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南唐三主

周宗,字君太,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开国大臣、大司徒(丞相)。大、小周后都是他的女儿。

大周后周蔷生于唐天福元年(936年),又称昭惠后(谥号),小名娥皇,是周宗的长女;小周后周薇(一说女英),是周宗的次女,大周后之妹。姐妹二人都是闻名于天下的绝色美人,也都是李煜的国后,因娘家姓周而称为周后。

南唐保大十二年、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李煜18岁,纳娶开国老臣周宗的长女、19岁的周娥皇(史称大周后)。建隆二年(961年)六月,李煜即位,立娥皇为国后。

据陆游《南唐书》载:“昭惠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凤萧琵琶。”唐朝盛时,霓裳舞衣曲(《霓裳羽衣曲》为宫廷的著名歌舞乐章,由唐玄宗李隆基作曲)为宫廷的最大歌舞乐章,乱离(安史之乱)之后,绝不复传,后(大周后)得残谱,以琵琶奏之,于是开元天宝之余音复传于世。”李煜因为大周后爱好音律,自己也十分嗜好痴迷,因而耽误了政事。

大周后擅弹琵琶,曾为中主李璟寿诞演奏琵琶,李璟十分赞赏,将自己珍藏的一把烧槽琵琶(用在火中烧过的桐木制作的琵琶,琴的尾部还有烧焦的痕迹,又称“焦尾琴”)赐给了她。她还善于打扮,“创为高髻纤裳及首翘鬓朶(同朵)之妆,人皆效之。”即梳起高高的发髻,插上翘起的首饰,在鬓间簪上艳美的花朵,穿着紧身衣服,很多人都跟着仿效,成为一种时尚。

李煜与大周后感情甚笃,曾以一首词《一斛珠》专门描写大周后的情态。

大周后

李煜与大周后育有2子,长子李仲,次子李仲宣。李仲宣小字瑞保,3岁时诵孝经不遗一字。大周后尤为喜爱。

到了宋乾德二年(964年)李仲宣4岁时,一日戏于佛像前,有大琉璃灯为猫触堕地,哗然作声,李仲宣因惊得疾,十月初二卒,追封岐王。当时大周后已经卧病,闻知爱子夭折,哀伤增革。于是亲笔写下遗书要求薄葬。又强撑着沐浴更衣靓妆,将含玉(玉蝉,生以为佩,死以为含)放进嘴里,十一月初二逝于瑶光殿西室,时年29岁,谥曰昭惠后。次年正月,葬于懿陵(今南京祖堂山麓,“南唐二陵”附近)。

按照昭惠周后生前的要求,李煜将李璟赐给她的烧槽琵琶作为陪葬。李煜自作《昭惠周后诔》(计约1318字),并刻在石头上,又作挽辞、悼诗等寄托哀思。挽辞曰:珠碎眼前珍,花凋世外春。未销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前哀将后感,无泪可沾巾。悼诗曰:永念难消释,孤怀痛自嗟。雨深秋寂莫,愁引病增加。咽绝风前思,昏蒙眼上花。空王应念我,穷子正迷家。之后,李煜便自称“鳏夫煜”。

当初,李煜将大周后葬于懿陵,既是为了靠近他祖父和父亲的钦陵和顺陵,也是为了自己“万岁”之后能够与大周后合葬。但是,让他难以预料的是,14年后南唐亡国,他自己也被赵匡胤皇帝俘虏到了洛阳,最后客死他乡,再也无法实现他当初的夙愿了。

宋开宝元年(968年)十一月,南唐国主李煜纳娶小周后。小周后周薇(一说嘉敏),大约生于南唐保大八年(950年)。小周后姿质容貌美丽,在被娶纳之前已经得到李煜的宠幸。

小周后

早在在大周后重病期间,一日,大周后忽然看见周氏(小周后)进来,回头问:“妹几时进宫(妹妹进宫有多少时候了)?”周氏年幼不懂事理,据实回答,说:“数日矣(已经多日了)。”大周后生气,就转过身子躺下,不再回头。大周后死后,周氏经常出入宫禁,到这时候被娶纳为国后。这天晚上,李煜宴请群臣,韩熙载等人都当场赋诗来讽喻,李煜也不谴责他们。

徐铉诗云:“天上轩星正,云间湛露垂。礼容过渭水,宴喜胜瑶池。帘卷银河转,香凝玉漏迟。华封倾祝意,觞酒与声诗。”(《徐公文集》)

当初,李煜曾背着大周后与小周后幽会,并以一首词《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chǎn)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记录了他和小周后幽会的场景。

小周后的才艺虽不如大周后,但她擅长下棋、歌舞,李煜便终日与她消磨在棋局和通宵达旦的歌舞宴乐上,无暇顾及治国守边之事。小周后“被宠过于昭惠”。(陆游《南唐书》)

李煜被俘后,小周后跟随他降宋被封为郑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名,意为诸侯国夫人,遂含贬义)夫人。赵光义(宋太宗)即位后,强召小周后及众命妇一起入宫。自此小周后常被召入后宫侍奉宋太宗宴乐,献舞献色,一去就是几天,每次回到家里总是大哭不止。

据宋人王铚《默记》:“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婉转避之”。

李煜常常是日思夜等,万般无奈只好以作词来消除烦愁。《喜迁莺》就是他当时心态的流露:“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倚。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莺啼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此是后话。

当初,李煜除了拥有两位周后以外,还有众多宫女,比较知名的有:黄保仪、流珠、乔氏、庆奴、薛九、宜爱、意可、窅(yǎo)娘、秋水、小花蕊等。

黄保仪江夏(今湖北武汉)人,边镐攻下湖南,得到黄氏(当时黄氏才几岁),边镐为她的容貌所惊讶,使她进入后宫。李煜即位,封为保仪。她的容貌仪态华贵美丽,对典籍的领悟很有天赋,于是让她掌管字画。

窅娘出身贫寒,本为采莲女,16岁被选入宫。善舞,用裹足(一说中国裹足始于窅娘)取悦李煜,李煜看她跳采莲舞,见其双目深凹而顾盼有情,便取名为窅娘,对她十分欣赏。

李煜经常留连忘情于乐府诗歌,监察御史张宪上疏说:“道路上都传言,将户部侍郎孟拱宸的住宅给与教坊史袁承进。昔日唐高祖打算授予舞人安叱奴为散骑侍郎,整个朝廷都传为笑料。如今虽没有授予袁承进为散骑侍郎,但是将户部侍郎的宅第赐给教坊史,与唐高祖的做法颇相类似。”李煜赏赐张宪绢帛30匹,表彰张宪敢于直言,但终究没有改变对乐府的偏爱。

宋开宝二年(969年)六月,李煜派遣弟弟李从谦前来朝贡,十六日,在胙(zuò)城县(今河南延津东北)朝见。南唐水部员外郎查元方(查文徽之子)掌管李从谦的笺章奏表,赵匡胤命令知制诰卢多逊在客馆宴请李从谦。卢多逊下围棋间,问查元方道:“江南究竟怎么样?”查元方整理衣袖回答说:“江南侍奉大朝(宋朝)十几年,极尽君臣之礼,不知道其他。”卢多逊惭愧告谦说:“谁说江南没有人才!”

十一月,李煜在青龙山(今南京江宁)狩猎回来后,到大理寺(略相当于如今的最高院法庭)亲自审理囚犯,大多数给予宽恕。中书侍郎韩熙载弹劾上奏:“刑狱案件应当由下面官吏处理,牢房之中,不是皇上所应到的地方。请求官吏罚内库钱300万充作军需储备(实际上是罚皇帝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