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捡到一个神仙
“咔嚓,咔嚓。”冬日行人寥落的街道上,传来迟缓的脚步声。
落霞镇是在落霞山的包围下所形成的一方热闹小城。此刻一个老婆婆正行走在落霞镇的街道上。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店铺,彩楼高架,酒幌翻飞。
日头刚刚接近正午,可街道两旁的店家却是一派准备收拾打烊的模样,酒馆里的掌柜在柜台后把算盘珠子拨弄得‘啪啪’响,计算着这一日的收入,堂内的店小二则满脸堆笑地送最后一桌客人出门,街道上的小吃摊主把锅底烧得红旺的炉火熄灭,首饰铺子,绸缎庄子的门口也封上了打烊的木板。
奇怪,新年第一天本该是镇上的百姓出门游玩,吃喝玩乐的日子,怎么这街上比平日还要冷清,人都去哪里了呢?
老婆婆正满腹狐疑之时,一阵香味钻入他的鼻孔,打断了她的思考,几步之外正开着一家热气腾腾的包子铺,一笼白白胖胖的包子刚刚蒸出来,云云袅袅的热气混合着肉香像无形的手把她拘到了摊子前。
摊主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勤劳朴实的模样,两人忙着收拾露天放置的桌椅板凳,嘴里絮絮叨叨着,“动作得快点了,快要赶不及了。”
老婆婆忍不住上前一步问道,“劳烦请问下,这街上怎得如此冷清?”
那老板闻言扭过头来,一边朝他走来,一双精明的小眼睛上下打量着她。
“您是外乡来的吧?”老板将手中的抹布利落地甩上肩头,悠悠道。
“正是。”
“难怪您不知道了。现在整个镇子上的人都在那落霞山上呢”老板朝道路尽头的大山努了努嘴。
“落霞山?”老婆婆一脸不明所以。
老板看到老婆婆脸上的表情后解释道,“现在那山上覆着白雪看不出,其实这山上长满了红枫,漫山遍野的,秋天的时候,红得那叫一个热闹,整座山都像是烧着了,简直能把天都染红,就好像整片霞光栖落在山上。”
“是么?”老婆婆随口一答,眼睛不自觉地瞟向了蒸笼纱布下那热乎乎的大包子,注意力显然已经被勾走了。
“原本这山和方圆几百里内的其他山一样,绿树成荫的。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山上的绿叶像是一夜之间全被染红了似的,”老板的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了,“听老一辈的人说啊,是那云上的神仙下凡来到这里,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就亲眼见到过,那神仙宽袍广袖,白衣飘飘的,就立在西边那块崖石上望着天空,那会儿正是傍晚,红艳艳的晚霞从西向东一路烧过来,金光万丈……”
“后来呢?”老婆婆的兴趣连同馋虫一起被唤起。
“我那老祖宗躲在树后不敢发出动静,眼看天色渐暗,那神仙挥袖一扬,竟将天上的五彩云霞全数收拢进袖口,尔后反身一挥,满目皆绿的山上瞬间一片绯红,像是天上的万道霞光被全全引到了这座山上。”
听到老板这么说,老婆婆的神色有些豁然开朗。
老板继续说道,“老人们说落霞山是神仙赠给所有山民的礼物,为了表达对神仙的感谢,山民就在山上修建了一座无名神庙。还千辛万苦地从山下挑来几百斤的石头,在狭窄的山道上铺出一条路来,曲曲折折,几百级石阶通向那山顶的神庙。镇上的人家常常带着自家的果品糕点,粮食吃食,去祭拜神庙里的神仙。虽说道路难行,可那神庙没有一天不是香火缭绕的。”
“这不,新年第一天,镇上的百姓都去烧香祈福了。不跟你说了,我跟娘子也要快些过去了,去得太晚就显得心不诚了。”说话间,摆放在外头的桌椅板凳,食器碗筷都归置上了一辆小板车。
眼看着鼻子底下的大肉包子就要离自己而去了,老婆婆不自觉地摸了摸空空如也的肚子,又继而下定决心堆起一脸假笑,“老板您看您赶着去山上烧香,生意肯定是做不成了。这笼屉里的包子凉了可就不好吃了,与其浪费掉还不如……”
老板本以为收摊前能做上最后一笔生意,没想到遇到个要饭的,满心失望,“原来是个吃白食的,这几个包子是给神仙大人准备的贡品,没钱还想跟神仙争吃食……”撂下这句话,老板拉起板车辘辘远去了。
哼,世人果真都是些自私凉薄之辈,一层寒霜覆上了老婆婆的眼睛,几缕乱发从头上没盘紧的布条中散落下来,垂落在眼前。老婆婆用枯瘦的手将额前的碎发往耳后捋了捋,露出原本被头发遮盖住的眼睛。不似寻常老人那般眼睛蒙着白裔,雾蒙蒙的,这双眼睛如同蓝天白云般澄澈清明,那眼眸中流动的盈盈水光让人有刹那间的错觉:仿佛是宽阔无垠的湖面映照出自己最真实的面目。
世人皆认为,神灵不是高高在上稳坐云端,以悲悯之心俯视天下众生,就是肃然安居神庙,受众生参拜香火供奉。
殊不知,当有一天神灵以平常人的容貌降临人间,那些不惜花费重金塑金身,盖神庙的世人,却连小小的肉包都吝啬。
世人到底是慷慨大方的纯良之辈,还是冷酷吝啬之徒呢。
山顶的神庙笼罩在一片浓白的烟雾中,想也知道,此刻庙门口的巨大铜制香炉内定插满了线香,庙内也挤满了前来祈愿的人。
这些只为看神灵的塑像一眼而从千里之外奔赴而来的人,却没有注意到与自己擦身而过的老婆婆恰恰正是他们心心念念的神灵。
神庙空荡荡,神灵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