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石泛舟
第一节
南宫礼貌性的应声答道,“初次见面,我是南宫书令。”
“书令,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当真是极美好的名字。”林安道。
南宫听后,莞尔一笑。
“我来自湖南酃县,这是刚到北平的第四天,本以为自己会不适应北平的气候,没想到北平的风如此清凉舒适。”林安语罢,顿了顿,道“书令,你呢?”
“我刚从香港过来,因日军入侵不得已暂停学业。”南宫答道。
此时吕老头拿着一摞文件,气喘吁吁的走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将这摞文件放置在桌案上。“这是今日新到的战时电报以及各国檄文,现今这世道可真乱啊…”说罢叹了口气,“你们要抓紧时间整理今日的文件,新民报社好在第一时间将最新的战况刊登于报,分发给百姓阅览。”
第二节
不知不觉,便到了午时。吕老头来验收学徒们整理好的文书。
林安瞥了眼电报上醒目的大字「日军第十五军占领仰光,英军节节败退,向缅甸中部退却」「驻爪哇之荷兰军队投降」
“现今这局势,你何时能回香港读书?”林安问道。
“不知道,但短期内应该是回不去了。”南宫答道。
大厅内的钟摆响了起来,午饭时间到了。记者和编辑们三五成群,结伴向饭堂走去。
年纪尚轻的学徒们,则单聚在一起,商量着一会去饭堂吃什么菜肴。
学徒赵永,要回老家湖南黔阳,迎娶表妹刘芳,以后就不在北平继续做学徒了。其他学徒很舍不得赵永,准备为他举办一个欢送会。
毕竟都是学徒,条件有限,因而欢送会便在报社的饭堂内举办了。
第三节
南宫和林安随学徒们一同去饭堂,学徒李玉想要坐在靠着锅炉的那张桌子,毕竟初春,乍暖还寒,靠着锅炉总归是暖和些的。大家觉得李玉说的有理,便相继走向那张桌。
“一、二、三…十二张椅子,但咱有十五个人诶!这可咋整?”李玉用他那大嗓门儿如是说。
赵永搔了搔头,道“咱可以把这十二张椅子拼成长条儿,大家挤一挤就能坐得下了!”
学徒们依次坐下,南宫也随着学徒们坐下,在南宫旁边的林安,犹豫了一下,但随即便紧挨着南宫坐下了。
大家就这么挨紧得坐着,南宫和林安,好像坐的更近些,不知是前头的人坐的太疏,导致后面的人只得紧挨,还是林安当真离南宫更近些。
一股酸味飘来,南宫捂着鼻子,嫌弃地说道“这是什么东西啊……”
“这是北平特产豆汁儿!”赵永回应道。
“但这个味道好生奇怪,像是发霉了的土豆。”
听南宫如此形容豆汁儿,林安不由淡淡一笑,说道“豆汁儿和发霉的土豆,哪里像了,莫非是因为都有个‘豆’字吗?”
南宫语塞,觉此回应甚是无趣。
李玉见气氛有些尴尬,便说道“我给大家跳一段迪斯科吧!作为欢送赵永的贺礼!”说罢便放下手中的筷子,跃跃欲试地准备跳舞。
正当李玉准备站起来时,学徒秋瑾惊呼,“我的筷子不是这双!我的筷子末尾有红色记号的!”大家随即便找末尾有红色记号的筷子,结果,李玉刚放下的筷子,末尾便有红色记号。
大家瞬间哄堂大笑,赵永起哄道:“你和秋瑾这算是间接亲吻了吧!”秋瑾一听,脸唰的一下红了。一只脚刚迈上圆台上的李玉,一下没站稳,摔了个踉跄,李玉这人本就长得滑稽,这摔了一跤,整个人更是滑稽的很,大家见此,又纷纷大笑起来。
吵闹声,嬉笑声,饭堂里,暖意融融。
第四节
欢送仪式结束后,学徒们相跟着走回报社。
“到时候你们可得记得来喝我与我表妹的喜酒啊!”赵永兴奋地说道。
“黔阳离北平也太远了,还是等日后你带你媳妇儿来北平,我们再喝你的喜酒吧!”李玉挤眉弄眼地说道。
“我再来北平,指不定是什么时候了!没准到时候,你的娃儿都能出去打酱油了。”赵永道。
“什么娃儿啊,我年芳十六,还尚未婚配呢!就冲我这仪表堂堂的模样,北平不知多少闺秀心悦我呢!”李玉乐呵地说道。
“你这身边不就有个现成的准媳妇儿吗?毕竟亲都亲了!”赵永看了看秋瑾,呲牙咧嘴地说道。
秋瑾听此,连忙扬手要打赵永,赵永机灵地躲开,秋瑾便追着赵永打,边追边说“谁让你贫嘴的!”
大家看着边躲边求饶的赵永,不由得纷纷大笑。
南宫觉着男女婚嫁之事,是异常严肃的,是不可如此轻浮论道的。因此不仅不觉好笑,反倒眉宇间还多了几分嫌弃。
“大家不要笑了”林安一边制止大家,一边自己笑个不停。
落下来的柳絮,被微风,吹进了潮湿的泥土里,想自由,想逃,却又贪恋着泥土的湿润。
一旁的南宫,看着笑嘻嘻的林安,不由自主的,也跟着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