕这样会惹怒那些高高在上的仙家老爷们,让整个王朝为之倾覆……种子啊,没想到一向以中州自诩的你们,也会发生这种事情。”

琳公主没有接话。

熹妃看着天空,地面的震动已经渐渐开始平静,但从长安开始,整个大隋都相继出现了一块又一块的庞然大物。

这一天夜里,多人未眠。

因为有人发现那些石块并没有什么威胁,他们渐渐开始主动的靠近,然而在他们靠近以后,却发现这些庞大的石块上面雕刻着硕大的字迹。

“开皇临,天道显,为恭贺,三千天碑赐凡尘……”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是为阴阳源……”

杨林在震动的最末时醒了过来,他听到了来自于皇宫之外的喧嚣。

满城灯火如白昼,不见烽烟嘲鱼龙。

“这是怎么了?”

他看向自己救下来的那名贴身女官,然而女官一直守在他的身侧,摇摇头,表示她也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

杨林想要出去,却被门口的母妃拦住。

“跑什么跑?反正用不了几天你就能出去了。”

“哈?”

“你父皇下了旨意,过了十五,你就跟你琳姐姐前往北屿道,到时候你想看什么都没人拦着。”

熹妃没有去看自己儿子脸上的不可思议,她一想到离正月十五就只有十几天,眉宇间便不由得多了几分愁容。

“好了,你不是想要修仙吗?从现在开始,我就开始教你。”

“修仙?”

“不然你以为叫什么?凡是修炼,所求为仙,即是如此,不叫修仙还能叫什么?”熹妃看着一旁就要走开的贴身女官,叫住她道:“你虽然已经过了最佳的年纪,但你身为他的贴身女官,有些事情还需要你多多看着。”

女官表情犹豫了一下,便走了回来,对着熹妃行了大礼。

“修仙便是由凡人蜕变为不凡之人的过程,根据其中的蜕变程度,修仙一般分为凡灵仙三大境,每一境又可以细分为好几个不同的小境界,简单一点来说,现在的你连凡境的毛都没沾上。

不过,虽然我不清楚你的那套动作是从谁哪学过来的,但不得不说的,对于打基础的凡境而言的确是难得的良品。”

杨林听到这里,不由得开始想念那位江陵先生了。他也不知道先生去了哪里,这几个月都未曾见上一面,难不成是已经离开翰林院了?

“凡境从低到高,分别是以锤炼肉身,感知周天灵力,然后凝结精神,最终化为神念,脱离常人的五个小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人类最佳的修仙时间是在十岁左右,因为到了这个年纪的孩子,身子骨大体已经有了定性,和俗语中那些三岁看小,六岁看老有些相近的意味,你虽然才八岁,但你修炼的这套动作却是不会伤及未曾定型的脉络和骨骼,而且这半年下来,你的身体素质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可以尝试进行系统性的修炼。”

“不过……身为我的儿子,我还是要多问你一句。但凡修仙,皆是违逆天道,正是寻求遁去之一,乃虚无缥缈之中,稍有不慎便会殒身丧命……你,想好了?”

咕咚。

杨林咽了口唾沫,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自己母妃有这般认真的一面。

他不由得有些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