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生 都市言情 桑榆情缘

第6章 垂髫之年的壮举(2)

桑榆情缘 小宗飞狮 2187 2024-07-11 19:59

  李扬走了几步回头看了看原地没动的张帆,又折返了回来:“怎么不走呀?有事儿?”

   张帆极力从刚才的状态中缓过神来,笑呵呵地说:“没事儿,我就是不放心,对明天的行动又捋了一遍,想想有没有遗漏的地方,毕竟这是我们几个小伙伴儿第一次瞒着父母独立完成的”大事儿“,如果出现纰漏,即便是细小的纰漏都会前功尽弃,到那时可就真的对不住家人了。”

   “你说得对,”李扬过去拉了一下张帆的小手继续说道:“我看没问题,出来半天儿了咱们还是回家吧,否则爸妈该担心了。”张帆甩开李扬的手,率先走到了前面。李扬紧走两步追上了她,肩并肩地沿着崎岖不平的街道,低着头一边走,一边继续议论着明天行动的每一个细节。

   狂烈的西北风整整刮了一夜,到了凌晨四点才慢慢地变小了,街道上伏满了从山上飘来的树叶子,黄的绿的都有,远远望去像一幅水彩画,涂抹着山村美丽的街景。翌日早晨,李扬起得特别早,穿好衣服便翻箱倒柜起来。“找什么?扬子。”由于翻找的声音大了点儿,惊醒了还在熟睡的爸爸、妈妈。

   “您不用管。”李扬拿着从箱子里翻找出来的两瓶烧锅,心想,这可是爸爸平时舍不得喝的酒呀,决不能让他看见。他脱下外罩迅速裹了起来,夹在腋下走了出去。到了院里又到鸡圈里捉了两只鸡,然后才走出了院门。爸爸隔窗看了看李扬清早的一系列举动,心中纳闷:“这孩子又拿酒又捉鸡的给谁送去。这些孩子们是不是要……不好,要出大事儿。老伴儿,快起来。”他们不敢多想,穿好衣服想出去制止李扬的行动,但出门后才发现,李扬和他的伙伴们手提着东西正欢快地向炮楼奔去。

   已是早晨7点了,秋后的北方天气很冷,随着风力的减弱,灰蒙蒙的云彩舒卷着布满了大半个天空,嗖嗖的北风像剪刀,削在这些小大人的脸上无比疼痛。

   炮楼孤孤单单的戳在离村子半里地的地方,像头乌龟,整天窥视着来往的行人,出入炮楼的通道用一扇破门遮掩着。门前有两个鬼子颤抖着站着岗,肩上扛着黑乎乎的三八大盖,一边搓着手,一边跺着脚,其余的鬼子估计还在睡觉。

   昨天下午有几个鬼子到村里抢了几只鸡和一只羊,回来后杀鸡宰羊,划拳行令,大吃大喝,直到深夜,小队长看看周围没什么情况,命令留下两个鬼子站岗,其余的鬼子都睡去了。

   在李扬的带领下,几个小伙伴很快就接近了炮楼,一个鬼子发现后端着枪厉声问道:“什么地干活”?

   李扬大模大样地朝鬼子走去,边走边大声说道:“这不是冈村副队长吗?我是扬子,是跟你们来玩的”。

   “噢,小扬子,大大的良民,你手上提的什么地干活?”鬼子警觉地问。

   李扬举了举手里的酒和鸡搭讪道:“噢,你问手里的东西,这个是你们爱吃的大公鸡,这还有两瓶烧锅酒,知道你们俩昨天站岗没尽兴,这不是给你们拿来了吗。”

   “吆嘻,扬子大大地好。”说完他把枪放下就要夺李扬手里的东西。这时,从炮楼里跌跌撞撞地出来一个当官模样的鬼子,赤身裸体,连眼皮都没抬就随地小便起来。很明显,其他鬼子还在睡觉呢。

   机会来了,李扬说道:“想吃鸡和喝酒吗?咱们得先玩儿个游戏。否则嘛……。”

   “狡猾狡猾地,那就快快地,完事吃鸡喝酒。”鬼子说完便把枪扔在了地上。

   李扬上前用黑布条蒙上了两个鬼子的双眼,腰间别炸药的石柱以藏身的名义跑进了炮楼。炮楼里果然是一片狼藉,啃剩下的羊骨头、喝干了的酒瓶子和剩菜剩饭掺杂着炉灰弄得遍地都是,几条破枪斜立在炮楼的墙根,几个鬼子东倒西歪地正在酣睡。

   说时迟那时快,石柱迅速解下身上的炸药安放好,点燃导火索,待两个鬼子追到炮楼里后,李扬他们迅速离开了炮楼,跑进了附近的小树林没了踪影。当两个鬼子在炮楼里瞎转悠时,一声声巨响,随着鬼子的鬼哭狼嚎,连人带炮楼都飞上了天。

   小伙伴们欢快地钻出树林打扫战场,不大一会儿便肩扛战利品,嘴里哼着抗日歌曲回到了村里。炮楼爆炸声惊动了刚刚起来的村民,大家不约而同地循声望去,看到村头的炮楼冒起了浓烟:“是八路军端了炮楼,为我们铲除了这些小鬼子,往后咱们算过上消停日子了。”大伙的话音未落,一队小孩子雄赳赳气昂昂地从村头走来:“难道是他们……”李扬的爸爸拽着老伴儿走了过来,边走边说:“我早就预料到了,咱儿子就是与众不同,净干些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应验了吧。”

   “看把你足的,你怎么知道是你儿子的主意呢,就不许是张帆的主意,或者是石柱的主意。那么多人呢。”

   “此言差矣,咱儿子是谁呀,绝对有大将风度,这次端炮楼绝对是在儿子的领导下干的,这个功劳非他莫属。”

   “你们两口子嚷嚷什么呢。”李扬扛着一条三八大盖威严地站在了父母跟前问道。说话间这帮孩子都围了上来,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大人们望着这几个还没退奶黄的孩子,在为他们竖起大拇指的同时,也为他们今后的安危捏着一把汗。

   自从炮楼被端掉后,小鬼子再也没在村头修建炮楼,村民们暂时过上了安静的日子。让李扬没想到的是,他们智取炮楼的事迹不胫而走,各大小报纸还进行了详实报道,从此李扬的名字像是春雷,响遍了鹊山,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广为传颂。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