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古代言情 舞凤倾城再战天下

第六十三章 田庄见闻(二)

舞凤倾城再战天下 静月中空 2952 2024-07-11 19:43

  山头,原先挤挤挨挨的难民,现在已经去之三分之二。大约三百五十多人不愿返回原籍,自愿留在田庄里做长工,已经由田庄统计后签了契书一起入了户籍。

  田庄的主体建筑在接近圆形的山顶一侧竹篱笆圈起的范围,其间或种植了竹子、山茶花、忘忧草、各色草药等植物,另外一侧则是晾晒场,正摆着席子、匾子等物,有人在其间陆续的晒着各种东西。四周则是一圈夯实做平的沙土道路,如果在上方俯瞰,就如大型的阴阳鱼。

  “天祥,带我们两老头四处看看吧!”董相说,装着没有看见韦老头贼眉鼠眼的四处乱瞅,好似没见过大世面的样子,丢人!

  “好!两位爷爷这边请!”窦天祥也不介意。带着几人向晾晒场走去。

  “这边晒的啥?”韦老头可不管董老头甩来的白眼。拉着姜宝贞询问一个匾子里已经晒得卷曲的切片。

  “这是竹笋片,竹笋以冬笋为佳,但四季都有,秋笋最适合晒笋干,用来煮、炖、熬汤都是不错的。”姜宝贞虽然十三岁,言语不多,稳重可靠如成人一般。“我们田庄西北侧有块竹林大约三十多亩,每天都可以采到不少笋子。”

  “这个呢?”韦老头指着旁边的一席子的团团朵朵的。

  “野菊花,山脚下到处都是,晒干了可以入药,清火明目,药房收购,一百八十个铜钱一斤。田庄的小孩子们采的,可以赚些零花钱。”姜宝贞不温不火的说。

  “这价钱不低,一天一人可以采多少?”

  “一斤半斤左右吧!但花期只有二十天左右。”

  “也不错了,比大人一天挣的还多了!”韦老头还是知道市场的。尤其现在,百业萧条,单纯的体力活也不好找。

  “这个呢?”韦老头指着一匾子切成小段的根茎问,好似重来没有见过乡下人生活似的,处处新鲜。

  “芦根,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都有,可以入药。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热淋涩痛等病症。”

  “这是?”“桐子,可以榨油。”

  “这是?”“野栗子,可以煮食。”

  “这是?”“刺梨,可以入药。”

  。。。。。。

  “哦!这个,我老头儿知道,这是马齿苋菜干。”站在一张晾晒了紫茎褐色叶子的席子前,韦老头总算看到熟悉的东西了,这不就是马齿苋晾干的样子吗?

  “是!”这边姜宝贞看着韦老头边看边耍宝的样子,憨笑了起来,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

  而董相爷和窦天祥一起走到另一边,听窦天祥介绍着晾晒场里的东西,估计这一场上的东西价值,默算田庄一季的物产。

  董相心底暗自数了晾晒场的东西有近三十多种东西,占晾晒场不到一半。其中大约十六七人陆续往来翻晾各种东西,匾子晾晒的多数精贵些的,如草药,席子晾晒多是便宜实惠,如各种野菜。甚至还有小鱼干小虾干,挂架子上的大鱼干儿。

  两小童则把篮子和葫芦放边上,没有顾忌的乱跑,看到可以吃的野果子,偶尔捏一个塞嘴里,悄悄抿嘴吃了再去找下一个目标,欢快的紧。

  待几人看的七七八八了,再转入庄子里。

  庄子竹篱笆的院子,竹子的门楼。一条大道直通深处的三进主院,土坯做墙,半瓦半草的顶,里面供奉着圣旨。

  大道两侧交错着小径,连接各处小院,或棚子,或凉亭,或披厦,或长廊。小径两侧大大小小的地块里种了各种蔬菜,药材,花木等物。

  三五成群的人,有老有少,或编竹器,或织麻绳,或纺线,编草鞋草帽,甚至一片凉亭敞轩下还有七八位妇女在织麻布。

  众人看几人走过,热情的招呼了后又接着做手下的活计。几人也不以为意。

  但看见编草鞋的,韦老头立即像是猎犬嗅到了猎物的味道,立即上前,拿起稻草有揉又闻,“新稻草的味道!这里有水稻?”

  “哦!是啊!今年雨水多,山下有一片水洼,那有几颗野稻子,我想野的可以长的好,家稻子也应该可以,就实验了一下,果然成了。”姜宝贞不紧不慢的说。

  “是了!平原地带淹没的田地多,山地高低不一样,如水位容易控制,倒是有可能的。”韦老头想想也是。

  这稻田还真是有的。建庄之初,老虎村就分析了选址的特色,在不同的地带分植了不同作物。如缺水的坡地种植高粱,沙土种植土豆,低洼种植苎麻,山坡缓处种植木薯,树林边种植了山茶,旨在建成立体交错的物种结构,能持续提供物资生产能力。

  “这就是麻布?”看织布机上已经织成的原色麻布,平整光滑透气,如果夏季做一身衣服还是很舒服的。

  “是!这是细织布,六十支纱,如果做麻袋,二十支纱足够了。这样的可以做衣服,被服,帘幔等,用处也是很多的。”姜宝贞如万事通一样,如数家珍的介绍。

  “他们把洋芋蛋子切块是中午吃的吗?”叫阳儿的小童儿好奇的声音引起几人注意。

  拐角处几人围着一堆洋芋蛋子切块。如果是中午吃的,没削皮,也没有洗干净。那多脏啊!叫小威的童儿忍不住歪歪嘴。还是夫人操心的对啊!给带了点心茶水。

  “这是留种的。洋芋蛋子一块上面有多个芽眼,切块种植,可以减少种子的用量。”姜宝贞解惑。

  这里的人种植就是一坑里埋一颗土豆。用量远比切块用的多。

  “这样真可以?那不是节约了很多的种子?”韦老头的老眼又冒出绿光。只要接触和食物有关的,老头就狼性大发。

  “一、二、三、四、五,这个就可以变成五棵苗了?”他随手捡了一个拳头大小的数起来。

  “是!切块的时候不损伤芽眼就可以。”

  “不对啊!洋芋蛋子不是春季才种的吗?”韦老头又糊涂了。

  “洋芋蛋子喜温,可以春秋两季种植,周期短,约两三月,产量好的两千斤左右。”姜宝贞摸摸头说。“我们就想试试秋冬季能不能种植。”

  “怎么说?”两老头目光被这一堆洋芋蛋子和姜宝贞的话吸引住了,好似看的不是平时偶尔吃一顿的素菜,而是金银疙瘩宝贝儿。

  土豆在这里仅仅当做蔬菜,农民每年在菜园里种上几陇地,够家里吃的就好,偶尔送到市场卖了换几个小钱花花。还真没有人认真的大面积种植,统计它的产量和周期。

  而如今面临举国断粮的危机,好似这洋芋蛋子高产、短期都满足现今形式,但时节又不对。这如何克服?

  “我们这里原先安排了上千人的居住,没有办法立即建成房子,就建了短期的简易房。前些天,走了七百多人,空出来的简易房还没有拆掉。”

  “王大娘发现出芽的洋芋蛋子,舍不得丢,就给种房子里了,想看看能不能长,谁知道长的还真是不错呢!”窦天祥接下说。

  一位朴实的大娘站起来说,“是的!洋芋蛋子发芽就不能吃了,丢了怪可惜的,我就想着种暖和的地方也许行呢!”

  “在哪?能带老夫去看看吗?”韦老头兴奋的按捺不住心跳,迫不及待的问。

  如果能克服时令问题,洋芋蛋子高产、短时、易于管理,就是解决目前困境的最佳选择。

  “可以,两位爷爷这边请!李大娘,麻烦你把客人的东西送到主院客房去。”窦天祥领了两老头,姜宝贞一手一个的牵着两小童儿,向外走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