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南唐三主

一般认为,五代十国(907—960年)即从朱温灭唐,到赵匡胤建立北宋,在短短的50余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个朝代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杨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统称十国。

吴国(902—937年)是杨行密所建,定都广陵(今江苏扬州),称江都府。史称南吴,因皇帝杨姓亦称杨吴。杨吴共历杨行密、杨渥、杨隆演、杨溥4主,36年。吴天祚三年(937年)为南唐所取代。

南唐(937—975年)是由徐知诰(李昪)开创,定都金陵(今南京),称江宁府。南唐共历李昪、李璟、李煜3主,39年。最盛时疆域广及35个州,大致包括今江西全部及AH、江苏、福建、 湖南、湖北等部分。人口约500万。当时南唐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使得江淮地区在五代乱世中“比年丰稔(rěn),兵食有余”。为江淮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李煜的词作也达到了极高水平,南唐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王朝之一。

说到南唐,就要从五代十国中的杨吴说起。如果没有杨行密,就没有杨吴;没有杨吴,就没有李昪;没有李昪,就没有南唐。

南唐除先主李昪外,中主李璟、后主李煜都极不愿意,或者根本没想过能当上皇帝。李璟曾经两次坚决辞让父皇册封的皇太子封号,最后以长子身份而非太子身份继承皇位,即位后也曾想将国家托付给他人;李煜排行老六,在他前面除了他的兄长、太子李弘冀外,还有他的两位叔叔都极有可能成为皇位继承人,所以他压根儿就不敢想,甚至不敢过问政事,只是埋头读书。后来,虽然也被历史地推上了皇位,但是他当皇帝的水平最多只能算是一个票友。若想更多地了解唐三主,待大家读完这本书就一目了然了。

这里先简单介绍“南唐三主话本”中的主要人物,以便于大家阅读。

李昪(888—943年),南唐先主,南唐开国皇帝(937—943年),在位6年。

李璟(916-961年),南唐中主,南唐第二位皇帝(943—961年),在位18年。

李煜(937—978年),南唐后主,南唐第三位皇帝(961—975年),在位15年。

周宗,字君太,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大臣。周宗有2女,皆为李煜国后(俗称:大周后、小周后)。

周宪(953—964年),字娥皇,史称大周后,李煜正室。

周嘉敏(950—978年),字女英,娥皇妹,史称小周后。娥皇病逝后,继皇后位。

李弘冀(?—959年),李煜长兄。曾为太子,居东宫,暴病早逝。史称文献太子。

钟氏,李璟皇后。因其父名“泰章”,避讳不称太后,称“圣尊后”。

杨行密(852—905年)字化源,庐州(今合肥长丰)人。唐末受封吴王,为五代十国中南吴国的开创者。

徐温(862—927年),字敦美,海州胊(qú)山(今江苏LYG)人,南唐建立者徐知诰(李昪)的养父,本为唐末淮南节度使、吴王杨行密帐下右衙指挥使。

杨渥(886—908年),字奉天,五代时期南吴君主杨行密的长子。

杨隆演(897—920年),字鸿源,原名杨瀛,又名杨渭,杨行密的次子,杨渥之弟。

杨溥(900—938年),杨行密四子,杨渥、杨隆演之弟。

宋齐丘(887—959年)本字超回,改字子嵩,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世出洪州(今南昌)官僚世家,祖居庐陵(今江西吉安)。烈祖建国为左丞相,迁司空,卒年73岁,谥丑缪(miù)(恶劣、诈伪)。

张洎(jì)(933—996年),字师黯、偕仁,AH滁州全椒草庵乡沿河村人。南唐时举进士。国亡后入宋累官至给事中,参知政事,与寇准同列。

韩熙载(902—970年),字叔言,青州(今山东WF)人,南唐宰相。李璟时,迁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书舍人。

赵匡胤(yìn)(927—976年),涿州(今河北涿州)人,生于河南洛阳。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太祖。

赵光义(939—997年)后改名赵炅,赵匡胤弟,北宋第二位皇帝,史称宋太宗。

曹彬(931—999年),字国华,真定灵寿(今河北灵寿)人,北宋开国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