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真心爱慕
赵娇玉强忍着嫉妒,脸上挂着扭曲的笑:“殿下,她怎么在这里?”
谢玄安并不想让旁人觉得,自己是靠一个小女孩,才想出解决难民的法子。
荣锦月看出他的犹豫,立马回道:“娇玉姐姐,我……我在家中听爹爹提起晋王哥哥,我…… 我有些担心,想过来看看他。”
“殿下身边自然有我,用得着你担心吗?”
反正自己的真性情,殿下也早就知道了,赵娇玉现在也不收敛,讽刺道:“你这么殷勤,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才是圣旨亲选的晋王妃呢!”
那你又有什么好神气的?
上次若不是晋王哥哥向皇上求情,你这晋王妃早就被废了。
心里虽然这么想着,荣锦月脸上露出惶惶不安的神情,双手不安的搓着衣角,眼神也不由自主的看向谢玄安:“不……不是的,我……我没有这么想,我真的只是担心晋王哥哥,所以来看看。我……娇玉姐姐若是不喜欢我,我现在就走。”
柔柔弱弱的样子,极大的引起了谢玄安的保护欲。
他沉重的呼了一口气:“娇玉,你是母妃为本王挑选的王妃不错,但月儿将来也是本王的妾室,本王不希望未来的王妃如此善妒,闹得后宅不宁,你明白吗?”
赵娇玉当然知道,晋王殿下不可能只有她一个女人。
可是……
她对殿下是真心爱慕,又如何容得下他身边有别的女人?
大度大度大度……
为什么每一个人都在劝她大度?
三皇子同样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尊贵皇子,他怎么就可以为了他的小皇妃拒绝所有的暧昧,一心一意等着荣锦绣长大?
“娇玉……明白……”
可晋王,终究不是三皇子。
满腔的爱恋化为苦涩,赵娇玉死死的瞪着荣锦月。
小姑娘在晋王怀里稍稍抬头,露出一个挑衅的笑容。
但在晋王低头看她时,立马又变脸成那副不谙世事,天真懵懂的模样。
赵娇玉被她气得胃疼。
“你来找本王做什么?”
到底还是记得正经事,赵娇玉抚了抚胸口,顺了顺自己心里的那口恶气:“殿下,事关重大,不宜有外人在场。”
她说的外人,很明显就是荣锦月。
谢玄安看了看怀里的小姑娘,小姑娘很懂事的笑了笑:“晋王哥哥,月儿出来太久会被人怀疑的,那我就先回去啦!”
好像真的不介意,赵娇玉说这么伤人的话。
可刚才她哭得那么可怜,谢玄安只觉得她是在故作坚强。
这么小的孩子就这么体贴乖巧,他心中多了几分真心的怜爱:“那本王让黄忠送你回去,想必宣平侯也说你不得。”
让晋王府的管家送她回去,是给了她极大的体面。
荣锦月又笑着点点头,双脚落地之后,还对着赵娇玉行了个礼才跟着黄忠公公离去。
“殿下!”赵娇玉拉着谢玄安的手臂撒娇:“你不是说你对她好,都是为了让她心甘情愿做咱们的内应吗?为什么如今……”
“本王对谁好,难道还要经过你的允许?”
荣锦月对他好,从来不求回报,而且每次遇到赵娇玉和邓梦瑶,都是被欺负,隐忍退让的那一方。
只因为她是庶女,她不被家中长辈喜爱,她身份卑微。
这一切,都让他想到谢玄墨,想到他自己。
他为什么就不能对荣锦月好三分?
反倒是赵娇玉,似乎笃定了晋王妃的位置非自己莫属,还未成为晋王府的女主人就处处摆谱。
把自己当成了这里的女主子,还妄图掌控他。
“娇玉不是这个意思……”
“行了!到底什么事,你快说,说完就回太师府,本王还有要事,没时间在这里看你吃醋。”
赵娇玉抿了抿嘴,不甘心的放开他的手,这才说明来意:“我爹说,殿下要的银子,已经都准备妥当了,只要您需要的时候派人说一声,他立马就送来晋王府。”
早几日前,谢玄安就已经和太师府以及邓府说了,让他们备些银子,准备救济难民。
那时虽然没有对策,但是自古以来,救灾没有不需要银子的。
说到这里,谢玄安的脸色才缓和了许多。
“娇玉,本王知道你的心意,但是你要明白,本王身边将来只会有越来越多的女人,本王喜欢的,是你的端庄大度,不论将来有再多的女人,你永远是本王的正妃,你信本王,好吗?”
刚刚还在伤心的赵娇玉,这会儿心里又觉得甜滋滋起来:“我……我自然是相信殿下的,只是……我只是对自己没信心而已。”
殿下将来是要做天子的,全天下最美的女子,都任他挑选。
那时候,殿下还能保证,皇后也永远是她吗?
“你对本王,很重要……”
太师府,对他也很重要。
他羽翼未丰之前,太师府就是他最大的后盾。
“殿下于我,也很重要。”
赵娇玉软软的身体贴了上去,依附在谢玄安怀中。
……
第二日,赵太师便上奏,将晋王殿下奏请为难民建立避难所的折子呈给了皇帝。
折子上说明了,这次救济难民的一切费用,都由晋王来承担。
他已经严重的意识到,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造成那么严重的后果。
希望能够将功补过。
里面那些认错的话,皇帝当然不可能当众念出来。
事实上,对于晋王被禁足,苏贵妃被贬为贵嫔一事,许多官员都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只有个别几个已经猜测到,宣平侯与三皇子河南遇刺一事,应该与晋王、苏贵嫔有关系。
不然……
苏家人不可能那么安静,赵太师也不会不给晋王求情。
那可是他未来女婿。
不用花国库的银子,就能完美解决难民安置之事,皇帝自然乐意。
百官甩下这个责任,也乐见其成。
一时间,朝堂之上都在夸赞晋王宅心仁厚,有君子之风。
谢玄墨听着那些朝臣的话,并不为所动。
而是与皇帝二人交换了一下眼色,都在对方的眼里看到了“老谋深算”四个大字。
晋王的“将功补过”,本来就在这父子二人的预料之中。
实际上,就连这次挑时间发难,还是皇帝与他商议之后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