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殿试;
一年后,神界三年后。神界时间:天元六千五百六十七年。人间时间:公元六百九十年。我觉得时机差不多了,需要亲自举行一次殿试,增加些新人了。当然这么多年没怎么举行殿试,也确实是忙。基本上都是直接由尚书省礼部安排科举考试的,殿试免了,但今天准备开始推行。
此时我们已经在朝堂上一段时间了,我们讨论着科举与殿试的推行和完善。科举是隋炀帝开创的,殿试是我在显庆四年,公元六百五十九年给天皇提出的,举行的第一次殿试。
现在我说道:“朕今日提出推行殿试是为了防止有人作弊。诸位大臣想必也都知道,不用朕多说。当年朕向高宗皇帝提出的殿试,那一年举行后,后之就很少举行了。而科举我们是一直执行着。”
“所以为了我朝不流失人才,朕决定以后每年的科举考试都会有殿试。这样朕相信就不会有谁再敢作弊了,并且朕近日准备临时举行一次殿试,由尚书省安排,众卿家还有什么意见没有。”
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指的是:朝廷每年固定分期举行的科举考试称为常科。制科指的是:皇帝临时下旨,举行的科举考试称为制科。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第二次考试称为殿试,因为考生们都有第一次初试,考不同的科目就在不同的考场。
科举科目分为:明经(三书五经、诗词)、进士(公务员)、明法(国法、律师)、明字(各朝、国的文字及甲骨文的书写)、明算(数学)。
我这样的话一出,大部分朝臣纷纷表示赞同,因为现在大部分的朝臣都是寒门弟子。
我说:“好了,既然诸位大臣都已明白朕意。那就由尚书省礼部安排好此次的考试,退朝。”
众臣同声说:“是,太后,臣等告退。”
考试的顺序是:乡试(县、州的地方考试),再到尚书省礼部举办的考试。再到殿试,之前朝代是没有殿试的。附加语:武举当然是在尚书省兵部,现在还在考虑中。没有决定呢?因为我不喜欢战争。
退朝后我和婉儿回去了紫宸殿,婉儿问:“太后,您怎么突然想着临时举行一次殿试了。”
我说:“因为时机到了,朕一直都想推行这些东西。只是这几年你也看到了,朕哪有那个闲时间,叛军是接连型的。”
婉儿说:“原来如此,婉儿明白了。太后圣明,确实也是时机差不多了。”
我说:“恩。婉儿,有他们在呢?你去把太平宣来,朕有话要和她说。”
婉儿说:“是,太后。”婉儿去公主府找太平了,身边的宫女跟着去了紫宸殿。
太平再婚:
我在紫宸殿待了一会,婉儿就带着太平来了。进来后她们同时行礼道:“拜见太后。/拜见母后。”
我说:“婉儿,你下去吧。”
婉儿说:“是,太后。”
我看着太平微笑着说道:“太平,来,过来,坐母后身边。”
太平说:“是,母后。”
我看着太平说道:“朕看你现在的情绪好了很多,朕也很开心。今日找你来,跟你说件事情。朕想让嫁给武攸嗣,本来是想让你嫁给承嗣的,可承嗣生病了,所以才跟你说攸暨的。”
太平说:“全由母后做主就是。”
我微笑着说:“好,那就这样。今天你就留下来陪朕一起用午膳吧,下午再回去。”
太平说:“是,母后。”
我说:“走吧,跟母后去御花园转一转,聊聊天。”
太平微笑着说:“好。”接着我们出去转了转、婉儿及一些宫女跟着。
我在想:“自从薛绍勾结谋反的事情,太平对朕真是陌生了很多,似乎很畏惧朕。朕能感觉得到,但有些事情必须为之。即走上了这条路哪有轻易放弃一说,虽然朕是想证明一些事情,男子可为的女子也可为。但若说朕完全没有权利之心,那怎么可能呢?”
“放弃就意味着随时等待任人宰割,朕无时无刻都在告诉自己不能仁慈。仁慈会成为习惯,习惯到等你清醒、明白时,你已经无法控制局面。只能任人宰割了,所以朕不能仁慈。”
我开口说道:“今天的天气真是好,朕也有许久没有坐在这御花园静心的感受了。太平,你以后要多带艳儿来宫里看看朕。”
太平说:“是,母后,儿臣会的。”
我说:“以后要是有什么不顺心的,就多来宫里与朕聊聊天,讨论讨论国事。散散心情,别一天想那么多。太平,你也长大了,有些事情朕不用解释你也应当清楚。朕不希望你因为薛绍的事情,整天活在痛苦中,你是朕的孩子,应该有不同的思想。”
太平说:“是,母后。”
我说:“恩,多想想你身为公主的责任。”
太平说:“母后,您这是何意。”
我说:“这件事情想不明白也不用着急,你慢慢会懂的。让你来宫里你就来,就算你最后还是不知道,朕该告诉你的时候会说的。”
太平说:“是,母后。”
这时宫女说:“太后,午膳的时间到了。”
我说:“恩,走吧,太平。”
太平说:“是,母后。”
我们去用膳了,路上我在想:“太平,朕之所以说让你多来宫里和朕聊天,讨论国事。是因为朕想用讨论国事,和你熟悉到以前的状态,让你不在那么畏惧朕,你是朕的太平啊!”
“朕身边如今就只剩下你和旦儿了,旦儿怕朕,太平你若也怕朕,那朕就真是没亲人了。朕还是有信心让你对朕的印象回到最初的,所以朕让你多来宫里。再说了,锻炼你,也是对你和你李唐家的一种保障。现在你们挺安逸的,没什么事情,因为朕还在。朕不知道待朕走后,你们这些孩子会怎么样,多锻炼是对你们的保障。”
没一会就到房间,在吃饭中,只是简单的几句话,我说道:“多吃点,你好好的,母后才放心。”
太平说:“是,谢母后。”我没有再说话,只是微笑着。
直到用完膳,太平回去后,我让人把武攸嗣宣来了。武攸嗣进来行礼道:“攸嗣拜见姑母。”
我说:“恩,免礼。你喜欢太平吗?”
武攸嗣说:“啊…….!堂姑母怎么这样问。”
我说:“回答朕的问题,实话实说。”
武攸嗣说:“喜欢、喜欢。”
我说:“好,那朕就为你和太平赐婚。但是你府中的那些夫人就提前解决了,朕不希望太平去了之后受什么委屈。”
武攸嗣说:“这…….。”
我说:“朕没有让你杀她们,朕只是不想让太平看见她们。她们有孩子的,你就让她们跟着孩子去住,永远别回来。没有孩子的,你自己看,给从新找个人也罢,又或者给一些钱财让她们去哪里都行。”
武攸嗣微笑着说:“是,堂姑母,攸嗣明白了。”
我说:“明白了就回去吧,婚旨明天就到了。”
武攸嗣说:“是,攸嗣告退。”
武攸嗣回去了,婉儿进来了。我说:“婉儿,拟旨吧。为太平与武攸嗣赐婚,授驸马都尉,兼右卫将军,进封定王,加实封三百户。”
婉儿说:“是,太后。”
一个月后我亲自主持了殿试,人数达上万人,考了五天。接着便是太平的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