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京城外的流民,朝廷最终还是对他们进行了妥善的安置,京城附近的几个县,都接收了一部分流民。朝廷规定,凡是收留了流民的村庄减免赋税三年。只有很小一部分的流民被允许进了华都城,城内的一些商户雇佣了他们。云歌等商人因在民间组织赈灾有功,朝廷对他们进行了嘉赏。发生水患的两个州,江州与汉州,两州刺史因对水患之灾失察失职被革职查办。
经过钱庄与民间赈灾这两桩事情,大司农白尚做了简单的调查,了解到真正想出主意的是一位叫苏云的女子,觉得她是个人才,便请云歌做了大司农宅上的门客。云歌为大司农献的第一个计策便是要上奏朝廷,对南靖的水患问题进行彻底解决,如果不解决,遇到灾年,还是会有百姓变为流民,光靠其他地方安置是不能治本的。
云歌研究了南靖的地形图,这次水灾最为严重的是南靖地域最靠北的三个郡,这三个郡的地理情况大致相同,都长期饱受旱涝之灾,原因就在于流经三地的主要河流缺少支流河渠,遇到大雨连降之时,河水无法及时排出,导致水患发生。而到了干旱年份,河水也不能被很好地利用起来灌溉农田。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应该兴修水利,造福于民。于是,朝廷派了通晓水利的水工们前往南靖展开修渠挖河的工程,并命靖南侯在监工。
自从云歌作了大司农的门客后,着实为大司农白尚在处理财政事务上出了不少力。大司农也越来越器重她,逐渐把她当成了心腹,偶尔会在她面前谈论一些朝廷内部的事,提及几位皇子之间的争斗。大司农是心属太子的。
太子既是嫡子也是长子,少年丧母后,其处境逐渐开始变得孤立无援。但太子宅心仁厚,忠义正直,从小都被当作未来的储君来教导,将来如有贤臣良将辅佐,不难成为一代明君。只可惜,如今太子的处境很是不好。至于宁王与肃王,虽也是皇子亲王,才能不凡,尤其是五皇子,向来有“贤王”的美誉,但他们背后的势力却也成了他们的枷锁。不管两位皇子中的哪一位胜出,都不能避免出现外戚专权、甚至篡权的可能。
云歌原本对朝廷的事知之甚少,也从未去关注过,她觉得自己本就是一个普通的商人,只不过稍微聪明了些,少年时多读了些书,在做生意上有些天赋。在华都打拼的这十多年,她想过自己有一天可能会成为一个小有名气的商人,却从未想过做更大的事。她不会料到自己将来会卷入靖国朝廷的这场夺嫡之争,更不会想到她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起着怎样的作用。
木青云和百里乾坤已在华都呆了三个月了,木青云平日里就在云歌为他们安排的宅子里呆着,给坤儿和十一讲解历史典籍,将他的游历经历。听完先生的课后,两个少年会在院中切磋武艺。
十一在十岁的时候,云歌就让他拜了一位从武当云游到华都的道士为师,跟着他学武功,这是十一的第一位师父。这位道士在华都住了三年,之后继续云游去了。师父走后,十一并没有荒废了武艺,而是每天都会勤加练习师父教授他的太极拳和形意拳。百里乾坤打小就师从木青云,练的是东夏国东部最为有名的螳螂拳。百里乾坤习武时间远长于十一,在基本功上胜过十一,但十一受过高人指点,练武的资质又好于百里乾坤,在灵活机变上强于他。这一点,木青云从两人的交手中便看出来了。
木青云和百里乾坤拗不过苏姨的盛情,十天有八天在苏宅用餐。云歌偶尔也会在家里吃饭。茶余饭后,她与木青云常会聊上几句,有时候还会请教木青云一些问题。时间久了,她发现这位木先生的确满腹经纶且有丰富的阅历。她有意将木青云举荐给大司农。
一日傍晚,吃过晚饭后,一大家来到院子里乘凉。刚进入秋天,但天气依然很热,正是秋老虎发威的时节,坤儿和十一在一旁逗蛐蛐儿。院中有一棵梨树,树下摆着一方石桌和四个石凳。云歌和木青云坐在梨树下,看两个少年玩儿蛐蛐儿。许久,云歌收回欣慰的笑意,缓缓看向木青云。
“恕云歌冒昧地问一句,先生有如此才学,为何不入朝为官,一展抱负?”
木青云听她这么一问,饶有兴趣地看了看云歌,然后答道:
“东夏国重文,有治世才能的人不在少数,东夏国也拥有一套非常严苛的仕途进阶制度,若没有门第,平民若想入仕为官,谈何容易?”
云歌听了,觉得有几分道理,转而进一步问道:
“靖国大司农白尚大人爱重贤才,先生可愿在靖国作客卿?”这一问,大大出乎木青云的意料。
云歌继续说道:
“实不相瞒,我现在是大司农府的门客,尽管我是一介女流,却也收到白尚大人的重视。若先生前去投奔,定会受到礼遇的。”
木青云心中暗喜,但表面上还装作似一湖秋水,无比平静的样子。其实,他早就探清了云歌的所有事情以及和她有来往的人。这倒并不是木青云不厚道,这是出于一个谍者的本能。
“可是,一年之后我便会离开靖国。”他略有遗憾地回答道。
“一年之后是什么情形谁又能想得到呢?先生就说你当下的想法吧。”
木青云露出了一个肯定的笑容。据密探传来的消息,大司农白尚府里只收了云歌在内的三个门客。如果自己成了大司农的门客,即便大司农无意倒向宁王,自己也能从中发挥一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