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搬迁事项
天近晌午,一行人又回祠堂厢房商量转移安置问题。最后确定分批次转移福地组和新来四十六个孩子,及冯家人。
第一步:规划基础分布
抽采收木薯的人十名,先在腹地延四周尤其水源附近扦插苎麻。苎麻是多年生的宿根性作物,栽麻一次,可多年收益。主要用于纺织的农作物,还可以固土防水土流失。以后老虎村越来越多的人生产生活,需大量的纺织物品,早期准备必不可少。
抽狩猎组建牲畜养殖棚,驯养动物。山谷腹地有很多小动物,驻扎的人群必然会和野生动物挣空间,而且,自然界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没有粮种,开垦土地,不必很多。可以在南河边规划地陆续开育苗田和种植田就可,待有了粮种菜种再开垦。
第二步:建水路通道
南河水流平缓,可以探寻。但即使现代,工具良多,对于未知空间的探寻也是慎之又慎。北河的水流湍急,出口在老虎村外,不是首选。但以后版图扩大,可以考虑做物资的转运。
第三步:转移老幼妇孺及种田好手,大力发展养殖和纺织手工,自给自足甚至于为以后积累财富。
这边商量未果,午餐时间到了。众人转移至食堂。午餐为苎麻粄饭,烧竹笋鸡块,一碗粥。
苎麻粄饭是用苎麻的嫩叶捣碎和着木薯粉蒸制,口感清新,色泽鲜绿,很受大家的好评。食堂现在备了木盘,分格子盛了菜和饭,留了汤碗的位置。一人一份,不够吃的再单独取用。各组分组取用,人多而不乱。
老虎村的原居民已经习惯起来。而冯家和小乞丐们面对这丰富的食物激动不已。尤其是黑子带十几个孩子小心仔细的吃完饭,主动揽了刷盘子的活。饭后各组休息一会儿就各自劳动起来。
阮玉成带了十几人去林边沟壑采了苎麻枝条,剪切成一尺半左右的扦插苗,备制了五十多筐运输到崖下。第二日着人带至腹地,沿规划的范围种植扦插。并在南河的下游边开了育苗地,按阮清交代的方法把珍贵的三斤稻种育了苗。
狩猎组李玉贵带人至腹地建畜牲棚,陆续逮了几百只兔子、野鸡、山羊圈起来养着。并在不远处挖了坑留着处理动物粪便做育肥池子。
村长夫人姜大娘也带了人把素布染了深浅不同的绿色给孩子们做了衣服。
下午就出了大中小号的样子,找了几个孩子试穿。众人都说好,穿上很精神。就大着胆子给布匹都放样子做了。又分了一组人用新纺织的麻布做了宿舍的床单被褥,为搬迁准备着。
麻布的量还是差的很远,查查储备的苎麻量也不多,报告了村长。
村长给任务不多的几位老人分了梳麻的任务,看看村里的老少一个个的忙着,就和村老们带了几位在食堂帮厨的妇女,又找冯老爹带着驴车采麻去了。
苎麻在老虎村家前院后,林边坡地,河边沟坡到处可见。而且,以前也没见有啥大用,只是偶尔摘点叶子蒸点菜,做麻线纺织粗布。
现在大量的织布纺麻,尤其姜宏维得了阮清的点拨,改造了织布机子,纺织出细布来,虽不如棉布细腻柔和,但也光洁软滑,不差多少了。往年闲着收的麻消耗的快,眼看就不够用了。
其实如果问阮清,就知道苎麻的市场是相当的大。苎麻根为利尿解热药,并有安胎作用;叶为止血剂,治创伤出血;根、叶并用治急性淋浊、尿道炎出血等症。嫩叶可养蚕,作饲料。种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食用。
苎麻的茎皮纤维细长,强韧,洁白,可织成夏布,飞机的翼布,渔网、制人造丝、人造棉等,与羊毛、棉花混纺可制高级衣料;短纤维可为高级纸张、火药、人造丝等的原料,又可织地毯、麻袋等。
手工夏布就是苎麻纺织而成,因其纤维长,结实,织物冬暖夏凉,“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曾被历代列为贡品,为皇室和达官贵族喜爱。
只是,现在百废待兴,苎麻只能先紧着目前的情况使用了。
晚饭后,老虎村再次总结一天的成果,发现木薯的采收和晾晒远超过平时的量,这要归功于黑子弟兄们。这些孩子,勤劳肯干,极有眼色。一天的相处就得了很多村民,尤其大娘们的好感。
冯家人也还好,尤其秀才主动归到李大夫的组,帮做些抄抄写写,整理书籍的活。他了解了老虎村的情况后,把自己的书籍和文章交到村里集中管理,给老虎村增添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晚上,就安排冯秀才继续为村和孩子们启蒙教育。可能是年轻,秀才和孩子们互动起来很亲和,讲了几个小故事,使生涩的文字有趣起来,很的孩子们的欢迎。
关于时政讨论,今日的主题就是冯家一家的遭遇。听到李大安说山匪要灭门的事情,没提抢人,怕给冯家媳妇坏了名声。
众人都愤怒了,尤其这样丧尽天良的土匪距老虎村不远,快马一天就可的距离,众人都有了危机感。
村长就势宣布村里年满十五岁至四十五岁的男丁明天开始加入守卫组练兵。并指定村里几位武艺出众的人当教头,挑了好苗子教导。
黑子和二十几个小乞丐都被刘鹏看中,这些孩子身上有着一种深沉的力量,好似夹着尾巴的狼,敛着气势,有着群体意识。尤其是祥哥。
村里其他的孩子也要求练兵,村长和村老们交流意见后同意了,年龄放宽到十岁。并对以后的练兵时间做了调整,早晨还是卯时,上午劳作,下午少年组和守护组一起练兵。除非是领了特殊任务不得中断。众人都坚定的答应下来。“是!”
儿童组也很眼馋,尤其是阮林和李玉桃和玉杏几个女孩子,也嚷嚷着练兵。李大娘接下了这些小兵们,李大娘家是猎户出身,姑娘的时候也练过武艺,一般的男子不能近身。
关于才艺教育,今晚就由姜二爷讲了制麻梳麻的技巧,姜二爷一辈子几乎都是山里长大,熟悉山里一草一木,惯做梳麻纺线编制手工的。
就见他握着一束乱麻,轻轻绷起,针梳子蜻蜓点水,银芒微闪,言语间,一阵臂影舒缓,行云流水般,乱麻就梳的如同打了油的头发一样,根根银丝,柔而不断。这一直不受人重视的技艺,在姜二爷的手上,愣是显示出大师的风范来。
祥哥在最后请村长为小乞丐们起名字。他带的这四十多个孩子,有大半的没有名字,甚至连姓都不知道。就起个小名子如,黑子、六子、小石头、狗蛋的叫着,实在是不好记,不好听。孩子们也都很热切的看着村长。
村长想着阮玉成是读书人,就把起名字的重任交给了他。阮玉成答应下来。这么多的孩子起名可不容易。得好好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