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石泛舟

第一节

壬午年初春,北平,微雨。

自从日军入侵香港,硝烟弥漫,南宫书令便很久都没回校了,再三斟酌,南宫决定离开香港,远赴北平。

北平不似香港那般热络、自由,它淡漠且层级分明。

南宫想要找个与自己所学领域相贴合的活儿来做。战时虽无法在校读书,但也不可完全荒怠,找些事来充实生活也好。

尔后,南宫被新民报社录用为学徒编辑。每日需做的工虽细碎繁琐,但对于涉世未深的南宫来说,确属新鲜有趣。

第二节

南宫书令,人如其名,人非其名。时而清冷孤傲,时而温婉可人;时而玩世不恭,时而心细如发。善琵琶,通文学。

一日,南宫懒起,稍做梳洗后,便匆忙地奔出公馆,叫了辆黄包车,赶去报社。

到门口后,南宫蹑手蹑脚地朝自己的位置走去。临近,却发现自己的位置上坐着一位少年,低着头,整理着当日的时事要闻。南宫只得先坐在少年对面的空位,以免站在大堂中央引人注目。

原来那少年是新进的学徒,因不喜自身书院的教学模式,而离校经见社会。少年出身微寒,所读书院在社会的认受性并不高,能被新民报社录用,实属侥幸。想来是乱世缺人手,报社也扩招吧。

南宫与少年,同坐一张桌,但却未有交涉。厅外冷风夹细雨,厅内气流暖又燥。南宫俯首撰稿,华孚笔于宣纸上发出唰唰声。少年望向南宫,眼神里透着某种难以描摹的情愫。

此时,报社老板吕老头折返回来,给学徒们补充今晨所发布任务的注意事项。见刚“多”出来的南宫,便晓得南宫又懒起来迟了,心中甚是无语。

吕老头要求学徒们于一个时辰内,整理好当日的时事要闻,并于午时发布。可南宫来得晚,并不知吕老头要求学徒们以何种形式来整理这些文书。少年捕捉到了南宫的无措,便轻声说道:“你过来,来我这里。”

少年的眼眸,清澈而幽怨,好似历经世事,却又纯真无邪。

南宫柔柔地挪到少年身旁,少年一边整理文书,一边为南宫转述吕老头今晨所提的新需求。南宫呆坐在少年的身旁,竟有丝丝困意,想必是白日在报社做工,夜晚又苦读功课的缘故。

阳光透过花窗,缕缕飘进,光丝映在少年的脸庞,清俊。恍若间,南宫的心好似暂停了一秒,不知是否只是累的心悸。

少年见南宫有些许困意,便停下手头的活儿,顿了顿,道“初次见面,我叫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