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微书院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第一章:女子书院

今年的春好似来的比往年更晚些,雨不觉细绵的下了整夜,第二天又是明媚晴天,也难怪古话说“春雨贵如油”,想来倒真是金贵的很。

清早起床,简单的梳洗一番,便抱着“相思引”前往我最爱的地方。

打开悠然居的门,步入苔藓满横的青石阶,有点湿滑,一旁的淡晕朱砂梅,在昨夜春雨的洗涤下零落遍尘,此刻,宫蕊沁入石阶,仿佛要把这最后的留香渗透青石深处。

轻风拂过,花谢空枝随风摇曳漫天飞舞。

我站立风中,任由它吹乱青丝,几瓣零星不觉悄然落至肩头,幽幽暗香顺之留在了我的心上,踏着一路的花瓣雨,离开短暂伫足的地方,从容不迫的打开第二扇大门。

我算不得是个幽人,浮生不过偏爱幽静闲然。

与我同住的女孩有很多,却并非所有人都与我意向一致,有的是碍于双亲要求、有的则是为了自我修习,总之,形色不一、各有各的想法。

甚感欣慰的是,确有几人与我兴趣爱好相投,正所谓志同者、道常合。

同窗生活,我们相知相惜,因为了然有些美好往往只在瞬间。

这是一处与世隔绝所在,位处青山绿水间,环境格外清丽秀美,此地名唤“灵微书院”,是专为女子开设的一家淑女课堂,所开授的内容包含:琴、棋、书、画、医学、四书五经、诗词、对联格律、女工、茶道等等,均是培养女子修养内涵的功课。

初到时,这里的女官都会给我们讲女则、女训、女诫,只因这三本书都是讲究女德,或许,这才是生为女子必上的第一课。

我于两年前来到此处,幸运的遇见了几位花容月貌的姑娘,她们分别是:吴松筠、苏元菱、夏雨心、徐紫苑、秦芷嫣、侯悯月、许韫瑶、李涵之。

与我同年而来的也有三位:刘琬倾、潘意淳、王若溪我们四人均是同年九月而来。

能来此地的女孩家境颇为殷实,都是父母宠爱的掌上明珠,将我们寄托于此,不过是希望更加完善自身的素质与涵养。

书院对招收女孩子的要求相当严格:一是、必须是尚在闺房未出阁的女子。

二是、年龄在十二岁至十五岁之间,超出或不满都拒收。

三是、在院期间不得回家,不论逢年过节都不允许。四是、在院期间不得发生打架互骂的行为,如被发现一律打发回家,并再也不得返回书院。

以上四点只是对招收对象的要求,待入院后,每个女孩都会发有一本小册子,上面满是在院期间女子该守的戒律,其中有一条就是:在院学习期间不得与男子接触以及发生败坏书院名声的事,如不遵者,将逐出书院永不再收。

也有一条:待到其满及笄之年,可随时离开书院,如有不愿离开者,亦可留下继续学习,但仍要遵守书院的戒律,等到时机成熟便会直接放其回家。

此等戒律条条都是严苛无比,却仍会有许多父母愿将爱女寄放于此,是为了以后幸福人生?呵!真乃可怜天下父母心。

自入山门的那一刻,教习女官便会在我们右臂上点上一颗鲜红的守宫砂,这点鲜红象征着我们的身份,同时也提醒着我们处处谨慎行事,以免一个不小心将自己陷入困境。

灵微书院主要分为几处地方:一为,授课之地婉仪殿;二为,居住之所悠然居;三为,做饭用饭之地香积厨与百味斋;四为,祭祀宗祠怀恩祠。

此外,值得一提的便属那处供我们娱乐的园子,园内设有凉亭,亭下置有一张石案,案下配有四张石凳,无事时,我们都会前来小憩片刻。

随着四季轮回,总能在园子里见到我们劳作的身影,一如:春光好时摘茶忙,夏花绚烂树荫凉。秋丰熟透药与果,冬来瑞雪满庭芳。

最后,后山美景也是处心旷神怡之地,凌波亭下赏芙蓉,成为我们最爱的事,那时即便再多忧愁,只消往那一站,仿佛已然抛诸九霄云外。

而我,最爱不过,依然是香积厨旁的竹林,林里清幽怡人,我喜欢竹子是因为它的品性直而不屈,正如做人一样,不会因为某种原因而作任何改变。

每天,我都会抱着“相思引”去林子里静静习曲,常有时,竹林深处传来鸟儿欢快歌鸣,我只当它在配合琴音而唱出的动听曲章。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