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老院
从我记事起,冲出外婆家……
眼前总会出现一个乐呵呵且推着轮椅缓缓前行的老头子,他笑得慈祥却又带着点说不出的严厉。
他是个既可怜又可恨的人。他住在外婆家附近的老瓦房里,听说那儿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了,漫长的人生岁月,他也与那房子一般成了村里的“老古董”。
没错,你大概没猜到,他就是我的太外公,因在太太外公家排第五个,村里人都叫他“王五”。
那老头子却并未生气,而是与路过调笑他的旁人一同哈哈大笑,似乎并不气愤我这个曾外孙女的“不护短”。
因此,我从前总认为他是个慈爱宽容的老头子,奔跑在那瓦房里尽情地戏耍玩闹。
如果你们还这么认为,那就错了。
太外公是个脾气火暴且有点偏心的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那可就要说到我家老一辈的秘闻了。(都说家丑不可外扬,可千万别告诉我家里人)
太外公有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
可他偏偏患了那封建人多有的“重男轻女”,再结合当时的家境贫寒,女儿们彻底断了学习的念头,从小便被赶上渔船,干起了水上运输的职务。
因太外公对两个小儿子的偏爱,外公与二外公早早被要求退了学,养家糊口。后来外公与他说起时,却被他的一句“你是家里的长子。”理所当然地糊弄了。为了推护亲情与家庭关系,外公虽怒却又无可奈何。
至于他的脾气,我倒是见识过几次。因后来他行动不便,外公便每天送饭与他。
每当饭菜不合口味时,总会见一老头拄着拐棒,气势汹汹地走上门来赋予一断精彩的怒骂歌声。
最可恨的莫过于他的“忘恩负义“了。那年他生病住院,外公忙前忙后,沧桑了许多。他病好了,又开始了每天必不可少的争吵环节。
后来……
又不知过了多久,他突发兴致要将老房子拆迁并住到三外公家去。外公只好替他办好手续,永远地关上了瓦房的大门。
那时喜气洋洋的他并不知道,一直到他离去才又重新回到了这里。
如他所愿,三外公拿到了拆迁款,他也搬去了那里;可又没有如他所愿,三外公拿到钱后将他安置在了三十平方米的破旧停车房里,但面对这个他最爱儿子的“真情款待”,他还是一直呆到了病故。小辈前去看望他,他总是笑着夸奖他三儿子对他的好。
后来他走了,外公将他接了回来。葬礼上,外公带着大家向他拜别,他没有哭,像是个还在愤恨的孩子,可一旁的我却瞧见他眼眶中泛着些许辛酸无奈的泪。
太外公静静地躺在哪儿,没有回应。让我觉得他既可怜又可恨,可怜他被疼爱的人所“负”,恨他对关爱他的家人的“负”。
再次走出外婆家,转角处再无那个乐呵呵推着轮椅的老头,只留下一个“不久于世”的瓦房子在那块他生活过的土地上孤独地搁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