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代言情 薄云照春闺

第122章 儿行千里母担忧

薄云照春闺 顾盼回眸 2518 2024-07-11 19:33

  “这倒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事。”聂远程见惜宁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憋屈样,咧嘴笑了笑,还是告诉了惜宁真相。

  “每年太子生辰后,九殿下都会离开玉京城一段时间,原因是——”聂远程语气一顿,紧接着说,“去普化寺给亡故的宜妃娘娘祈福。”

  惜宁垂了垂眸,原来是这样啊!

  “多谢聂大人为惜宁解惑!”惜宁收拾好卷宗,奕奕有神的一双桃花眼亮晶晶的闪着,少年官服加身,颇是俊美无俦,昳丽倾世。

  “对了,明日我让六子和宋朝随你一起去绥远镇查这个案子。六子会些拳脚功夫,嗯,比你的三脚猫功夫要好。宋朝也是绥远镇人,和贺靖书是老乡,对你查案或许会有帮助。”聂远程细细思量一番,将心中的打算说出。

  惜宁心中感动,虽知道聂远程是看在九皇子的面上才帮她的,但她还是觉得心里暖暖的。

  重露院中,杜氏一面给惜宁收拾着包袱,一面担忧的碎碎念,“这才上任几天啊!怎么就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你爹做了一辈子的官,也没看他出过公差什么的!这去了外面,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记住了,酒一定要少喝!”

  惜宁乖巧的坐在榻上,憨憨的点了点头。

  “夫人放宽心啦,宁哥儿自小就懂事,这次虽是出远门,可也万万不会让夫人担心的!”李嬷嬷看着杜氏忧心忡忡的样子,将整理好的衣服递给杜氏,细心的安抚着杜氏。

  “话是这么说,可儿行千里母担忧啊!我家祁祁从未出过远门,做母亲的心里怎能不忧虑?对了,祁祁,你将顾由带上,到底是自己人,用起来也放心。”杜氏收拾好衣物,又拉着惜宁的手,谆谆嘱咐起来。

  惜宁无奈的笑了笑,伸手替杜氏舒展开拢在一起的眉眼,“母亲,我又不是三岁稚童了,您不用太过担心的!大理寺给我安排了人手,顾由还是留在家里吧,有什么事他还能跑跑腿!”

  杜氏低眸想了一会儿,终还是点了点头,“你做事,母亲当然放心,只是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杜氏几句话又将话题绕了回来。

  惜宁眨巴着眼睛,很是头大,她桃花眼滴溜溜的转,良久开口,“那个,顾念最近在忙些什么?”

  提及此事,杜氏果然转移了重心,她叹了口气,“这丫头,将自己关在房里,整日里闷闷的,连秀锦堂都有好几日没去了!我也是拿她没办法啊!”

  惜宁撇了撇嘴,喜欢一个人究竟是怎样的感觉?

  值得顾念做到这个地步吗?

  她又想起了那一日和李霏儿的对话。

  ——喜欢一个人,是可以拿命去爱他的,而不是说说而已!

  ——拿命?不可能,世间没有这样的感情,绝对没有!人都是自私的,怎么可能拿命去爱一个人!

  ——顾家哥哥能这么想,莫非顾家哥哥有了拿命去喜欢的人?可是顾家哥哥最是无情了,被顾家哥哥喜欢上,那个女子该是有多惨啊!

  她真的无情吗?

  顾念这样说,李霏儿这样说,就连殿下也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看来,她是真的无情啊!

  “顾念年岁尚小,一时被殿下美色所迷也是可以理解,母亲寻个好时机,心平气和的和她聊聊。”惜宁收回思绪,她对着杜氏盈盈一笑,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好。母亲听你的!”杜氏点头,眉眼间却没有一丝喜色,她隐隐觉得会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翌日。

  六子在外面驾着马车,惜宁和宋朝在车内翻看着卷宗。

  惜宁接过宋朝递来的茶,啜饮了一口,她看着卷宗上贺靖书的名字,问着一旁的宋朝,“听聂大人说你和贺靖书是同乡?”

  宋朝放下了正在整理的卷宗,神情有些怅然,叹了口气,良久才悠悠的说道:“贺靖书与我既是同乡,也是同一年科举的好友。我现在还依稀记得当年他摘取状元之名,一日游尽长安花的风流意气。可是,天妒英才啊!明明是我们三人中最小的,却走的最早,还是死在那样的日子里!”

  “三人?”惜宁抓住了重点,她皱了皱眉,抿了口茶,不解的询问。

  “对,还有一个人叫王浩楠,也与我们是同乡,当年绥远镇上上京赶考的也就我们三个人!”宋朝想起往昔峥嵘,眉眼间是磋磨不掉的淡淡愁思。

  “那他可有考上?”惜宁屈指敲了敲桌案,脑子里飞快的想着什么。

  “说来王兄也是时运不济,他素来文章做的比下官好,却不知为何名落孙山了!听说那次没考上后,他便放弃了科举,在镇上寻了一个私塾,做起了教书先生。”宋朝为友人扼腕,眉清目秀的小伙子也没有了平日里的笑靥。

  “其实你也不必妄自菲薄,我看过你做的文章,辞藻清奇,不一味的乞求华丽,也没有故意写的晦涩难懂,很厉害的!”惜宁扬起桃花眼,笑着鼓励宋朝。

  宋朝感动,望着惜宁的眼神坚定,“顾大人真的是很好的大人,宋朝日后对大人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小少年只是个九品官,面上虽总是平静无波,可心底还是自卑的,惜宁的一番肯定,让小少年从心底油生出一抹敬佩之情。

  惜宁连忙摆手,“这是你该得的夸赞。好了,你也不要一脸慷慨就义的表情,且再和我说说贺靖书出事那一日的详情。”

  宋朝坐的笔直,一改先前萎靡,极为认真的回忆起那一夜发生的事。

  “靖书考上状元后,安老爷便开始为靖书和安小姐准备婚事了。对了,安家是绥远镇最富的人家,靖书出身贫寒,可是在那一年上巳节踏青时被安小姐看上了。安老爷看靖书读书用功,又只有安小姐这么一个独女,便许诺待靖书考取了功名后,就为二人办亲事。”

  “也是在大婚那一夜,靖书出了事。拜堂的时候人还好好的,可就在席间时,靖书却突然就披头散发冲到了门外,形状疯癫。安老爷当即便遣了家仆去找,可谁知一直没找到,还是后来在三里河摆渡的张老伯说看见了靖书跳进了河里。”

  “这家仆们愣是在河水里捞了半宿,结果也只是捞出了一只鞋,人人都猜测靖书是被湍急河水给冲到了别的河流里了。”

  宋朝絮絮叨叨的说着当年的往事,谁知马车猛地一阵颠簸。

  “吁……”紧接着便听到六子紧急勒马的声音。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