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代言情 快穿之桃源富家妻

第一百九十四章 菌子宴(两章合一)

  赵伯琮昨晚听到赵子衿房里的动静,脸上是掩不住的喜色。

  吵架了好啊,吵架了他才能趁虚而入啊。

  可是事情并没有朝他预想的方向发展,第二天两个人还是照常出现在饭厅,没有冷战也没有黑脸,甚至赵子衿还一脸讨好的给顾玄青夹菜。

  赵伯琮觉得自己要原地爆炸了,赵子衿竟然不介意吗?!

  今天有金主爸爸来家里做客,赵子衿自然不能怠慢了。穿上采买的衣服,挎着篮子拉着顾玄青就出门去北面的集市去。

  北市本来是没有的,近些年水灾不断,县府衙把涌入的流民安置在北边的郊区,而北市就是流民为了生活交换货物渐渐形成的小集市,里头的东西又便宜又新鲜。

  这会天还算早,集市里面已经有不少的人,两人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讲价声叫卖声人声鼎沸。

  赵子衿这个姑娘不太一样,人家姑娘逛的是绣楼,逛银楼,她逛菜市场,觉得这样才是生活,才有烟火气。

  顾玄青亦步亦趋的跟在赵子衿后面,看着赵子衿挎着菜篮子跟别人讲价,就觉得赵子衿太可爱了。其实她大可不必为了省那一文两文去跟别人讲价,她就是享受讲价的过程。讲完价之后,还要偷偷的补回那几文钱。

  前面蹲在角落无人问津的大爷卖的东西引起了赵子衿的注意,竟然是满满一大篮的虾辣,也就是蟛蜞。

  蟛蜞也是螃蟹的一种,但是个头比正常吃到螃蟹小的多,最大只有两个指头的大小。蟛蜞蟹身是青色带红的,两个青红色小钳子别看小,夹到肉的感觉跟被门夹了差不多。

  “老人家,这虾辣怎么卖呀?”赵子衿问道

  一个早上都无人问津,家中已经没有米了,大人少吃一顿也没什么的,但是家中还有未满月的小孙子嗷嗷待哺,老人心里焦急不已的时候,听到有人来问,连忙抬头看了过去,只见是个年纪轻的小娃,看上去像是大户人家的采买。心里一沉,这人不会买的,只是来寻开心的,有钱人怎么会吃这些东西。只求这人,莫要为难他,他还要把这些卖出去给小孙子买点米呢。

  “这一篮子多少钱哦?”老人没有回答,赵子衿又问了一次啊。

  这东西在现代已经很少见了,小时候外婆还会在河涌里翻出几个给她们姐妹俩玩,后来污染越来越严重,那河涌也越来越臭,小时候吃的那些小河鲜基本上都不见身影了。

  “五……五十文”老人家犹犹豫豫摊开了手,小心翼翼的看了赵子衿一眼。

  真便宜,就是这个季节蟛蜞还没有“春”,不然她有多少买多少,那玩意多稀罕啊,有钱还吃不到呢。

  赵子衿数了三百文给老人家,直接把老人家摊子上的小河鲜都买。

  顾玄青看着赵子衿拎着一堆还不到产珠时间年岁的河蚌,小鱼小虾还有自己手里这一大篮子的蟛蜞,他有点疑惑,但是这赵子衿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就不问了,随她去了。

  以至于后面赵子衿蹲再回去的路边撸野菜,摘不知名的叶子,他都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了。

  在城里逛了一圈回到范府的时候已经快到巳时了,赵子衿得赶紧准备起来了。赵子衿一个人肯定是忙不过来,几个丫鬟帮忙摘菜,顾玄青自然也不会闲着。

  把河蚌扔进了盆里,拿着匕首就要剖,赵子衿连忙端走了,把蟛蜞塞了进去。

  “你别动,今天咱们不吃这个。你把这个刷一下,要刷干净咯。”

  看着那满满一篮往外爬的蟛蜞,赵子衿就虎躯一颤,在看看那挥舞着地虎虎生风的小钳子,赵子衿更是头皮发麻,这个玩意夹到肉可疼了。

  把麻烦留给顾玄青,赵子衿自己去料理那一堆泡发的菌子去。

  赵子衿从家里带来的菌子可是最好的,特别是香菇,一个个肥大肉厚,泡发之后那菌子特有的香味远远就能闻到。

  泡发的水赵子衿没有倒掉,这菌子宴的灵魂就是这一碗香菇水,谁倒掉了,她跟谁急。

  嫩鸡剁成小块,加入一小勺香菇水再加上油盐腌制一会。接着把小南瓜内部掏空,放入腌制好的鸡块和切成丁的香菇,撒上几粒进口的枸杞,盖上南瓜盖入蒸锅蒸制。

  挖出来的南瓜肉赵子衿也不浪费,金汤竹荪扒瓜梗,安排!

  南瓜肉放入蒸锅中大火蒸熟压成蓉,南瓜嫩梗撕开表面毛衣。再放入水中汆熟。泡发的竹荪,去头去尾,切成相等的大小放到鸡汤中煮至入味。

  南瓜梗整齐摆放好,上面码上一层嫩白的竹荪。

  锅里放上一点点的油,把南瓜蓉放进去炒干,再放入两勺鸡汤,煮成金黄色,勾芡,淋在摆好的竹荪瓜梗上,再放几粒枸杞做装饰,好吃又好看。

  蟛蜞顾玄青已经刷好了,赵子衿在面粉里加了点盐和被剁碎的胡椒和紫苏,加了两个鸡蛋调成了面糊,在锅里热上一锅油,把蟛蜞沾满面糊,放入热油里炸至变色就捞出。等上桌前,再炸一,让蟛蜞更加酥脆,配上一碟特制的香菇豉油,风味更加独特。

  做好了几道香菇做的小菜,怎么能少了木耳呢。鱼香肉丝安排,不,木耳炒肉丝安排。

  赵子衿本来是打算做一个鱼香肉丝的,但是她发现自己的技术是真的有限,首先她不会做鱼香味,再来也没有巴蜀的豆瓣酱,那就凑合做个芹菜木耳炒肉丝吧。

  芹菜切成段,大木耳切成丝。猪瘦肉也切成丝加入料酒,白糖,生抽,淀粉拌均匀了。

  芹菜汆水杀青去掉一点芹菜味,热油之后放入蒜瓣爆香,倒入腌好的肉丝,炒到微微泛白的时候倒入芹菜和木耳,在加一点盐调味,再翻炒一下就可以出锅了。

  赵子衿数了一下,感觉还缺一个压桌的大菜。看了一下剩下的菜,她觉得做个砂锅吧。可是赵子衿大砂锅在碗橱的最上头就算了,还重的要命,赵子衿拿不动。

  “老顾,帮我那下砂锅。我拿不动。”一只手从赵子衿背后伸了出来,把砂锅拿了下来。

  余光看到那衣服不是顾玄青穿的那身,望了上去,竟然是范锦河。

  “二哥,你怎么在这?你不是上京赶考去了么?”

  范锦河帮赵子衿把锅洗了给架到火上,赵子衿赶紧倒了些鸡汤进去,别等下锅炸了。

  “我打算明年再去,今年先去岭南各地走走。”范锦河拿着赵子衿唯一的白菜在那里摘,片片叶都扔进了那放烂菜叶的篮里,赵子衿看得嘴角直抽抽,赶紧把白菜从范锦河手里抢救出来。

  “呵呵,二哥。你先去前头坐着,厨房烟大。”

  范锦河看着赵子衿手上那个只剩下芯的白菜,有点尴尬,这些事情他是真的不擅长,只好笑笑就退出去了。

  出去的时候,遇到捧着一盆豆芽回来的顾玄青,两人隔空交战了一眼。

  顾玄青回到厨房只见赵子衿蹲在那烂叶筐里捡白菜叶,看到顾玄青回来就开始吐槽:“你刚才上哪里去了?我跟你说刚才范锦溪他二哥无声无息地站我身后,吓死我。还有,你看看他做的的好事,把我的好白菜都扔了。”

  看着赵子衿嘟哝的脸,顾玄青笑了:“我去给你拿豆芽了,怕你做菜用得上。”

  “哎哟,果然是我家老顾懂我,正好能用呢。”

  拿过顾玄青的豆芽和捡起来的白菜,赶紧给洗干净了一层一层的码到砂锅里头,省的等下那砂锅烧干了。

  赵子衿把厨房剩下的料头料尾整齐围着摆放到豆芽上面,中间在再放上四五朵雕了花的香菇,浇上一勺鸡浓汤,盖上锅盖,煮到鲜虾变色,白菜变软,一桌子菌子宴就完成了。

  做完饭的赵子衿嗅了嗅身上的味,皱了皱眉。

  “房间已经备好热水了,衣服也放好了,去洗洗吧。”顾玄青看出了赵子衿眼睛里的嫌弃

  赵子衿看了下左右没人在,踮起脚在顾玄青脸上亲了一口当做奖励,就跑回房去洗澡了。

  李博学那里见过这架势的宴席啊,十二道菜,每一道菜都用了菌子做,一道道非常的精致,精致到李博学想要挖走这别院里的厨娘了,可是他向赵子衿打听,赵子衿怎么都不说,只是笑笑。

  菌子宴的第一道是凉菜,小小的一碟凉拌木耳,酸酸辣辣地非常的开胃。而这种辣不是平常吃到的茱萸的辣,而是一种在口腔里爆炸的灼烧感,非常的奇特,跟德安杂货的一种酱料相似。

  李博学留意了一下菜里的配菜,发现里面除了葱、芫茜和蒜末以外并没其他的东西,但是那味道绝对不是这个三样东西的其中一种。

  赵子衿可不会告诉他,自己把昨晚就把辣椒泡在了醋里,就是防他偷师。

  第二道是一道清汤,原料只有竹荪和葱花,竹荪微微的鲜味冲淡前菜浓重的口感,以便接下来好好品尝其他菜色。

  菜一道一道的端上来,每一道都给李博学带来无穷地惊喜。

  特别是眼前这一道,香菇焖饭。还没揭开锅盖就有一股浓香馥郁的香味飘出来,揭开锅盖,撒上一把葱花,葱花的加入又把香味提高了一个层次,闻着就想吃。

  可是作为厨师的赵子衿却不太满意,香菇到底不是松茸啊,松茸焖饭才是焖饭中的王者,能香到隔壁的小孩都馋哭了。

  但是看着大家吃完一碗又吃一碗,赵子衿还是很有满足感的。

  最后上的是一道甜品,双枣竹荪莲子糖水,养心安神又减肥。

  李博学对这个白色的菌子真是好奇极了,香味奇特,咸甜都能做,最重要的是德鲜居没有。

  众人移步到花厅,李博学也不藏着,直接就说除了木耳和香菇以外,他还要买这个白色的菌子。

  “李公子,这竹荪啊,可不便宜。香菇和木耳我可以按斤卖给你,但是竹荪必须按两卖才行,一两竹荪三十两。”

  这不是赵子衿狮子大开口,实在竹荪产量的太低了,她们没研究出来人工培植的方法,纯野生的能出多少鲜货,水廊镇周边几个竹林凑一凑,一年撑死出十斤干货吧。

  “这竹荪是金子上长的吧?”对于这个价钱李博学抱怀疑的态度

  “李公子,话可不能这么说。这竹荪生长条件苛刻,气温高了不行低了也不行,人工没有办法培植。野生的产量极低,工人要漫山遍野的去找。而且一百斤鲜货未必能出半斤干货,年总产量一年干货估计也只有十斤左右,所以三十两一两竹荪是真的不夸张。竹荪有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的食疗功效,特别适合那些用脑过度的人食用。

  再说了物以稀为贵,六艺楼不正是以稀为贵的地方么?李公子你可要想好了,过了这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李博学看了下相谈甚欢的两位范公子,回到:“好,但是这竹荪只能独卖我六艺楼一家。”

  “好。”赵子衿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两人签了合同,赵子衿就把人送了出去。

  范锦溪见人一家走远了,问赵子衿,这竹荪这么好为什么不放在食为先。

  赵子衿笑笑:“竹荪太贵,食为先用不起。产量太少,德鲜居也不用不了。就他六艺楼最合适了,我们两家酒楼的客人都不是会花十两银子吃一道菜的人。

  而且我也不亏啊,三十两银子一两呢。”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