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修真录

感谢几位一直给我推荐票的朋友。无以为报,只有多码字更新了。再次感谢!

——————————————————————————————————————

这天清晨,余生如往常一般早早醒来。照例凝神冥想打坐之后,他换上一身舒服的短袖短裤,在食堂吃了个便宜的早点,背了个小包就出发了。

通常从光华大学去市区,都是在校门前的公交站台,选择坐一站公交车到附近小镇的公交枢纽,然后再坐一路公交线路到市区的各个地点。

因为时间还早,余生索性步行着去附近的小镇,既可以看看周围的环境,又可以节省一块钱的车费,何乐而不为呢?

说是小镇,但因为已经算并入了城市版图,整体的风貌已经逐渐转变。道路已经铺设得整整齐齐,而路边的有些矮房子正在拆迁,脚手架林立,新的建设正在进行。

对这里,余生并不陌生。他就是在这块区域,碰到了摩托骑手抢包,然后被救治,阴差阳错认识了周警官他们,进了光华大学。

不过,余生再次路过当初的包子铺的时候,老板已经完全不记得有他那么一个人了。

余生很顺利找到了开往市区的公交。上车之后,余生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可以好好沿路欣赏城市。

正在行驶间,在街上行走的人群中,余生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那天在校园里偷车的那个青年。

只见他肩头搭着一件皱巴巴的T恤衫,光赤着黝黑精瘦的上身,嘴里也不知道嚼着什么,一晃一晃地走着。

余生不禁一笑,想着,真的是巧。

那青年却没有看到公交车上的余生。他径直走进一个小巷,拐弯来到一个破旧的出租屋面前,看看左右没人,就推门进去了。

屋里已经有三个人。一个躺在床上的老人,此刻正在闭目养神。一个大概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自顾自坐在地上玩。还有个一个中年妇女,正在收拾房间。

屋子里有淡淡的粥和咸菜的气息。

如果余生在场,他肯定会认出,那个中年妇女,正是两个月前在大街上骗了他六十块钱的大姐。

中年妇女看到青年进来,有些焦急地问道:“去哪里了?怎么三天不见你人影?”

青年找了把椅子坐下,也不抬头,直接干脆地回答道:“栽了,进局子了,被拘留了,刚出来。”

中年妇女听了脸色有点变,关切地问道:“啊,没事吧,警察有打你吗?”

青年嘿嘿笑笑,抬起头满不在乎地说道:“没事,就一辆破自行车,够不上啥罪。就是被教育了半天。”

中年妇女听了才有些安心,又问道:“你不是很机灵的吗?怎么会被抓住的?”

青年脸色阴沉了下来,说:“也不知道怎么,被光华大学的一个小保安盯上了。”想着,青年的眼神阴鸷了起来,恨恨说:“看我哪天不弄死这家伙。”

中年妇女听着,连声说:“别,别,别。千万别惹出事来。那个大学,你就别去了。你要是再出点事,可叫我怎么办。”说着,眼泪掉了下来。

青年有些鄙夷看着中年妇女,说:“姨,我能有什么事,你瞎担心个什么?”他又想起来正事,看着在床上闭目养神的老人,问道:“这几天奶奶怎么样了?”

中年妇女控制了情绪,说:“你奶奶这几天蛮稳定的,就是药快吃完了,又得去买那个药了。”

青年取下自己肩头上的T恤衫,露出干瘦的肩膀。

他狠狠甩了甩衣服,骂了一句:“这药真他妈的贵。”低了下头思索片刻,忽地站了起来,说道:“我出去看看。”

中年妇女看他出门,连忙叮嘱道:“千万要小心。”

回过头,看到在地上坐着玩的小女孩,正瞪大眼睛看着她。她又转头看看床上躺着的老人,禁不住一声叹息。

当然,这一切,在公交车上看风景的余生并不知道。虽然他来了两个多月了,但以这种轻松愉悦的心情游览这个城市,还是第一次。

在公交车上参观了著名的万国建筑博览群,远眺了著名的东方明珠。余生来到了位于福州路的书店一条街。

余生找了几家书店。但他要找的书,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气功热兴起的年代的印刷品。在这股热潮退去之后,因为没有什么人看,也就都成了绝本了。

此时不像后世,移动互联网发达,要什么东西,只需上某淘搜索即可。那个年代,某淘网也才正式上线几年,还只是一个不太知名的小网站。

问到一家小书店的时候,一个也在淘书的老者,倒是主动给了余生点建议。老者说:“你要找这类书,估计得去文庙看看。文庙每个月月底的周日都会有旧书古玩集市,运气好碰上或许可以找到。”

算起今天正好是八月月底的周日,余生谢过老者,也来不及吃午饭,就找到附近的公交路线,兴冲冲去往文庙。

如果说光华大学所在的城市东北角,显示了城市发展的勃勃生机。外滩两岸,是这个城市的既历史又现代的精致面子。

而这一片城区,则是另一番市井面貌。老矮住房,倒马桶的路人,街边的菜摊,拥挤的马路。

文庙就在一条拥挤陈旧的老街上。转进文庙的石拱门,就看到门内有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上已经整整齐齐摆了一大圈的地摊,卖旧书的,卖工艺品小玩意,也有摆了几个破碗瓷瓶在那里叫卖的。

而在逛来逛去挑选东西的人则更多了。

在广场的北面,则是一座两层楼高的大殿,殿前立着一个手持书卷微笑的长髯老者青铜像,正是儒家的至圣先师,孔子。

大殿的门楣上,挂了一块《万世师表》的匾额,大殿里传出香火的气息。

余生稍微参观了一下这座现代城市中的古典建筑,就开始钻到人群里去淘宝贝去了。

古籍旧书倒是真不少,却没有余生想找的《性命圭旨》,《道藏》,《灵宝毕法》这样的古代道家典籍。

扫过一个旧物摊的时候,余生的目光,突然被一件东西吸引。

那是本右侧线装的旧书,书页已经有些泛黄,显示了它经历的岁月很长。但相比边上带各种黄斑,有书虫啃咬痕迹的旧书来说,它又显得异常干净齐整,惹人注目。很明显,曾经的主人家对这本书的保存是异常用心的。

封面的左侧,竖着写着“仙学必成”四个手写体的毛笔字。标题下方,则有几个小字:婴宁子著。

余生起了好奇之心,问道:“老板,这本书怎么卖?”

老板是个有点消瘦的小胡子,他笑笑说:“识货的呀,小兄弟。”说着,竖了根食指,说道:“一百块。”

这一百块,是一条利群烟的价格,余生下意识地脱口而出:“那么贵!”

“不贵,不贵。”老板说,“陈大师你知道伐,近一百年来当之无愧的仙学泰斗!这本是根据他的亲口所述记载下来的手抄本,珍品呀。”

余生听老板讲得天花乱坠,他也不知道这个陈大师是谁,但心中对这本书的好奇心却起来了,试探着问道:“要真能修仙,干嘛你不留着自己练?假的吧。”

老板听着这话,倒是有些生气起来,说道:“小兄弟,话不能这么讲。这本书,我也是高价从人家手里收来的。主人家对这本书是当宝贝的,要不是家里缺钱,也是舍不得卖给我的。那肯定是陈大师一脉流传下来的。”

“但是修炼这件事,是看缘分的。再厉害的功法,放在没有缘份的人面前,那也是只是个收藏。但你不能因为别人没有成仙,就说这本收藏是假的。你看看,七八十年前的书了,还能保存得那么好,真的难得。”

老板这么一说,倒是有点激起余生的兴趣来。他心中念头一转,说道:“让我翻一下看看,可以吗?”

老板犹豫了一下,说了句小心一点,就把旧书递给余生。

余生心说:“老板,对不住了。”想着,余生凝神冥想,一边翻书,一边开启了灵视。延迟一秒之后,跟着余生快速翻阅的节奏,书中的内容迅速进入了他的脑海。

但就在那么几秒之后,余生突然感觉到有一道目光在注视自己。那一瞬间,就好像正在光屁股换裤子的时候,有人突然闯了进来,有惊愕也有尴尬。

几乎是下意识间,余生退出了灵视,转过头去。透过杂乱的逛集市人群,余生一眼就看到了那个人。

那是个戴一副金丝边眼镜的儒雅少年,正在十几米外看着他。周围那么多人,但余生很肯定,刚才注视自己的人就是他。

四目相对,儒雅的少年倒是微微一怔,然后就礼貌地对余生笑笑,转头去看身边摊上的旧物去了。

小胡子老板看余生发愣,从余生手里拿回书,问道:“怎么样,都是字字手抄的,真的呀。现代人谁还拿毛笔抄竖排书呀,哪里有假。一百块,要不要?”

此刻,余生的心思都转在刚才那个儒雅少年的身上,那么多人,为什么自己偏偏能感应到他的目光,或者说,那么多人,为什么他偏偏要注意自己呢?

余生再一想,马上明白过来。如果说自己有什么特别,那就是刚才自己开启了灵视。想到这里,他再次转过头去,却发现人潮涌动,已经不见了那个儒雅少年的踪迹。

耳边,又听到小胡子老板的声音,问道:“小兄弟,要不要?这本书应该就是绝本了。你诚心要的话,便宜一点给你。”

刚才的两秒不到,余生已经通读了目录以及前半本的内容。书里前半部是一位光绪六年出生老人的自述,讲诉如何从儒入道,历经战乱,整理道家典籍,弘扬中华文化,对抗外来侵略的故事。而后半部分,似乎是他的修炼功法和心得,但余生来不及细看,就被刚才的目光打断了。

想着或许可以对自己有帮助,余生咬咬牙,说:“一百块实在太贵了,老板给个价吧。”

小胡子老板一拍大腿,爽快地说:“那就八十块吧,不赚钱了,平价转给你了。”

余生心中犹豫。

老板是个做生意的老手,又接着道:“和你小兄弟也是有缘份,你诚心要的话,再在我这堆小东西里挑一件拿走吧,算给你买一送一了。怎么样,够爽快吧。”

余生咬咬牙说好。忍着心头的滴血,从包里掏出八十块给了老板。老板做成一笔大生意,笑呵呵请余生在他的一堆旧物里面挑选赠品。

余生几乎是第一眼就看中了一个东西。那是一个很迷你的小葫芦,大概只有一根手指那么长,放在手掌就可以把玩。小葫芦应该也是有年头了,葫芦身上已经毛毛糙糙,葫芦口还有一小截干枯的藤蔓。

拿着书和小葫芦,余生走了几步,有点不死心,想寻找一下刚才那位儒雅少年,但人来人去,始终没有再看到那个身影。

余生只好寻了处角落,开启灵视把新买的书读完,心里却是一阵失望。这本书后半部分讲述的,是一门叫做静功的修炼方法,和《真气运行法》的基本差不多。

这世上哪里有在地摊上卖的修仙秘籍呢?

余生想着自己付出去的八十块钱,心中不禁苦笑起来。倒是手中把玩的这个小葫芦,让余生心生莫名的欢喜,给了他一点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