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南唐三主

宋开宝九年、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正月初四,曹彬派遣翰林副使郭守文奉持露布(不缄封的文书,亦谓公布文书),押送李煜及其子弟、官属等45人前来敬献。宋帝赵匡胤登明德门接受献俘,李煜等人身穿素服等待问罪,赵匡胤诏令一律释免,分别赠给官冕腰带、器物币帛、鞍勒马匹各有不同。当时官吏商议献俘礼仪式如同刘钅长那次,赵匡胤说:“李煜曾经奉行朝廷历法,不可与刘钅长相比。”收起露布而不宣读。

李煜起初因为抗拒诏命,满怀忧虑悔恨,郭守文对李煜说:“国家只致力于恢复疆土,实现太平,岂能还会因为后来归降进行责罚呢!”李煜才安心。

徐铉随从李煜到达京城,赵匡胤责备他不及早劝说李煜归顺朝廷,声色俱厉,徐铉回答说:“臣下身为江南大臣,国家灭亡,罪本该死,不必再问其他。”赵匡胤说:“是忠臣啊,侍奉我应当如同李氏一样。”下令赐坐,慰劳安抚他。又责备张洎说:“你教唆李煜不投降,致使到达今日。”就出示他在围城中所起草召集援兵的腊封书信。张洎磕头请求死罪,说:“书信确实是臣下写的,狗见到不是它的主人就叫唤,这只是其中之一而已,其他事情还很多。如今能得一死,是臣下的本分。”言辞气色一点不变。赵匡胤开始打算杀死张洎,到这时认为是奇才,说:“你很有胆量,我不加罪于你。从今侍奉我,不要丧失往日的忠诚。”赵匡胤对南唐被俘的君臣竟然一个未杀。

初八,赵匡胤任命李煜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封为违命侯,他的弟子、宗属全都授予官职。初九,赵匡胤任命李煜的司空、知左右内使汤悦为太子少詹事(詹事掌统府、坊、局之政事,以辅导太子。少詹事为詹事之辅佐,正四品),左内使侍郎徐铉为太子率更令(太子府属官,掌知漏刻,主宫殿门户及赏罚之事,从四品),右内使舍人张洎为太子中允(略当于朝廷之门下侍郎,正五品下),其余授官各有不同。

二月十三日,赵匡胤任命宣徽南院使、义成节度使曹彬为枢密使兼领忠武节度使。枢密使兼领节度使从曹彬开始。任命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为宣徽北院使。节度使兼领宣徽院使从潘美开始。李汉琼、刘遇、田钦祚、梁迥、李继隆,同时加官晋级各有不同,奖赏平定江南的功臣。

曹彬从江南归来,到閤(简写)门递进札子说:“奉赦差遣前往江南办理公事返回。”当时人称赞他不居功自夸。曹彬出行时,皇上赵匡胤答应用使相(虚衔,但名义上与宰相并称)作为奖赏,及至返回,皇上赵匡胤告诉曹彬说:“使相的品级职位高到极点了,暂且延缓,再为我攻克太原。”就赏赐500000钱。曹彬到家,看到钱放满了屋子,感叹说:“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不过多得钱耳!”

【按:在皇上眼里立功的官员就是好官,给好官升职和给好官赏钱差不多。曹彬虽然没有当上使相,但却得到了一大笔赏钱,所以叹言:“好官不过多得钱耳!”】

十月,赵匡胤患病。十九日,太祖命令宫内侍者王继恩前往建隆观(京师道观)设置黄箓(lù)道场(道士所用符箓,皆为黄色)。当晚,赵匡胤召见晋王赵光义(赵匡胤同母弟)入宫应对,半夜才退出。

二十日,赵匡胤在万岁殿驾崩(留下了“金匮之盟”和“烛影斧声”的千古悬念)。

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奉金匮之盟(奉太后“金匮遗诏”之命行事)正式就皇帝之位,是为宋太宗。

赵光义

十一月,赵光义封刘钅长为卫国公,李煜为陇西郡公。

十二月二十二日,赵光义改元太平兴国。

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正月,贾黄中出任昇州知州,他曾经巡视查核府第官舍,看见一个房间门窗锁得很严实,命令拿出钥匙开门察看,得到金银财宝几十柜,计算价值达几百万,原是南唐李氏(李煜)宫禁中的遗物,没有登记入簿籍,贾黄中立即奏表上缴。宋太宗赵光义说:“没有贾黄中的廉洁守法,那么亡国的财宝就会玷污法律而贻害他人了。”赏赐贾黄中200000钱。

二月,右千牛卫上将军李煜自己陈说贫困。初四,赵光义诏令赏赐300万钱。李煜尽管贫困,但张洎经常来索取财物,李煜将白银洗脸盆给他,张洎心里仍不满足。

初九,赵光义改名为炅(jiǒng)。二十八日,宋帝赵炅诏令,刘钅长、李煜在常规俸禄之外另给其他俸禄。

第六节追封吴王葬邙山

李煜被俘后,小周后跟他降宋被封为郑国夫人。宋帝赵炅即位后,强召小周后及众命妇一起入宫,并逼幸了小周后。自此小周后常被召入后宫侍奉宋帝赵炅宴乐,献舞献色,一去就是几天,每次回到家里总是大哭不止。李煜常常是日思夜等,万般无奈只好以作词来消除烦愁。主要有《相见欢》、《子夜歌》、《破阵子》、《浪淘沙令》、《虞美人》等佳作。

【按:李煜在被俘期间过着怎样的日子,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现在的人无法想象和体会得到。一个曾经掌握生杀大权的一国之主,一夜沦为任人宰割的阶下之囚,正如他在《浪淘沙》一词中所云:“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一时期,他的词作水平达到了峰巅。】

李煜被俘的第四个年头,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二月十六日,宋帝赵炅到崇文院(入藏书籍的正本、副本总共80000卷),诏令亲王、宰相可查阅藏书解答疑难。又召见刘钅长、李煜让他们随便阅览,对李煜说:“听说爱卿在江南喜爱读书,这里面的典籍有许多是爱卿在江南的旧物,近来还读书否?”李煜叩头告谢。赵炅就在堂中赏赐饮酒,直到全部喝醉才作罢。

这年,徐炫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

七月初九,陇西郡公李煜去世,在位15年,终年42岁。宋帝赵炅停止上朝三天,赠授太师,追封为吴王。以王礼葬于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金陵。

当初,郑彦华的儿子郑文宝(字仲贤,南唐福建宁化人。著有《江表志》、《南唐近事》等著作传世),在李煜手下做官任校书郎,归顺宋朝后,不再叙用旧官。李煜当时在警卫保护中,郑文宝想见一面,顾虑守卫者为难,就披上蓑衣戴上斗笠装成打鱼人,得以进入以后,就劝说李煜,晓喻宋朝圣主宽大为怀的意思,应该按照礼节恭敬事奉皇上,不要再作其它考虑。议论此事的人,赞叹郑文宝的忠诚。

李煜死后,小周后悲哀不自胜,不久也追随李煜而去,卒年28岁。祔葬洛阳北邙山。

有诗为证:生不逢时枉自叹,金陵后主号第三①。不知词佛误国政,但见曹彬克江南。

又曰:继位家国已败落,依然词宴后宫中。大小周后奉一主,婉约词帝陇西公。

①注:金陵历史上有孙皓、陈叔宝、李煜三位后主。

关于李煜之死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李煜写了一首最著名的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特别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道尽了李煜对江南故国的无尽思恋。据说正是这首词要了他的命。李煜的这首词被监者报告了宋帝赵炅。

赵炅认为,李煜如此怀念故国恐要生事,于是派人给李煜赐御酒,并在酒里下了牵机药(中药马钱子),将李煜毒杀。牵机药服后毒性发作之时全身肢体抽搐,身子头首作牵引织机动作数十次,极度痛苦。

据陆游《南唐书?后主本纪》:“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六月辛卯殂,年四十二。是日,七夕也,后主盖以是日生。赠太师,追封吴王,葬洛阳北邙山。”

当初,南唐人闻知后主(李煜)死,皆巷哭失声,设斋祭奠。可见江南人对李煜还是很有感情的。

关于李煜之死,《默记》中这样记载:“徐铉归朝为左散骑常侍,迁给事中。太宗一日问曾见李煜否,铉对以臣安敢私见之。上曰,卿第往,但言朕令卿往相见可矣。铉遂径往其居,望门下马,但一老卒守门。徐言愿见太尉。卒言有旨不得与人接,岂可见也。铉云,我乃奉旨来见。老卒往报。徐入,立庭下。久之,老卒遂入,取旧椅子相对。铉遥望见,谓卒曰,但正衙一椅足矣。顷间,李主(李煜)纱帽道服而出。铉方拜,而李主遽下阶引其手以上。铉告辞宾主之礼。主曰,今日岂有此礼。徐引椅稍偏乃敢坐。后主相持大哭,乃坐,默不言,忽长吁叹曰,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铉既去,乃有旨再对。询后主何言,铉不敢隐。遂有秦王赐牵机药之事。牵机药者,服之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状也。又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云。”

【按:本来作为大宋王朝的皇帝赵炅,霸占几个皇后、妃子;杀掉几个国主、后主并没什么争议,最让人痛心的是他竟然鸩杀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词帝——李煜。呜呼!】

李煜从降宋到去世,跨4个年头(975年十一月至978年七月初九),实为2年零7个月。葬洛阳之北邙山(大约在今LY市郊15里孟津县朝阳镇后李村、周寨村一带)查阅大量资料方知:南唐后主李煜墓的具体位置已不可考,估计墓葬早已荡然无存。

李煜在治国上显得很无能,但在词作上却有极高的造诣。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其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如《长相思》、《浣溪沙》等。后期代表作有《虞美人》、《破阵子》、《浪淘沙》等。这些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后主本有集,但已失传。现存词44首。但可以确定者仅38首。

如今不知道是否有人能够想象得出,当年宋太祖掷地有声的话语和李后主叩头告谢的身影,人们在叹服赵匡胤霸气十足之余,更加怜悯李煜的遭遇。此时耳边似乎又听到了1000多年前赵匡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乎”的咆哮和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咏叹。

李煜长子李仲,字叔章。“初封清源郡公,国亡北迁,宋朝廷授右千牛卫大将军。淳化五年(994年)八月去世,时年37岁。其子李正言好学,早卒,于是李煜之后遂绝。

第七节时人与后人评价

(南唐)中书舍人潘佑上疏曰:“陛下(李煜)力蔽奸邪,曲容谄伪,遂使家国愔愔,如日将暮。股友桀、纣、孙皓者破国亡家,自己而作,尚为千古笑,今陛下取则奸回、败乱国家,不及桀、纣、孙皓远矣。”

(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载宋太祖(赵匡胤)尝曰:“李煜若以作诗工夫治国事,岂为吾虏也!”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南唐世家第二》:“(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

(南宋)马令《南唐书》(徐铉曰):“嗣主诸子皆孝,而后主(李煜)特甚,敦睦亲族,亦无不至。唯以好生富民为务,常欲群臣和于朝,不欲闻人过,章疏有纠谪稍讦(jié)者,皆寝不报。”

(南宋)陆游《南唐书》:“后主(李煜)天资纯孝,事元宗尽子道,居丧哀毁,杖而后起。嗣位之初,属保大军兴之后,国削势弱,帑庾空竭,专以爱民为急,蠲(juān,免除)赋息役,以裕民力。尊事中原,不惮卑屈,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年。”

又:“(李煜)故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云。”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又:“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南唐李后主虽多才多艺,但不抓政治,终于亡国。”

中国宋词流派:“(李煜)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