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中院子
身上只有五块钱。跟着姐夫李素和表兄弟过了几天。张英菊与孙丁荃接到了廖德清打来的电话。内容很简单,那就是廖德清决定不再做烧烤生意,想要转手。
烧烤这个看似简单的活计,其实并不好做。烟熏火燎,本就让人烦躁。还得时刻关注灶上的食材不要被烤糊,还有外表焦糊,内里生冷。这实在是一个技术活。
既然是技术活,那么不是每个人都能顺利的学来的。要不然为什么,在这个社会上,会技术的人始终获得的报酬是要高一些呢?
南北方的烧烤不一样,北方烧烤较为粗糙,不是一切食材都刷酱,就是一切食材上孜然和辣椒面。口味很是单一。
南方人本就口味刁钻,自然以北方的方式来做烧烤,肯定是遭人排斥的。
廖德清有一个弱点,那就是一旦遇见木炭烧起的烟,那就眼泪鼻涕一起流,这当然让食客看了很恶心,因此离了孙丁荃和张英菊,他独自一个人是完全搞不定的。
做烧烤的碳很讲究,并不是煤炭或是实在的树枝。因为这两种东西燃烧时会产生有毒物质,因此是不能用来烧烤的。而将木头烧成了木炭,那自然就是可以的了。
孙丁荃与张英菊商量之后,返回了廖德清处,廖德清也干脆单刀直入
“我沾了烟就鼻涕口水一大堆,做不了。你们两个干这个也干得可以。我这个档口干脆就转给你们。但是亲兄弟明算账,你们得给一点钱给我。”
张英菊与孙丁荃对视一眼
“你说要好多钱嘛?”
“四百。”
张英菊还没来得及说话。孙丁荃便一口答应下来
“可以。”
张英菊与孙丁荃全身一共加起来不过十五块钱。很明显,这又只有找张英菊的亲戚借钱。因为孙丁荃家的亲戚,几乎都是以弹棉花为主,多数都是聚集在青海西宁一带。
在此之前,廖德清因为对烟的敏感,所以孙丁荃在此之前早就掌握了基本的烧烤技术。张英菊对孙丁荃的手艺抱有一些信心。于是来到四姐张英梅处。
张英梅带着张英菊来到厂里的食堂,标准的配餐是每个人一荤两素,三个菜,再加一份米饭。张英梅打了一大碗饭,多数给了张英菊,菜也给了张英菊一荤一素,自己则是只吃一个素炒豆芽。
那时候的张英梅在工厂的工资不过四百元,张英菊借了三百。然后返回,将钱给了廖德清。廖德清见状
“不是四百吗?”
“我们跟你做了这么久,一分钱工资都没有。这三百还是借来的。你要就要。不要就算了。我们就不接了。”
廖德清无奈,接过了钱。第二日便收拾东西离开了。
孙丁荃与张英菊又再次身无分文了。二人迫不及待地要开档,却苦于没有钱买货。孙丁荃却拿出一百元来。
原来孙丁荃也偶尔那些零钱存起来,不曾想这段时间倒是存了一百多元钱。拿着钱,孙丁荃去买了几个鸡腿和鸡翅膀,又买了八毛钱一斤的碎木炭,于是将烧烤摊支了起来。
烧烤摊是一个简易的烤车。这样的烤车是一个四方形的铁质框架做成的,三面覆以铁皮,有一个顶和一个底,未被铁皮封死的一面对着自己。里面被分成两层,可以用来放一些东西。
烧烤的灶是一个外挂的铁盒子。里面烧上碳,最上面盖上铁架子就是了。
那时候做烧烤一般都是晚上才开始营业。但孙丁荃和张英菊身上只有最后十元钱,这十元钱是不能动的。张英菊又累又饿,却不敢吃饭。孙丁荃下午两点便开始营业,顶着大太阳,在市场的空地上,支着一把伞。
一直到凌晨的四点才收档,这期间一共买了70元钱。这是二人到了廖德清这里之后,第一次有了收入。
做烧烤跟做餐馆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要守得久才会有生意。只有熬过一段无人问津的时刻,才会慢慢聚集起一批食客,有了第一批食客,那么就会有第二批,甚至更多。
孙丁荃摆的是一个新档口,自然是没有人的。偶尔来吃的人要么是因为孙丁荃开的时间早,要么就是其他的烧烤档人数太多。
张英菊眼见没有太多钱进账。于是外出找了一个工作。在一个有台球和滑旱冰的娱乐场所做保洁。每天早上九点到十一点工作。一个月四百元钱。
在这样的场所工作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喝饮料和矿泉水的人多。那些人喝完就随意乱扔。然后张英菊就将其捡起来,准备存了起来好卖一些钱。而这里面的人也爱抽烟,于是总有些人抽了一般就扔掉。
张英菊捡了许多半截香烟,然后找个没有被踩扁的盒子装起来。就这样,孙丁荃抽烟就不再花钱了。
因为那时候的广东,尚未普及天然气,好一点的烹饪条件,都是烧罐装的煤气,也就是当地人说的瓦斯罐。
二人的经济条件极为拮据,八十一罐的煤气是烧不起的。于是就只有烧传统的蜂窝煤炉子。这种炉子没点技术的人是生不起来的。当然,生起来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这天。孙丁荃外出买了货,只剩下五块钱,于是就买了两块钱的河粉。因为没有火,连最基本的烧烤水烫了,放些盐吃都做不到。
于是为了省事,孙丁荃只是将河粉在冷水里涮了一下,放上一点盐就吃。而张英菊恰好做完清洁回来,整个早上并未吃饭。看着这样的河粉完全吃不下去,又累又饿的张英菊,便双手握住门把,伤心地哭了起来。
现在回想起来,恐怕这是张英菊最落魄的时刻。但即使是这样,还都不是最坏的事情。
张英菊在娱乐场所干了三个月保洁,积攒了几乎可以卖一二百元的废品。但另一个在里面做些管理的四十几岁的女人,悄默声地将张英菊积攒的废品全都拿去卖掉了。
这让张英菊大为恼火,想要那女人还回来,女人却完全置之不理。张英菊又找到娱乐场所的主管言说此事,主管自然是懒得管这些事的。
面对众人的不置可否,张英菊只能是大哭一场,然后辞了职离去了。
没了工作的张英菊,与孙丁荃继续卖烧烤。现在可能稍微好一些了。因为每个晚上好歹有一二百元的毛利润,除了要买货的成本,大抵每晚上能挣个百八十元钱。
此时,四姐张英梅与姐夫李素,两口子前来看望张英菊。而张英菊却在另一个网吧又找了一个打扫清洁的活计。
四姐和四姐夫的到来,为孙丁荃与张英菊两口子,改善了生活。深知五妹窘迫的张英梅,买了肉和青椒,还有其他的一些青菜。
做好了饭,张英梅让孙丁荃去把张英菊接回来吃饭。看着青椒炒肉和素炒青菜。张英菊是第一次觉得青椒炒肉是如此下饭。一连吃了三碗米饭。
二十年后,张英菊每当回想此事,仍觉得这顿青椒炒肉是最香的。
张英菊觉得不好意思,于是说道
“四姐,你们来我这里,怎么还要你买菜嘛?”
张英梅用历来直来直去的性格,说道
“哎呀!莫说这些,我晓得你是个啥子情况。个人吃嘛。”
张英菊便不再说什么。
出门在外,有个姐姐接济一把,实在是人生的一件幸事。而此时的孙丁荃不知道内心是不是充满了羡慕。
当然,否极泰来。孙丁荃和张英菊还不知道,未来在此地最为出名的烧烤档,就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