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落宫花骤雨歇,半卷清寒到庭间。
今朝深杯载绿酒,休将明镜照沧颜。
---章记
楔子
东海国纪年八十二年
天象大异,九星连珠,元后诞下一女,名为青镜。
帝大喜,赐号舜华帝姬,赏食邑百户。
东海为小国,百户可比王侯,足彰帝女之尊。
东海国纪年八十五年
帝与南国签订盟约,史称临州之盟。
自此,东海与南国商贸繁荣,结为盟友。
东海国纪年九十年
滨侯率兵叛出东海,攻下八城,自立为王,国号乌程。
东海分裂,此为兵乱之始。
东海国纪年九十二年
南国三皇子出使东海,与帝协定两国邦交。
帝求援于南国,欲请其出兵平乱,并许以姻亲。
使团去后,此事久无应答。
东海国纪年九十四年
舜华帝姬及笄,而元后染疾,缠绵病榻。
帝后相商,立皇二子为储君。
拟将帝女下嫁于上柱国齐氏长子,彦。
同年,元后薨。
然南国派遣使者入朝,重提和亲一事,帝斟酌损益,遂搁置与齐氏之婚约。
东海国纪年九十五年
东海国一城叛变,帝大惊,下令出兵收复城池。
三月后,得胜。
东海国纪年九十八年
乌程发兵东海,来势汹汹,直入都城。
东海国纪年九十九年
帝星陨落,皇室大乱,舜华帝姬下落不明。
同年,南国出兵,灭乌程,并东海。
Charbr /ter 1掌中珠
夜间天降异象,九星连珠,一声清脆有力的啼哭,帝姬青镜于东海国皇室和万民的瞩目中降生。
青镜乃帝后的第一个女儿,受偏爱非凡,享尽皇家荣宠。未及笄而有‘舜华’之封号,百户之食邑。
帝姬幼时,东海与南国立‘临州之盟’,互通往来。昔年四海昌平,百姓誉之为清平盛世。
帝姬录 01
1.清晨,舜华帝姬突发奇想,乔装成小宫女,混入凤眠宫寻帝后,被新入职的禁卫抓了起来。帝姬不哭不闹,于袖中取出一卷书,在牢里读完了半本。帝后派人来接帝姬,本欲责罚禁卫,帝姬以策论中《论法度》一篇替其说情,最后禁卫不仅未被罚,还受赏封赏。帝疼爱长女,因此事废除‘皇子女请见帝后需提前通报’之惯例。
2.某日,舜华帝姬看望襁褓中的弟妹。元后叮嘱帝姬,今后作为皇姊,要照拂弟妹,帝姬郑重应下。
3.舜华帝姬自小对自己要求严苛,凡事不落于人后,帝后虽欣慰,然也隐忧其性情过于早慧。遂召帝姬曰,“舜华此生幸福安乐便可,一切有父皇与母后筹谋,不必事事争优。”帝姬莞尔,道,“皇儿不过以君子之道要求己身,于百官、先贤相比,不敢称优。”
Charbr /ter 2解忧曲
滨侯握重兵,异心已久。
攻八城,叛东海,自立为王,国号乌程。
帝性仁,本欲和谈,然乌程王斩来使,傲拒之。
因兵力不足,亦不愿战事波及无辜百姓,帝取怀柔之策,搁置矛盾,发展经济贸易。
皇城之内,舜华帝姬聪慧玲珑,精通诗书礼乐,涉猎政治韬略。
帝喜其颖慧,延请名师教习,并于商议国事时允其旁听。
经年累月,耳濡目染,帝姬虽未为储,却常行女官之责,为父皇分忧。
帝后有四子,帝姬之兄早夭,生舜华后五年,方诞下龙凤胎。帝思虑小皇子尚幼,不忍其童年束缚于皇家规矩,故暂缓立储之事。
阁臣常与舜华帝姬共事,而不见帝有意栽培皇子,误以为帝隐有立帝姬为皇太女之意,暗中投石问路,却为帝姬以志不在此为由婉拒。
帝姬录 02
1.舜华帝姬擅诗书,帝常向三公夸赞。阁臣常闻帝姬之才,颇为好奇,遂出题考察。一阁臣因与帝有私怨,请一怪才出题,欲为难帝姬,然被其轻易化解。帝姬直言,“阁老若有此才,不妨放在经邦维国之上,必能功盖千秋。”阁臣羞愧,并向帝道,”朽之德行,尚不如小女子。”帝告知舜华帝姬,其对曰,“父皇,阁老此言差矣,舜华乃正人君子,非独小女子也。”帝乐之,赏其策论数十卷,下旨命帝师爱徒授其课业。
2.一日,帝召舜华帝姬入书房议事,涉及储君。阁臣多推举元后嫡子为储,然亦有提出立皇太女者。帝问帝姬见解,对曰,“储君之位,能者居之,父皇当耐心考察之,不必急于一时。”帝悦纳之。
Charbr /ter 3春草生
南国遣使者泽安君护送三皇子入东海商议两国邦交之事,帝设宫宴款待。
觥筹之间,帝有心将舜华帝姬许配南国皇室,结秦晋之好。
帝姬此时尚少,不谙慕艾之事,又心气高傲,不愿远嫁他乡。
使团去后,此事亦久无应答,遂作罢。
帝后观小皇子与小帝姬年岁渐长,亦是明慧无双,深感欣慰。
然造化弄人,元后染恶疾,临终之前恐无法再照拂儿女,遂请求帝立幼子为储,休将帝姬远嫁,而在近臣中择一良婿。
元后薨逝前,帝立二皇子为储君,择定上柱国之子齐彦为舜华帝姬驸马。
帝姬携准驸马在元后病榻前叩首三次,后悲喜交加,虽有万般不舍,终究于帝怀中溘然长逝。
帝姬录 03
1.舜华帝姬于宫宴外遇泽安君,见其被小吏轻慢,出言解围。泽安君施礼作谢,道,“方才见殿下宴中于我朝皇子冷淡,误以为殿下为人傲慢,如今方知错怪。”帝姬还礼,笑言,“我非针对贵朝皇子,实乃不愿去国离乡,远嫁并不相熟之人,还望见谅。”泽安君颔首,答曰,“善,殿下所言乃情理之中。”
2.帝姬知晓元后临终之愿,携准驸马入宫觐见。齐彦将传家符契赠予帝姬,允诺曰,“受帝后之托,照拂殿下,愿此生不渝。”帝姬思虑良久,将玉佩退回,郑重道,“承蒙小将军厚爱,不必守本宫一人,忠君爱国,方不负帝后之恩。”
3.帝丧妻沉痛,罢朝七日,为后守灵。舜华帝姬辅幼太子初习朝政之事。太子沉痛于母后离世,问其姊,“皇姊悲否?为何汝与孤可端坐明堂,而非长伴于母后灵前?”舜华拭其泪,答曰,“母后薨逝,父皇大悲,朝中人心不稳,汝与吾不可再脆弱,当以国事为重,藏缅怀之情于心。”太子含泪道,“今失母后,血脉相连者,唯余父皇,皇姊与芜儿(小帝姬)。孤虽年少,今后定尽力守江山,惜百姓,护至亲。”帝姬欣慰,思及往昔团圆和乐之景,亦落下泪来。
Charbr /ter 4梨花梦
同年,南国再遣使者入朝,重提姻亲一事,求娶于舜华帝姬。
帝与群臣相商,斟酌再三,搁置与齐氏联姻。
帝姬渐与南国使者相熟,因不喜以婚嫁为筹码,同其表明心志。
当庭自请守孝三年,不议婚事。
次年春,东海国一城叛于乌程。
帝大惊,下令收复失城。
帝姬替父亲临战场,三月后,凯旋而归。
帝姬录 04
1.南国使者入朝求亲,帝问舜华帝姬心意。帝姬曰,“今乌程为患,南国不可开罪。然许以政治之利,远固于姻亲之凭。父皇当以理说之,以利合之。”
2.舜华帝姬于青梧殿宴请南国使者,泽安君奏《凤求凰》一曲,帝姬闻之,举杯笑曰,“惜听君之曲,非为本宫而奏,而为贵国未来皇子妃矣。”泽安君拨弦,沉吟对曰,“殿下不必有疑,今日之音,独为青镜而鸣。”帝姬饮酒一杯,和乐而轻歌。
3.舜华帝姬替父出征,与东海军统帅定边城之叛。军中有将者主张将城中叛军尽数处死,帝姬否之,曰,“此非仁政之道,或引发民愤。城中顺降者,宜编入军役,教化之。宁死不降者,予钱粮一份,逐出城去。”有反对者曰,“此乃放虎归山,万不可开此先例。”帝姬对曰,“自古民心为江山之根基,今非为虚名,而为边城人心稳固,故杀之不若释之,罚之不若恕之。”
Charbr /ter 5黄泉碑
三年间,朝野太平,百姓安定。
然天有不测风云,乌程王忽而发兵东海,剑指都城。
帝写秘信求援于南国,许以厚报,然渺无音讯。
上柱国齐勋自请挂帅,平定叛乱。
帝感佩不已,将虎符托付。
然乌程统帅蓄谋已久,设下连环计诱敌深入,诛杀齐勋于深谷狭道之中。
东海军心大乱,乌程乘胜追击,攻至皇城之外。
帝大悲,群臣劝其退守,然帝不愿弃百姓于不顾,留万世之骂名。
遂留下罪己诏,传国于乌程王,恳请其厚待宗室百官及全城百姓。
是日深夜,帝密诏舜华帝姬入宫,授其皇宫密道图,示其携幼太子与小帝姬沿暗渠出城。
帝姬虽允诺,实不忍弃父皇而去,托心腹侍卫护送弟妹离去,孤身返还。
帝姬录 05
1.帝遣上柱国齐勋迎击乌程军,舜华帝姬自请随军出征。帝挽留之,曰。“近日朝野不宁,恐生变故,舜华若在,朕心方安。”帝姬思虑再三,又因齐彦入宫劝谏,方留于朝中。
2.帝深夜召舜华帝姬入宫,郑重托付。帝姬曰,“太子与皇妹尚幼,吾当护送其出宫。然儿臣受万民奉养,父皇母后恩泽,无以为报,当与东海共存亡。”帝呵斥之,曰,“竖子莫逞匹夫之勇!今皇室得一息存之,东海方有生望。”语罢,遣侍卫护送其离去,帝姬不舍,叩首泣别。
Charbr /ter 6红烛泪
帝嘱托儿女之后,行至故王后寝宫,闻城中悲鸣,心中忧怆不已。
回首昔年盛景,扼腕长叹,自觉无颜面见先祖,愧对江山百姓。
饮酒一壶,泪湿书案。
帝深知气数已尽,难得善终,不愿受辱,遂举剑自刎,血溅凤眠宫。
丧钟敲响,城门大开,乌程军直入宫闱。
然而宫中密道的位置遭人泄露,其中逃亡之人均被乌程兵士诛杀。
清点尸体时,有宫人认出了幼太子和小帝姬,二人胸口处的衣料染满了血污,想来是被长枪一击毙命。
乌程王派人搜寻皇室之人下落,寻到帝与少皇嗣三人之遗体,唯不见舜华帝姬。
未及一月,南国大军兵临城下,携东海帝遗旨,灭乌程,统东海。
为表追思,南国军为东海皇室修建陵寝,安葬故帝与其二子。
敕封故上柱国之子齐彦为右将军,统帅东海军残部,入朝效力。
帝姬录 06
1.舜华帝姬折返寻帝而不得,辗转至凤眠宫,方见帝合眸坐于桌案之前。近之,见利剑在地,血流如注。帝姬悲痛欲绝,断衣帛欲止其血,然则无济于事,唤宫人而无应答。许久,帝气绝而僵冷。
2.悲中忽忆帝之遗命,舜华帝姬强忍哀痛,离凤眠宫而欲入密道,为叛军中蒙面将领所止。帝姬本以为在劫难逃,那人却打晕一同伴,让帝姬更换装束。帝姬暗中窥其模样,惊觉其身形肖似泽安君,二人随军队从密道离开。
3.途中见叛军持长枪欲杀二人,舜华帝姬观之,乃幼太子与小帝姬,惊惧色变,求同行蒙面之人阻之,泣曰,“幼子何辜,请君求情免其一死。”其人犹豫,欲开口劝之。小帝姬瞥见长姊,欲唤之求救。太子见其姊装扮,目色含悲,捂其妹,护于身后,后厉声对叛军中人曰,“今孤不惧死,汝王乃背德嗜杀之主,必不得天眷,天下共诛之。”叛军中人闻其言,怒而杀之,后又挥枪挑死其幼妹。蒙面之人护于帝姬身前,遏其腕阻其上前。亲睹弟妹遭人屠戮,帝姬目色血红,肝肠寸断。
Charbr /ter 7冰雪赋
舜华帝姬得南国密使泽安君襄救,死里逃生。
然其目睹父皇之死与弟妹被杀,惊惧忧思,大病一场。
幸有泽安君背其于战火之中躲藏,于深山之中寻医者相救。
帝姬病重之时,其人精心照料,唯恐不周,终得康复。
帝姬录 07
1.蒙面将领带舜华帝姬逃出乱军,四处躲藏,为避乌程王追捕,逃入深山之中。帝姬遭逢巨变,又感伤寒之症,高热不退。蒙面之人负其于背,翻越山岭寻医者救治。帝姬气息奄奄,断续曰,“君去矣,吾愿魂归东海。”其人闻之曰,“汝宁为故国而死,为何不可为逝者而生?”帝姬忽而泪涌,泣曰“君所言,恰如吾父。可国家沦陷,弟妹惨死,为何独吾苟且偷生!”
2.舜华帝姬病中不愿服药,医者劝曰,“汝友负数日,虚弱不堪,伤口尽裂,仍于汝昏迷期间日夜照料,唯恐汝一命呜呼。姑娘今若撒手一去,于心何忍哉?”帝姬犹豫,终饮下良药。
Charbr /ter 8缠心丝
国破家亡,无处可归。
天地之间,满目凄惶。
舜华虽神智恢复,然抑郁情伤,多次自绝,然被泽安君劝阻。
温言开解,日日陪伴。
半年之久,终令帝姬放下死志,偶有展颜。
帝姬感念情义,引之为恩友。
泽安君携帝姬入南国,与齐彦相认。
彦自言愧对帝姬与东海皇室,遂认舜华为妹,奉居府上。
帝姬录 08
1.多日相处,舜华帝姬确认其人确为南国特使泽安君,渐放下戒备。然抑郁至深,仍试图自绝,泽安君握其臂,夺其刃,曰,“今乌程大势已去,为我朝所灭,汝之亲人皆以皇族之礼安葬。若汝之亲眷泉下有知,定望汝坚强生存。”帝姬面如寒霜,喃语曰,“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家国已去,有何可恋者?”泽安君叹息,“望故友青镜珍重,实乃吾之私心,于汝而言,恐微不足道哉。”帝姬摇头,沉吟罢,“君恩重如泰山,吾自铭感于心。然长恨此身轻如鸿毛,不能撼铁骑三千,挽大厦将倾,空享尊荣,终是无用人。”
2.舜华帝姬与泽安君入南国,寻故上柱国之子齐彦。泽安君欲将帝姬托付,齐彦见其至,似有顾虑,终未履旧日婚盟,以义兄身份认帝姬为妹。帝姬与其相视,行拜礼曰,“昔日上柱国大人为东海死而后已,舜华替父皇与故国百姓拜谢。”彦神伤,扶帝姬,叹曰,“吾父追随故帝多年,为国鞠躬尽瘁,战死沙场,也算无愧了……如今殿下落难,彦昔日之诺仍在,愿以兄长之名替故帝照拂殿下一生。”帝姬与其对拜一礼,自此以兄妹为份,于齐府住下。
3.一日,齐彦回府,召舜华帝姬,曰,“三皇子将登基为帝,有意选齐家女入宫。妹可愿续昔日与南国皇室之约,入宫为后妃?”帝姬蹙眉,“兄长慎言,虽然吾已非皇家女,亦不愿入宫作他朝帝王之妾。”齐彦似有所虑,再问,“若许泽安君,卿待何如?”帝姬微惊,思忖片刻,对曰,“恐是亡国之女,不堪再许。”彦察其神色,心下已然分明。
Charbr /ter 9金丝雀
南国皇帝驾崩,三皇子登基。
朝间传闻,新君重用齐氏,必会立齐氏女为后。
然而时任帝师欲推选其长女温氏为后,连群臣上书,言齐氏武将起家,手握兵权,恐会外戚干政,请新君择贤后。
帝虽不愉,然羽翼未丰,迫于朝野压力和皇太后谏言,只得迎娶温氏为后。
大婚后,帝再立齐彦之妹齐青镜为宸妃,居恩华殿,予椒房之宠,比副后之仪。
帝姬录09
1.市井之间传闻新君将立功臣齐氏之妹为后,舜华帝姬闻言,问齐彦此流言是否属实,彦思量片刻,答曰,“兄不愿再欺瞒于汝。昔日出使故国,泽安君非泽安君,三皇子亦非三皇子。汝今可知,此心所系者何人?”帝姬大惊,心中百感交集,矛盾不已,许久方才问道,“吾若嫁,他以何礼为聘?”彦笑言,“陛下定许以椒房之礼,明媒正娶。”帝姬叹息,“若故国尚在,或许今日之媒,尚为良缘。”
2.舜华帝姬与新帝互明心意,始知“泽安”二字非假,实乃新帝容鸿之字。帝王深情,伴帝姬回故国旧址祭拜,更于东海故皇宫提前行成婚之礼。帝曰,“对故帝后之灵位,起此盟誓,愿与青镜相敬相知,终生不渝。”帝姬亦焚香叩拜,曰,“不孝女未能护国于危难。今日嫁予心悦之人,不敢求谅,只愿双亲泉下有知,自此不再忧心儿臣。”香火供入炉中,而邪风忽起,檀枝燃断,帝姬色变,心下悲异不能言。
3.新帝受朝野压力,不得已娶帝师之女温氏为后,愧于帝姬。然帝与舜华帝姬已行嫁娶,亦作夫妻。帝姬心中凄楚,亦悔当初未谙帝王之心难测,情爱始终让步于权势时局,遂写书信一封,欲与帝离绝。然身怀有孕,终被齐彦送入宫中。帝赐其封号为“宸”,意为视其为元妻。帝姬尤斥之,不喜闻“宸妃”二字。
Charbr /ter 10锁流年
中宫诞嫡子,少而知礼,帝喜之,立其为储君。
而后宸妃诞下一子,颖慧风流,深得帝心。
帝大喜,晋宸妃为贵妃,尊齐彦其为右丞相。
自此京中流传帝更喜幼子,终会易储,一时朝中人心浮动,暗潮汹涌。
后忧心君恩难测,欲暗中铲除隐患。
有官员献策,诛幼子恐为陛下不容,不如从外戚着手,毁其根基。
是故中宫结党抨击齐家,买通宫婢暗害贵妃,并散播不实之言。
贵妃深受其害,然无实证,始终空口无凭。
而帝素宽柔,未曾因其言怪罪中宫与太子。
久而久之,贵妃与帝日渐离心。
帝姬录 10
1.舜华帝姬为宸妃时,帝尤怜爱之,令其宠冠后宫,遭众人妒恨。帝姬不喜纷争,本无意结党,然中宫暗使嫔妃苛待之。恩华殿宫人心生不满,献策曰,“娘娘昔日有孕而未能保住,今又身怀六甲,然非嫡长,此后恐受制于中宫。若除嫡子,方可断中宫歹心,高枕无忧。”帝姬训之,曰,“吾虽不喜中宫为人,然其腹中子无辜。且立嗣一事涉及前朝,汝不可再多言。”
2.小皇子于子时寤生,帝欲听从占卜之士所言,以“夜”为名,舜华帝姬攥其衣,曰,“暗夜无光,孑然独行,非良意也。请取“晔”字,惟愿吾儿来年,若晴日之华,光明灿烂。”帝允之,遂与小皇子赐名‘容晔’。
3.京中流言道,宸贵妃入宫前曾与人暗通款曲,后亦藕断丝连,是故其子身份不正。舜华帝姬困扰之,诉予帝,帝一笑了之,曰,“吾与汝相识甚早,宫人不知内情,妄加揣测,实不足道之。”帝姬心有愤懑,负气曰,“汝实乃不敢察之矣!事涉中宫,汝向来不公。吾不与其争,然其何能污蔑于吾儿哉!”帝神色微异,安抚曰,“吾从未疑心晔儿,皇后知吾秉性,亦不敢妄为之,卿切莫多心。”帝姬起身,冷眼视之,与帝不欢而散。
Charbr /ter 11恩华尽
太子良娣因中毒流产,帝派人彻查,牵连江湖盟,查出苏家罪证。
获知苏家暗中为齐府效力,帝念齐彦从龙之功,不忍伤之,遂下旨定案于苏家。
齐贵妃亦中奇毒,心性大变,时而神志不清,欲自损之。
中宫下旨,为免贵妃自伤伤人,将其锁于恩华殿。
帝忧心不已,遂派心腹女贴身照料,防旁人暗害。
贵妃病中敏感多思,又思及往事,心上懊悔。
终是一朝心气难平,与帝痛陈心中怨恨,誓与其离绝。
帝叹息,深知二人再无转圜,亦无可奈何。
为弥补亏歉,升其为皇贵妃,封其子容烨为恒亲王。
为护皇贵妃,亦遂其不复相见之言,
帝将其闭于恩华殿,谢绝外客,除恒亲王外旁人不得入见。
帝姬录 11
1.舜华帝姬自中奇毒后,性情大变,中宫以探望之名访之。曰,“贵妃虽与吾不睦,吾悯汝久矣。汝可曾思及当年一役,为何东海国灭,乌程屠城后,我朝军队便势如破竹,顷刻至之?”帝姬抬眸,曰,“昔年旧事,为何今朝再提?离间之计罢了。”中宫柔声曰,“此言差矣,贵妃细思之,若无良将明珠暗投,焉得潜龙谋定江山?吾虽非汝良朋,此话实不虚矣。”帝姬解其所指,美目生寒,仇视之,拔钗欲刺,神智忽明,顷刻止之,冷笑曰,“何必诈之?中宫得君王之利用,而吾得其片刻虚情,二者有何可羡哉?困于后宫,空有心术,吾亦悯中宫矣。”
2.舜华帝姬梦魇,于血污之地见弟妹惨死之状,又忆父皇临终托付,母后昔日叮咛,思中宫之言,虽难辨真伪,仍惊惧愧疚,久萦于心。梦中见父皇慈颜,帝姬难掩悲凉,于故帝膝下长涕曰,“儿臣错矣。早知今日悔恨如斯,宁为东海帝姬而殉,不作帝王妃苟活。”故帝抚其发,曰,“怜吾女流离他乡,受尽苦楚,只恨黄泉之人,再难照拂于舜华。”帝姬闻之,肠断心碎,与梦中故帝相视,泪流不止。
3.帝夜里驾临恩华殿,传召舜华帝姬。帝知其近日心情郁结,特来开解之,曰,“吾知对青镜有愧,然帝王家诸多无奈,误汝终身,非富贵荣华能赎之;若有来生,愿许一生独一之盟誓,以赎罪责。”帝姬大笑,撕薄锦,掷于地,曰,“君心本凉薄,今生尚可负,何待来生!泽安君已死,红笺燃尽,恩义断绝。自此汝不必以虚情待我,吾亦无须逢场作戏。陛下请回,今后余年,不必再见。”帝视之良久,忆往昔种种,隐有泪光,曰,“昔年之情终作古,罢了,如贵妃所愿,朕从此再不踏入恩华殿。”语罢,着人拟旨,晋宸贵妃为皇贵妃,闭门谢客,幽养宫中。除恒亲王容晔,旁人不许出入探视。帝姬忽解钗环,散于殿上,举止癫狂,嗤笑曰,“好一位仁义之君,吾为背国无德之女,果真不相匹配。”语罢,忽而失神,痴坐于明台前,再不同帝多言一语。
后记
青镜对着恩华殿的烛火,忽而想起了什么。
想起了什么啊……
是母后告诉她,生为帝姬,不仅是尊荣,还有责任。
舜华这一生,将与东海国荣辱与共。所做之事,所选之人,皆要再三斟酌。
是父皇拍了拍她的肩,鼓励她说,舜华已经是最优秀的帝姬了,
无需万事争优,一切自有父皇和母后在身后撑腰。
是皇弟抱着她的手,求她替向先生说情,减免些功课。
是幼妹哭闹不休,要她变戏法,唱童谣,折星星。
想起了什么啊……
是老阁臣口中的,‘小君子’赢了‘老夫子’的轶事。
是帝祠前,曾暗自许下守护东海基业、绵延国祚的夙愿。
是当年随军平定一城叛乱时,被火光与鲜血染红的东海军旗。
是青镜回不去的前半生。
在南国皇宫这座金丝笼里,唱了这么些年的帝妃情深。
她终是病了,又或许是疯了,
总能从镜中看到另外一个自己,
朝她微笑,眼中含着一丝悲悯。
……
舜华,青镜。
帝姬,宸妃。
是同一人吗?
她缄默的留下一滴泪,
问自己,亦问镜中人。
烛花滴落,沧颜枯等。
潇潇夜雨,无人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