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为诚在郭达江一说让周若瑜加入投资时就明白了他的意图,心里不禁拍案叫绝。
看看,什么是大气?什么是魄力?那就是给对方原超出预期的好处,用显而易见的优惠把对方给砸晕了。
厉害,厉害!怪不得达哥事业能做这么大,跟他一比自己的格局果然太小了,自己真的得好好学学。
看着仍在怔愣状态的周若瑜,潘为诚不禁得意起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馅饼吧?把你给砸傻了吧?
不料周若瑜在沉吟片刻后突然说道:“我出500万,给我5%”。
在一辆电动汽车中,电池是其核心技术之一,通常占到整个成本的30%~40%。周若瑜研究过章汇群的资料,他们的团队原来就在电池的续航能力和安全性上做得很不错,而章汇群的风格是喜欢在研发上投入巨大的资源。周若瑜很看好他领导下的团队在科研上的能力,她相信假以时日LAT必定能快速发展,成为一家优秀的电池供应商,未来前景十分广阔。
所以她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全力投入。
潘为诚不相信地睁大了眼睛,什么!你已经占了这么大的便宜不说,还想得寸进尺?看着周若瑜稚气未脱一直笑咪咪的圆脸,他不由得气得脸色发黑。
你,你,也太厚颜无耻了吧!
郭达江也明显地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指着周若瑜说:“不错,不错!能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还懂得据理力争,是个干事业的料。5%就5%。不过既然你已经是股东了,可就没有咨询费了,不仅如此,还得好好帮我们谋划一下LAT的未来要如何发展,我们现在可是在一条船上,大家要同舟共济了。”
郭达江原来还觉得她只是个技术呆,或者作为一个年轻的女性会因为太感性而虚弱,自己作为长者能看顾她一点就多看顾一点,现在看来她在商业上也足够精明,他也就放心了。
郭达江不是唯我独尊妄自尊大的人,他喜欢的是强强联合,过去的经验告诉他只有这样的合作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商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意外和欣喜之中,他自此才真正地把周若瑜当成了平等相待的人,可以合作的伙伴。
“没问题!”周若瑜很干脆地答应了。
周若瑜第二天把报告发给郭达江和潘为诚。
报告只有二十多页,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现有国内外电池生产厂家的研究与分析,虽然大部分内容周若瑜都向郭达江、潘为诚做过了介绍,但还是有很多深入而隐秘的信息他们闻所未闻,这不禁让他们暗呼侥幸。作为合作投资者,周若瑜显然也更用心了。
二是各种电池在技术行和未来发展前景的优劣比较,在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之间,她的建议是选择三元锂电池。虽然它现在还不是主流电池,在安全性方面不如磷酸铁锂电池,遇到高温或剧烈碰撞容易爆燃。但它最大的优点
但选择三元锂电池,有两个优势,一是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很高,即续航能力十分优秀。而LAT团队原来就在电池的续航能力和安全性做得不错,建议再加大研发的投入,解决高温和剧烈碰撞容易爆燃的问题。二是政府政策的补贴。政府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新能源车企出台了优厚的补贴政策,而补贴政策是向高续航里程的车型倾斜的。能带来更好续航表现的三元锂电池就具有更大的优势。
而现在国际上已经有多家实力雄厚生产三元锂电池的知名产商,比如和特斯拉合作的日本松下;LG化学和三星SDI等等,LAT要想击败这些“强敌”,后来居上,政府的支持就非常有必要了。
2015年3月,工信部制定并发布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LAT应该会全力争取进入符合这份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录,要不然章汇群不会把公司从港城搬到了国内。
周若瑜建议,郭达江他们应该在谈判中提及自己在政府方面的人脉关系,全力帮助对方进入这个“动力电池的白名单”,这样有助于LAT击败那些没有补贴的日韩电池企业,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为他们郭达江他们争取更多的筹码。
三是对未来的布局。尽管有政府补贴,但这项优惠政策必定会有一定的时间限期,时间一到,政策红利必然取消,享受过政策红利的LAT要如何“保护壳”,面对群狼环伺的国际市场。
周若瑜意料,未来几年其他国家的政府必然也会加大了对新能源生产厂家的支持,国际上的动力电池巨头,尤其是日韩企业必定就会入场竞争厮杀;或者三元锂电池技术进入了瓶颈;或者有更强的技术出现了,比如安全性能更好、能量密度更高的固态电池的出现……动力电池市场必将经历一场大洗牌。
LAT该怎么办?
周若瑜提出的方案就是深度捆绑。把触角尽力延伸到上下游产业链,通过深度捆绑和投资入股等方式,为自己织一张牢固的利益网络,等到冬天来临时,给自己建立一个能抵御风暴的坚固城墙。
具体地说,就是LAT不能简单地卖电池,要乘红利还在的时候,极力通过与车企合资建厂,或是用股权投资的形式达成合作。一方面可以稳固自己已有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车企的迁移成本,有效抵御海外电池厂商的冲击;另外一个就是投资上游行业,不论未来是什么电池会能走的更远,它们都需要用到镍、钴、锰、锂等矿产品。
周若瑜建议入股锂矿,比如澳大利亚的资源公司Pilbara等等,加强对锂矿资源的控制力,当技术本身不再是优势的时候,就牢牢抓住成本,让成本成为优势,也可以对其他厂家形成压制。
看到后面两条,郭达江和潘为诚不禁面面相觑,冷汗直冒。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行业报告了,而完全是一个战略家高瞻远瞩的战略指导计划了。尤其是最后一条,太有战略眼光了。他们甚至都不想把这条交给章汇群,他们自己单独去干,即使不投LAT,他们获得的回报也能非常丰厚,甚至更快捷,风险更小。
可是犹豫再三,还是没有这样做,如果周若瑜只是普通的行业评估员,他们保不齐就这样做了,而现在她已经是股东了,他们不想被她瞧不起。
瞧不起的结果就是切断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和未来其他合作的可能。这是他们万万不愿意的。
而正是因循着周若瑜的方案,尤其是后面两条建议为他们在与LAT团队谈判中争取到了非常有利的筹码,使得他们的投资在没有增加资金的情况下,占比上升到20%。
郭达江感慨地说:周若瑜的报告价值就是一个亿,前面什么付出和让利都赚回来了。这和潘为诚真的无话可说,只有点头的份了。
而周若瑜也小确幸了一把,她五百万的投入一下升值成为了两千万!那段时间心情格外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