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书生
常听人们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感觉很美好,不过我依稀记得祖父曾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书生,幼年丧父,家中有一兄长,弟兄俩人被母亲一人拉扯大,母亲名为刘秀娟,暂且称呼她为刘阿婆吧!刘阿婆在一户商户家当乳娘,商户母亲尚存世间,老太太心地善良,见刘阿婆养兄弟俩人不容易便应允俩人同刘阿婆一同入府。
商户姓苏,府邸便被唤作苏府,苏家世代从商,家境优渥,进府之时,书生年满五岁,苏老爷有为夫人名唤杨秀云,为人谦和,府上人称杨夫人,俩人育有一女,名唤苏婉晴,小姑娘两岁出头,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很是可爱,杨夫人虽贤淑端庄,可惜体弱,生完苏晓晴后俩人便再未要子嗣,老太太虽对苏晓晴疼爱有加,可终抵不过要孙子的心,催着夫妇俩人再要一个,苏老爷以杨秀云身体不适为由婉拒了老太太,可老太太哪能善罢甘休,竟想法子让苏老爷纳小妾,苏老爷并未理会,俩人依旧恩爱有加,可惜……
书生8岁那年,府中来了一位新夫人李氏,李氏来府中时已身怀六甲,不知是何来历,只知道是未青楼姑娘,老太太虽有心让苏老爷纳妾,可对于青楼女子始终是喜欢不起来,不想娶,又担心她怀的是个儿子,所以就找管家去青楼给她赎了身,将她接回了府中,说是等李氏生完孩子再作打算,因为这事,杨夫人被气得卧病在床,为此苏老爷还哄了她好久,并再三表示生完孩子便让那李氏离府后俩人才重归旧好,可惜天不由人,来年六月,李氏为六代单传的苏家生下一子,名唤苏耀明,母凭子贵,李氏在府中的地位一下提高了不少,老太太也很是欢喜,李氏本就泼辣,刚进府时就瞧着杨夫人不顺眼,不过碍于身份,俩人倒也没啥交集,现在有说话的权利了,变得更加张扬,在府中恨不得横着走,更是处处挤兑杨夫人,最终导致杨夫人抑郁而亡。
此时的苏晓晴还是个六岁的孩子,老太太以为杨秀云离世是因为李氏进府而心怀愧疚,更加疼爱苏晓晴,这让李氏更加讨厌苏晓晴了,不过碍于老太太的面子,她也没怎么欺负苏晓晴,李氏最会演戏了,在杨夫人出殡当日哭得差点昏死过去,以至于在场众人都夸赞苏老爷娶了个好夫人,苏老爷最爱听别人夸他,竟也跟着夸起李氏来,别人都夸李氏是个好继母,只有书生知道,李氏是个两面三刀的女人,当着外人面前对苏晓晴疼爱有加,私下里却经常打骂苏晓晴。
虽然老太太宠爱苏晓晴,但老人年事已高,在苏晓晴十一岁那年的冬天也离她而去了,苏老爷原先也十分疼爱苏晓晴,不过后来李氏又为他生下一女苏晓棠,苏晓棠活泼可爱,很会讨得大人欢喜,不似苏晓晴喜静,不爱与人说话,因此苏老爷更爱苏晓棠一些,老太太去世后,家中无长者,李氏更加嚣张跋扈,惹得府中下人厌恶,不过无人敢说,对待苏晓晴更是变本加厉,不让她上桌吃饭,,苏老爷对此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并不理睬,好在刘阿婆一家仍然对她很好。
这么些年,苏晓晴一直和刘阿婆他们一起吃饭,同书生他们一起玩,书生十六岁那年,哥哥去军营从了军,因长期受李氏母子三人欺负,苏晓晴对对他照顾有加的书生产生了爱意,很快俩人互生情愫,私许终生,有一日,书生要进京赶考,临行前,刘阿婆嘱咐道“娘亲知道你和苏小姐的是,苏小姐在家中虽不受宠,可好歹也是苏家长女,你我出生贫寒,你要是想娶她,就必然要考取功名,不然只会误了人家苏小姐。”这点书生心里也清楚,他曾问过苏晓晴,万一他落榜了……而苏晓晴却说就算他落榜了她也愿意嫁他为妻。
进京一月有余,书生回来了,五日后放榜,书生如愿中了秀才,书生心里很是高兴,等宫里出来的公公宣完旨后便叫上刘阿婆去苏家提亲了,苏晓晴已经到了可婚配的年纪,苏老爷自是愿意这门婚事,可李氏不从了,偏要秀才去宫里求皇上赐婚,李氏撺掇着苏老爷说是圣旨一下苏府的生意定会兴隆,商人最重利益,苏老爷便同意了李氏的意见,书生自是答应,入宫前一晚,苏晓晴去找书生,晚上俩人同塌而卧,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期待,苏晓晴也将自己的初夜给了书生。
书生走后,苏晓晴的生活还是如以前一样,但顾及她快要成为秀才夫人了,李氏三人便也没有再为难她,反而对她比以前好了,苏晓晴每天都会跑去刘阿婆家看书生有没有回来了,直到有一日苏晓晴发现自己怀有身孕,准备去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刘阿婆,却没想到刚好碰到同秀才一起进京的官员,他们一看见刘阿婆就同她道贺说皇上给书生和公主赐了婚,他们家要出个驸马爷了,刘阿婆问为什么,他们说好像是书生进京途中救了公主,公主对书生一见钟情,便求皇上给他们赐了婚,这话刚好被苏晓晴听见了,苏晓晴如遭雷劈,而刘阿婆则是安慰她,圣旨没下来,兴许他们说的是假的,不管是公主还是哪家小姐,我就只认你这一个儿媳,况且我相信阿奇(书生名为李奇)是一定不会辜负你的,苏晓晴也愿意相信书生,可没过两天圣旨便下来了,苏晓晴心如死灰,不过她依旧相信书生会回来娶自己的,可惜祸不单行,刘家为当地官宦人家,刘家二公子自小痴傻,现在刘大人想让刘二公子娶苏家女儿,苏晓棠还小此事自然就落在了苏晓晴头上,刚好书生和公主的事大家又都知道了,他们便决定让苏晓晴嫁过去,苏晓晴没办法只好道出了怀了书生孩子一事,以为这样他们至少不敢动自己,可她始终低估了李氏的狠毒程度,李氏先是嘴上哄着她,两日后便骗她喝下安胎药其实是堕胎药,苏晓晴毫无防备,就这样喝了下去,当日便因为大出血,没保住这个刚怀不久的孩子,李氏跟苏老爷说是自己不小心掉的,苏老爷也没怀疑过,当夜苏晓晴仿佛失了魂一般,不吃不喝也不说话,而苏府便一直在筹备她的婚事。
书生一直在公主府跪着,只因他听说婚事是公主亲自求的,整整跪了三日,公主最终同意让皇上召回圣旨,书生欢喜万分,马上拟了封书信送往家中,只可惜车马慢行,书信未达,她心爱的女孩就被家人逼死了,苏府张灯结彩,很是热闹,可是待他们去苏晓晴房里时,便看见她一袭素衣,在房中自缢了,李氏仍不知悔改,苏晓晴死后还在她身后说她不知检点,让人误以为她是被书生抛弃了然后才自杀,圣旨伴随着苏晓晴死的消息一同传入了刘阿婆耳中,刘阿婆当场便晕了过去,后来书生回来,得知此事,泣不成声,刘阿婆给了书生一封信,说是苏晓晴留给他的,书生看了跌落在地,手中紧握着那封信,所有人都觉得书生会疯,刘阿婆也是如此,她同书生说“逝者已逝,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是我们对不住她,不过她也一定希望你能好好活着。”说完便掩面而泣,可是书生貌似很平静,只是将苏晓晴葬到了李家祖坟,每日会去看她,在他脸上看不出一丝痛惜,只是自那以后没有人见过书生笑,公主听闻此时前来致歉,书生朝她怒吼道“我本就不是个心善之人,早知现在,我当初就不该救你。”书生眼里狠戾直叫人脊背发凉,刘阿婆一直卧病在床,后来边关战事吃紧,书生的哥哥也战死沙场,闻此噩耗,刘阿婆当场吐血,不久后也离开了书生。
处理完后事后,书生提着酒去了苏府,李氏和苏老爷怕书生报复,一直不敢喝酒,直到书生喝了几杯,他们才敢喝,书生道以后我就只有你们了,李氏就当书生把他们当亲人,便也没有顾忌,吃了起来,第二日,人们发现苏府四人均死于家中,均是中毒身亡,原来书生叫以前交好的下人往他们菜了下了毒,他跟下人交代道若是有人问起,便就说是他。
第二日书生被全城通缉,最后在李家祖坟苏晓晴墓旁发现了书生,找到他时他已饮毒自尽,手里握着苏晓晴留给他的信,信中如此写道
“早知如此拌人心,当初何必与君识,若有来世愿卿不负我。”
而下面书生回道
“再给我些时日,料理好府中事务,我定会信守诺言,前去与汝汇合,若有来生,定不负汝。”
我想他一定是去找他的故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