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苏堤烟雨
暖春,偌大的厅堂里,摆着一桌酒席,窗外西湖烟雨朦胧,两旁绿柳成荫,不是有行人过客,撑伞而过。
几位文人跨过屋门,直入宅内。
“子瞻兄,多年未见,想不到你发达了。”一位文人跨过门槛,直入屋内。
苏轼看着友人一脸笑意,没有怎么考虑,扶着他,便邀他入座:“友人,坐吧坐吧。”
蒋秋岚还未清楚自己的身份,但看装扮,应该并非是什么身份高贵的大人物,便拿起酒壶,给友人斟酒。
不一会,又来了几批文士,苏轼丝毫没有疲倦的意思,反而热情地给客人倒酒,甚至赠起了书文画像。
可那几位文士始终礼貌,挂在脸上的笑容维持稳定的幅度,眼睛里藏着嫉意。
“诸位今日来庆贺我为余杭知州,真是辛苦了,大家都是熟人,一同苦读考学,入朝为官,为国效力,在此,我苏某敬大家一杯。”苏轼举起酒杯。
文士甲站起身来,假意敬酒,却露出讽刺的表情:“我们都知苏大知州现在混的好,当了知州,再不济也是个中官。”
文士乙附和道:“对啊,还不是靠家里老爹苏洵的背景,要不然,就凭你不支持新法,还能在杭州任知州?”
苏轼一瞬间噎住了,他看着眼前的友人,恍然间忆起少年的时光。
那时的他们住在一条街上,平日里挑灯苦读,逢年过节,便到各自家中,摆上酒席,饮几杯茶,放一放烟花,看着窗外的红灯笼,开怀大笑。
十多年的光阴过去,原本的总角少年都戴上了冠,手握酒杯,眼前人的笑容不再从心。
腰上系着铜钱,手里的酒倒映着心里的算盘,不过是各怀鬼胎。
蒋秋岚看出苏轼眼底的失落,走上前,给客人倒酒,从容不迫地说道:“我家子瞻先生实有文采,少得赏识,可也因性格率真,既觉得新党变法过于激进,又不喜爱旧党腐败,故而只能一人为谋,此次出任知州,也是陛下赏识。”
“赏识赏识...看啊,苏知州还能被赏一套宅子呢!”文士甲有些微醉,自嘲般地大笑起来。
文士乙点了点头:“对啊,像我们,做了十多年官,也没看到有赏赐靠湖的宅子呢!”
苏轼欲走上前,同两人解释,被蒋秋岚出手拦住了。
蒋秋岚继续给两人倒酒,露出胸有成竹的笑容:“二位言重了,子瞻家中钱财不多,吃菜也是买些便宜的猪肉,比起赏赐,此番来余杭,是为了治理西湖瘀堵,百姓饥荒一事,并非为了什么赏赐,他于朝中不受待见,但至少可以为一官,为百姓谋福祉。”
“这.......”几位文士面面相觑,不知说些什么。
“诸位既然一直在说什么宅子,什么赏赐,莫不是不熟悉为吏之道,便想着攀附权力,想着拿所谓的赏赐呢?”蒋秋岚一甩袖子,居高临下地看着几位文士。
文士甲瑟瑟发抖,装作听不见,喝下一杯酒,起身作揖:“小官饭食已尽,打搅苏学士和夫人了,小官这就回去。”
众人见状,纷纷起身向两人作揖,匆匆离开。
蒋秋岚皱起眉,迷惑地看向苏轼:“为什么他们叫我‘夫人’?”
苏轼笑容温柔而亲切,用手轻轻点了点蒋秋岚的脑门:“傻瓜,此时我在杭州任知州,妻子王闰之和我一起,他们自然把你认成我的妻子。”
蒋秋岚一下羞红了脸,往后退了几步,和苏轼拉开了距离:“哎?原来是这样。”
苏轼叹了一口气,坐在围桌边的凳子上,看着蒋秋岚:“还是多亏了秋岚,我一向不善于应付人际上的事情,本以为真心总能换真心,可官场总不是这样,我也看不清谁是真心,谁是假意。”
蒋秋岚走到苏轼身边,坐在了他面前的凳子上,她那双杏眼微沉,似在思考,缓缓开口:“刚才那一看明显就不是真朋友啊,真心的人,肯定会为你当上知州高兴,这些人明显就是攀附权力的人,你混得好了,就过来找你,你过得不好了,就来踩你一脚,总之就是为了好处。
苏轼面露愁容:“我乐于和所有人交友,只可惜知己难寻.......”
蒋秋岚没有管苏轼那么多,开始搜寻书柜:“我们刚刚还在厨房,现在就来到了北宋,不管怎么样,都要先找到回去的办法,说不定就在这一堆书里。”
苏轼见蒋秋岚在仔细地翻找书本,走到她身边,抓住她的手腕,笑容开朗,宛若雨后的晴空:“秋岚,我们好不容易可以来一次西湖,而且还是北宋的西湖,不如我们去泛舟吧,说不定还能找到一些线索。”
“泛舟?”蒋秋岚摇了摇头:“你难道忘了我们刚才被一堆饿鬼包围着,差点就要没命,然后就传送到了这里了吗?”
“好了好了,我帮你找找.....”苏轼也开始翻找书柜:“《春秋》,《论语》.....《史记》,《大学》,《子美诗》......”
蒋秋岚翻开每一本书,发现里面都是繁体字,跟图书馆里的古籍无异,逐步丧失了找到出去方法的耐心。
蒋秋岚看向苏轼:“算了,我们去西湖坐船吧,我顺带也可以放松一下心情。”
苏轼激动得跳了起来,挽着蒋秋岚的手臂,就把她往宅子外面拽:“耶!太好了,秋岚,我们走!我有千年没去西湖了,待会晚上回来,我就给你做最好吃的东坡肉。”
蒋秋岚仍然在思考,弱弱地问了苏轼一句:“东坡,你说,我们这是在真实的北宋,还是在幻境里面呢?”
苏轼:“这不重要,谁知道,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呢?人生苦短,关键的是内心,秋岚,别想那么多了,我们走吧。”
蒋秋岚的手腕被苏轼握着,他的力度不大,但手掌的温度是滚烫的。
蒋秋岚走出了宅门,站在了湖边的街道上,跨越了千年,所有的一切都像是一场梦。身旁的苏轼是真实的,湖上的水汽是真实的,湖边的绿柳是真实的,吹拂的暖风是真实的,来来往往的商贩和农户是真实的。
西湖上游荡的木船,里面不时传来琵琶和古筝的乐声,远处的楼阁笙歌不断,里面传来男女欢笑的声音。
“这原来就是,千年前的西湖啊.....完全不逊于今天啊。”蒋秋岚感叹道。
“看,我们到了,”苏轼指着眼前的轻舟群,他先跳入轻舟内,随后向蒋秋岚伸出手:“来,上船吧!今天你不用巡逻博物馆,不用清点资金,今天,你就负责欣赏美景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