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一事吵来吵去,最后还是有了章程,四皇子以麾下收编南疆的奇异之人,对南疆之地更为熟悉为由,得了差事,由着先前顾南晰向世子殿下透露,顾家想做纯臣,且对五皇子为人不甚赞同之意,又言陛下不喜几位皇子太过争强好胜,三皇子一派以退为进,裴家为军队捐献粮草,且不图军权。
陛下果然龙心大悦,不仅让三皇子同行,更是分了一半儿的军权,两位皇子同为副将,点世子殿下为将,对外只说随行侍卫长,四千人马悉听尊便,后有六千人马缓行,军队未行,粮草先行,等重阳节后世子殿下再同两位皇子出发。
如今朝中良将难寻,顾南晰对世子殿下出行南疆一事也早有准备,只是真的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是难过了许久,但她毕竟不是真的闺阁女子,又知晓天下大事,到底收拾好心情,为世子殿下准备出行行囊,尽绵薄之力。
两人这番聚少离多,自然不肯放弃出征前的这些日子,没曾想这日顾府迎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
“傅公子许久未见,不是今日登门拜访,是有何事?”
原来是傅家三代的小辈傅承安,世子殿下不想牵连其他便未曾露面。
“叨扰郡主了,只是不知我那内人。。。。。。?”
对傅承安其人,顾南晰其实了解不多,只知生来体弱,家族内部也不慎重视,对于傅承安的敌视和警惕也仅限于他姓傅了。
上辈子的记忆中,四皇子登基,这人倒是加官进爵,不知其中有何故事。他身子也一直虚弱不曾见好,但至少活的比她久。
如今听见这人问起他的内人,晃了一下神才想起是边关月。
“这倒是我的不是,边姐姐说上京城富贵,规矩又多,她实在不喜,先前是因为所爱在此,便是有诸多麻烦也能忍让,如今到没有什么理由来上京城了。”
听见他这样说,傅承安肉眼可见的难过起来,就连咳嗽的频率似乎也比平日要多些,因为对这个人不甚了解,顾南晰也不知道此人算的上算不上良人,只是上辈子也没听说过这位傅大人有什么家宅不宁的风流韵事,且到底算的上是他们自己家的家事,只作为边关月的姐妹,劝说一二,多的却要看边关月是如何想的了。
“只是我想着,你们二人之间到底未曾解决清楚,如今搁置着对你,对他都不是好事,要是你真的能拿出证据,她岂不是错怪了你,若是嫌上京规矩多,便以我友人的身份来就是,虽然不会有人拿她的规矩做事,只是顾府一大家子,怕边姐姐不习惯,我想着在上京城也不止一处府邸,等收拾妥当再接边姐姐来上京,你若是有心,且放心的下,便书信一封且看边姐姐如何说吧。”
此时小丫鬟为他二人上了茶,顾南晰接过润了润嗓子。
“如此多谢郡主,承安有礼了。”
没曾想到傅承安结结实实的给她行了个大礼,顾南晰连忙上前将此人扶起。看在这份姿态,顾南晰也想帮他一二了。
如此傅承安,次日便叫小厮送了书信来,随信除了递给边关月的东西外,还有一份说是单给她的,初听见小厮说的时候,顾南晰还觉得有些奇怪,直到真见到东西,对傅承安对边关月的情谊有了更深的见解。
那东西不是别的,赫然是一枚玉佩,若是普通的玉佩便也罢了,怪就怪在这玉佩正面刻了“沈”
字,而背面刻了“宁月”二字。
沈宁月,开国功臣沈老侯爷的嫡次女,当今皇后娘娘沈棠音的嫡亲妹妹,她那早亡的母亲。
拿到玉佩的看清上面所刻字迹的那一刻,顾南晰手中的茶盏应声落地,一旁的世子殿下也被她吓了一跳,直接伸手将她拽入怀中,这才避免那滚烫的茶水溅落到顾南晰身上。
而顾南晰只是紧紧的拽着玉佩,目不转睛的描刻着那两个字,“母亲”即便张嘴这两个字也不知如何发出,从舌根到舌尖都泛着苦涩,她恨自己,为何从始至终都没有发现母亲的死有什么不对,为什么只耽于情爱,糊里糊涂的过完一生。
她对不起母亲的生养之恩,这是她无从逃避的罪责,这是她无法解开的枷锁,束缚着她的身躯,只等关键时刻,置她于死地。
“你主子还说了什么?”
几乎是咬牙切齿说出这句话,只有在世子殿下的怀中顾南晰才能保持片刻的镇静,被过兰西的茶盏惊的匍匐在地上的小厮,这才反应过来多多嗦嗦的说道:“回郡主的话另有书信一封,公子嘱咐,需要亲手交至郡主手上。”
顾南晰上前取过,展信,上述:
“承安乃傅家后人,却因身体虚弱,被傅家弃之,傅家众人唯承安嫡亲母亲相依为命。傅家作恶,陷沈将军于不宜,承安不可辩驳。承蒙郡主不弃,冤有头债有主,不曾迁怒。承安当真佩服。且于内人一事,多有相助,特寻此物以做答谢。
尊夫人一事,承安所知甚少,当年真相已无可查证,沈夫人之死傅家却未曾牵连,虽不可自证清白,但承安知傅家与宫中贵妃早已心生嫌隙,这世上若知当年真相者,谓宫中身居高位三人,姑娘持此玉佩进宫求见傅贵妃,或可窥其中一二。”
“其中还有疑虑,阿晰不可莽撞行事。”
顾南晰未曾避着世子殿下,她也知世子话中意思,只是事关母亲,她又如何忍得了。
“事关母亲之死,我必要求见贵妃。你不必担心我有脱身之法,又有武功,实在不行我便逃出宫外。”
世子殿下听见她这样说,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叹口气才接着开口:
“你既然已经决定,我便不再拦你,我同你一同进宫,觐见陛下,一个时辰后,你若未出宫,我便请陛下去贵妃宫中找你。这样也算有双重保障。”
“如此多谢。”
“你我之间从不必言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