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诗词
大学时代。 102C浪漫主义诗词。教授在她对济慈的《希腊古瓮颂》的论文打了D分。这是她有生以来所收到的最低分。
教授帅得过分,连正视都会让人脸红的那种帅。她选他的课是因为教授评价网上他名字后面那五个小辣椒。第一天上课还以为他是哪个帅气学长。从那天起,她发誓以后都一定要按辣椒选课,非五不可。可是,那成为了她选的最后一堂课。
他让她下课留下来,把她的论文递给她。看到他用鲜红色的笔狠狠地写的那个“D”,她不争气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说他开始还觉得她写得太好了,然后发现她抄袭。他说抄袭是这个专业不可容忍的事情。他说她还有一次机会弥补,下次论文拿A他会让她通过这门课。混乱中,她再也没办法控制眼泪,她没有狡辩,没有解释,在眼泪掉下来的前一秒,她起身跑了。
一口气跑到了校内停车楼。天上下着绵绵小雨。很久没有下雨了,金属的楼梯很滑。她一脚没踩稳在楼梯上摔了跤。手上的书本散了满地,他在她论文上的注解已经被淋得模糊不清,只有那个逼人的D却在雨水下变得更加猙獰。
地上的残余被她遗弃在那里,那天她离开了那了校园,再也没有回头。
离开了那个校园,她成为了作家。第一本书让她一夜成名。因为始终不能摆脱这个少时阴影,她把自己藏起来,变成隐士。不管出版社怎么坚持,她从不接受采访,不参与社会活动。出版社的人她一律不见,一切联系通过电子邮件和她的“经理”。
她的“经理”是她大学时的学长。那时候,他的理想是成为体育新闻者。在体育文学课上认识的。不用说也知道,她选这门课也是按辣椒选的,开课了她就后悔了。因为她忘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体育文学是讲体育的事儿。而她对体育一无所知,而且毫无兴趣。海明威的《五万元》读到让她想哭。脑海里完全无法联想出拳击训练和比赛上的画面。体育文学对她来说简直是火星文。学长把课堂笔记借给她,下课帮她补功课,对读书内容注解,这门课多亏有他。从那之后他们每学期都会一起选上一两门课。他借她笔记帮她补课成了习惯,她对他的笔记和帮助产生了依靠。
那个雨天从学校回来,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见任何人。一般的朋友对她的固执不解而感到反感,很快就放弃了幼稚和不领情的她。学长却永远接受甚至偏袒和纵容她的倔强。
像喂猫一样,他每早把放满食物的餐盘放在她的房门外,晚上他把吃完的餐盘拿走。这段时间她颠倒了白天黑夜,安静无人的夜晚对她来说是最安全的时候,而繁华喧闹的白天是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静静的长夜里,她过着无拘无束的日子。学长变成了她的家人,她生活和精神的支柱。
一天夜里,她打算写信给学长,感谢他一次又一次对她的迁就和为她所做的一切。可能是因为太久没有跟人说话了,一句话成为一百句,一页纸变成一百页。她忘了门口的餐盘,忘了实际里的学长。信纸上,她对他有说不完的话。
“记得文学理论课你把期末论文借给我参考,然后你来接我去学校递交论文。踩点递交后,你高高兴兴地带我去吃饭庆祝。吃饭的时候,我发现我只把自己的那份论文交了上去。然后我们拼命回我公寓拿你的论文,在停车场拦住了助教,她收了你的论文。幸亏你人缘好,助教没有为难你。我私下想着要怎么求助教收论文好呢?总不能告诉她你把期末论文借给了我,然后我忘记交了?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主意,就是如果她不收你的论文,我会当场把我的也要回来,不交了。”
“大学时代,我们好像有永远用不完的时间,而我们之间有着永远说不完的话。我记得我经常连天连夜地看连续剧,然后一幕一幕地讲给你听。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快餐店里,你安静地坐在那,耐心地听我说。你偶尔打岔问问题,把话题扯到十万八千里。我回答完忘记了思路,慢慢地找回来,继续说剧。”
“在你面前我口不择言,说出来的话比脑子里想的都快。你对我总是微笑陪伴。你对我的话没有公判,你对我永远不会背叛。”
对学长的话越说越多,直到她口干舌燥,精疲力尽。她似乎把从逃学后没说的话都补了回来。印出来的“信”像一本书那么厚,她把它放在门口。第二天的餐盘上多了学长留给她的字条:
谢谢你的信,我会认真读的。读完回信。 Always, B.
隔天早上,学长敲着她的房门。昏睡状态的她打开房门,迎接她的是学长温暖有力的拥抱。他说信读完了。他说他很想她。短短两句话让她忍不住眼泪。
后来学长留字条问她是否可以允许他把“信”给出版社的朋友看,他说他一个人看可惜了。她说随便,那是他的信。
再后来,那封“信”成为她的第一本出版书。至今,那本书以卖了一千一百万本。学长毕业后没有从事他的体育新闻记者梦,他在一家国际50强的公司工作。他把她搬到一个邻山近水的房子里。她的活动范围还是多半是她的房间。她的书桌面对灌木林地。他还是规律地每早放餐盘在她房门外,每晚收餐盘。
信与书,她一直都在写。她好像把平时没说的话都写在了纸上。学长是她心中唯一的读者。他读后,这些信成为无数人的书。不知不觉中,他们长大了,成为成年人。
三十岁生日那年,她极大脑洞的脑子里出现了一个想法。生日那天她送给自己一个礼物-从精子库买的一颗种子。那颗种子落地生根,变成一个孩子,变成了她的世界。她的世界充满了阳光和希望,她也变得快乐开朗。学长还是她生命中的恒数,他成为了孩子的后补家长。她负责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他负责孩子一切室外和交友活动。
跟孩子生活的日子天长年短。孩子飞速长大,开始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提问。孩子让她认识自己,找到一直没有的勇气。
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四十岁那年,从校园逃跑的二十年后,她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