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微书院

第八十七章:七月的节日

盛夏的七月烈日炎炎,清水河畔莲韵悠扬,芙蕖相依碧盘同绽芳华。

七月初七,一年一度的乞巧节如期而至。

夜晚,风清月明万点繁星。

小花园内的供案上陈列着茶、花果、五子、糕点等贡品以作乞巧之须。

案前置放着烛台和香炉,一切准备就绪,只待吉时乞巧许愿。

案前,我手拈真香端跪于蒲团上,颔首合眼祈愿心意:天仙娘娘在上,小女子马慧玉于七夕对天仙乞诉愿望。

一愿、双亲手足如获福寿安康。

二愿、灵微书院女官和姐妹诸事遂心。

三愿、自己如有慧心巧思。

祈好愿,起身恭敬的将香插入炉内,静静退至一旁。

这时,琬倾笑意盈盈的走过来:“刚刚向天仙娘娘乞了什么愿?”

我巧笑倩兮:“还能有什么?当然是愿自己心巧、手巧和思想灵巧,不然我该乞些什么?”

她掩口娇笑凑近我:“我以为你会许”愿得有情郎,此生不分离“呢?谁知你压根就没把他放心上。唉!我若是他一定伤心欲绝。”

我嘟起小口反问:“许这个愿望的人应该是你吧?千万不要加注在我身上,若他能诸事顺遂,我默默祝福就好。”

她微微轻叹:“也罢,你若对他无意,让那人早早死心也好,这样也不耽误他娶妻生子,只怕某人是口不应心吧?”

我假装若无其事的轻笑:“我从未耽误他什么呀?也罢,今日我便向你说清楚,从今以后,那人不论娶妻生子、升官发财、寿终正寝等等,一切皆与我无关,他想怎样都行,我管不着,更不想管。”话落,她看了我一眼,终是轻叹一声什么也没说转身走开。

可是,下一瞬,我心里的负罪感却扶摇直上,无言抬头仰望星空,不知牛郎织女相隔鹊桥两端是否早已欲眼望穿?

如实,我确有口是心非,明明思念无期硬是假装毫不在乎。

犹如此刻,心中千言万语欲诉还休,却只能遥寄迢迢牵牛星,若夙世因缘只为注定和遇见,我愿你是我对的那一人,我不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种结局,你若真爱,请陪我至天荒地老。

七夕过后的几日,上天感好生之德,降下一场倾盆大雨,喜的山下众人无顾风雨直在外头欢呼雀跃。

雨后的后山明朗润泽,苍松翠柏凝结仙露万点,一泓清泉覆灌玉莲碧叶,果真是上善若水滋育万物,连空气里都盈透着清新。

七月十五,传统的祭祀大节。

巳时,尹女官领着我们有序前往“怀恩祠”进行祭祀仪式。

只见,中堂之上挂着幅端庄女子的小像,主位上亦刻着“灵微开创先祖敏惠夫人之位”。

于此之外,两旁还供有两尊灵牌,那是尹女官的姥姥与母亲。

此时,供桌上早已整齐的摆上鲜果、糕点、茶水、斋菜、祭饭等必备品,案边的火盆旁堆放着数十篓金银纸钱。

只见,她手拈真香恭敬的匍匐三拜后,无声走至案边燃起了纸钱。

凝重的神情萦绕在她周身,是在怀念吧!因为世人都一样,均在亲人的呵护下长大,方要行孝报恩时,可惜,子欲养而亲不待。

从此,人间冷暖有谁相知?世态炎凉何处倾诉?更有,每逢佳节,唯有那凄凉孤坟是吾去处。

试问,相隔两界可否还有挂牵?挂牵,挂牵,愁断银丝难解。

山下,河流边,一群碧玉闺秀手捧荷灯半蹲在岸边。她们闭目观心神色安然,寄信仰于荷灯之上,只愿已逝宗祖早得生方。

夜风阵阵,吹乱如瀑般的青丝,更拨弄翩然飘舞的衣裙。

当她们轻移莲步向前走来时,张张丽质真容宛如凌波踏浪而来的小仙女,直叫人瞧的挪不开眼。

见大家荷灯已放差不多,尹女官才召来众人准备返回书院:“天色已晚,咱们该回了。”说罢,她率先提起灯笼往前一步。

大家不敢多作逗留,赶忙提起自己的灯笼追随尹女官而去。

一路上寂静无语,许是山路难走不容分心,亦或是碍于淑女条约的规定,又或是各怀心事。

思来也是,中元节家家户户祭祀祖先,可我们却无法把家还,心里除了怀念逝世宗亲,还要忍受思念亲人的煎熬。

此刻,即便千言万语竟也无从说起,虽有皓月锦花何似憧憬如画,也罢也罢,纵使辛酸似雪苦楚如霜,不过一声轻叹一回凉,不如勿念深藏。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