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几天,苏刷确是转校了,没见到他跟他妈妈来学校办手续。
还是辛春去他教室找他时他的桌子已经空在那里了,这才知道他已经搬走了。
听说转校的手续,还是是高一时的班主任老师帮忙给一块去办的。
他替苏刷感到惋惜,在他心里学生就好像他的孩子一般。
几个舍友都因为在上课,没来得急去送送他,也许苏刷也不想吧。
相见不如怀念,他家在芳琅小县城,离得也不算太远。就算转校了,也是能时常回来的,总是能见到咯。
...
已经是临近高二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了,这就意味着小柠下半年就要念高三了。
心情即是紧张也有些许的期待,繁忙的复习功课,准备着不久的期末考试,这无疑是重要的。
天气炎热,窗外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三尺讲台,老师在黑板上书写着,不负韶华的青春乐章。
课桌上,认真上课的学子,在努力的做着笔记。
下课铃声响起,语文老师难得的没有拖课间休息时间,班长喊了一声“起立”,老师说“下课”,便背着双手拿着书本离去。
这是高一时期小柠的班主任老师,现在去带重点班了,但还是兼着这个班的语文课。
小柠喜欢上他的课,他上课总是信心满满的样子。这是一个胖胖的,戴着眼镜的男老师,“于根伟”于老师。
他上课从来只带一本课本,不像其他老师带一堆东西来上课。他给同学们展示过,他的课本也是雪白的,一个字都没有写,上课也从来不翻开,就这样讲课。
要不是学校有规定,估计他连这本装装样子的课本都不会带了,小柠真是挺佩服于老师的。
他对高一到高三的,语文课本里的课文,和知识点都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讲课也生动有趣,文采斐然。
他的一些文章跟作品,还在一些报刊杂志上刊登过,也是学校教师里的宣传骨干。
...
辛春的脚是彻底的好了,上课也不用一只脚搁在凳子上了。就这样他又回到学校体育队训练了,虽然家里面还是不太同意。
他还是跟家里软磨硬泡的,答应了他继续去训练,并且保证不像上次那样受伤了,他会注意的训练强度的。
又是那套蓝色球衣,都看他穿了快两年了,洗得都有些发白了,已经是挺旧的了,他还是舍不得扔,真是搞不懂他。
小柠都要一种要借他两百块钱,买一套新衣服的冲动,虽然他家里并不缺钱,哈哈。
得,这不下午放学,他又在宿舍举着他那哑铃了,汗流浃背,手臂上肌肉线条有些夸张。
哑铃已经是有些生锈了,漆也掉得差不多了,他还像个宝贝似的留着。
只因为,这是他爸爸给他买的。
...
陈柏这一天下午放学,又被陈霓裳老师叫到办公室挨训了。
这小柠已经习惯了,这段时间三天两头的,陈柏就没少挨训。
要么是上课睡觉啊,给同学递纸条啦,作业没做完啊,卫生打扫没干净啊,哪科成绩下滑啦...
搞得陈柏都有些懵了,一度怀疑这是不是他亲姐?陈霓裳老师长得这么漂亮,冰山美人,气质高冷。
他这么一副矮矮胖胖,圆滚滚的模样,乍一看确实不太像,细看之下才看得出来眉宇间确有几分相似。
他还打电话给他妈,问他是不是垃圾桶里捡来的,然后又被他妈骂了一通。
说你这熊孩子,要不是亲生的才不养嘞。矮矮胖胖的跟爸妈一点都不像,就知道吃,就知道花钱,好的基因都没有传承到,怎么办呢?亲生的没办法,随他爸。
有这么说自己亲生儿子的吗?陈柏也是感到有些憋屈,哈哈。
...
在学校每天上课,辛苦的学习了几个月,终于是可以回家了。
放了两天的假,小柠一想到放学能回家,心里就有点小兴奋呢。
陈霓裳老师。也就是班主任老师,布置完双休日的作业,便宣布放学了。
小柠赶忙的收拾好课本,课堂笔记跟作业等。拉着箱子便往校外赶去了,前段时间带来的厚外套,他要带回家去了。
小姨已经开着车子在校门口等着了,今天她正好到花店送货,顺便能载小柠回家。
...
回到家小柠美美的睡了一个好觉,还是自己的被窝舒服啊,晒过的被单都是熟悉的味道。
第二天小柠起得比较晚,在学校每天的功课和课业任务繁重,小柠想好好放松两天。
老爸老妈也没催着小柠做功课,他们也知道儿子这段时间念书是辛苦了,休息两天也好,劳逸结合还是有必要的。
中午小柠跟着老爸老妈去大伯家吃饭,堂哥堂嫂也回到小镇上了,就连奶奶也是去了。
中午吃饭是伯母做的饭,有一个菜小柠还算是认识,但这米饭小柠却好似没有吃过。
...
原来这顿饭还是有点讲究的,以前大人们都是从一个村子里出来的,那时候生活比较贫寒。
搬到小镇后就约定成俗的,每年都有一天时间,吃点那时候的食物,忆苦思甜,不忘父辈们创建基业之艰难。同时也是告诫后辈们,要养成节俭的习惯,勤俭持家,知足常乐。
一个米饭一个菜,饭的话奶奶告知这是“番薯丝饭”,还说那时候他们吃的基本上都是这种食物。
那时候食物匮乏交通不便,遇上荒年能吃上番薯丝饭已经很好了,基本上都是吃米糠饼跟野菜,实在饥饿难耐时“观音土”都是有人吃的。
小柠听着也是乍乍舌头,觉得不可思议,长辈们那时候的生活真是不容易啊,小柠倍感珍惜现在的日子。
...
一半的米饭煮得差不多了,然后晒干的番薯丝泡一下混合在一起蒸熟。蒸出来的红薯丝饭没有什么味道,比纯粹的白米饭味道差远了。
但是那时候,这样的一碗番薯丝饭,却是难得的珍馐,可以饱腹快速恢复体力,不会有饥饿感,吃完了就有力气干农活了。
小柠感觉是第一吃这种米饭,还觉得挺新奇的,堂嫂也没有吃过,堂哥则吃过几次。
奶奶说小柠特别小的时候,在呀呀学语还没有学走路,那时候蒸这种米饭就不爱吃,坐在摇篮里哇哇直哭,怎么哄都哄不好。
还是到邻居家借了点蒸的米羹才哄好,米羹就是大米磨成粉,然后兑水蒸成羹状。那时候没有什么营养,养育小孩子基本上都是米羹了,算得营养多些了。
小柠听着也是脸一红,觉得怪不好意思的,原来他小时候不爱吃这个,现在吃着番薯丝饭,觉得还蛮不错的满新奇的,不过他没有什么印象吃过。
还有一个菜小柠是吃过的,老妈也做过几次。是炒的“番薯粉”,这种番薯粉并不是粉丝,而是番薯洗净去皮,榨成汁后过滤两遍晒干,得出来的粉末状“番薯粉”。
这种番薯粉,稍显褐色这是正宗的,如果市面上买到雪白的,一般都是工业生产有漂白添加的,不建议吃。
外面有餐馆做,在里面加鸡蛋摊成饼,然后改刀切成片,加肉片辣椒什么的炒。小柠特别不爱吃这种,虽然卖相可能好像,但完全没有了那种味道,小柠从来不去吃,即使看见了也从来不点。
伯母做的炒番薯粉,就是番薯粉兑水然后放到锅里摊好,两面煎到有些金黄色,搅碎盛起来。然后放点辣椒蒜苗一起炒,调味出锅就可以了。
小柠就喜欢吃这样的炒番薯粉,老妈一般也是怎么做的。
...
还有一个汤是米汤,就是煮饭是剩下的汤,煮得稍微稠一些挺好喝的。
小柠连盛了两小碗喝,老爸老妈也喝着感觉不错。
还有一个小食,小柠却是没吃过也是没有见过。伯母告诉小柠这是“草根”,就是芭茅根。
说着伯母拿了一根放到嘴里嚼吧嚼吧,满脸的享受。
小柠惊讶的张大了嘴巴,什么?草根还能吃!那是草根诶,不应该是喂牛的吗?
当真能吃?小柠有些不敢相信,看到几个大人得在吃,他也就大着胆子,拿起一根谨慎的放到嘴里。
用牙齿轻轻咬了一口,嚼吧两下。
嗯!
还挺甜的。
感觉跟甘蔗差不多,就是没那么甜,多了些青草的清香,同样的有渣要吐掉。
老妈告诉小柠,这些都是伯母一大早赶到村子,摘回来洗干净的。
奶奶也是小时候她们放牛,或者割猪草的时候,有时也会挖些这种草根来吃,就当零食吃了。
那时候哪像现在这般,超市商店都充斥着这么多的垃圾食品,热量高又没有营养,还都是色素添加剂什么的。
那什么啊,都是摘些什么野果子吃,就已经挺好的。
什么八月瓜啊,“救兵粮”啊,茶泡,羊奶泡,刺果儿,三月泡啊...
或者自己家里面做一些零食吃。
小柠听着真是长见识了,听着长辈们那时候真有趣儿,都是小柠没有听说过的一些东西。
...
边吃着饭,大人们坐那里聊天儿,都吃得挺开心的。一会儿又聊到吃的了,伯母说那会儿吃的野菜有好些呢。
有鸭脚板,野芹菜,野葱,野豌豆,刺苔,洋禾,椿芽...
伯母是如数家珍,小柠听得云里雾里的,别说吃了,有好些听都是第一次听说。
...
休息的第二天,小柠到叶凝叶凝姗家,给她爷爷也就是叶荣卿老先生,那就交书法稿。这算是作业了,小柠在家的时候,有时会练习一下,然后交给叶凝姗她爷爷检查。
到了姗姗学姐家里面,她并不在家,他妈妈面色不喜的在课堂里。
说着什么,“出去就别回来”的话。
小柠也不敢多问,她爷爷呆书房里。坐在摇椅上扇着一把,扇面有山水画有落款的折扇,在那叹了口气。
小柠跟姗姗爷爷说话,他也只是点点头。小柠没有多嘴,交完作业便匆匆离去。
到了院子里,梅姨在那里浇花,小柠上前询问怎么了?怎么姗姗学姐不在家?发生什么事情了不是?
梅姨用手扶着腰,直起身子,手里拎着一把外形考究的洒水壶。
对于小柠的询问,梅姨面露难色,纠结了好一会儿才低声对小柠说着。
小姐今天跟家里面大吵了一架,应该是跑到芳琅小县城她同学,也就是她闺蜜一个叫什么朵朵的女孩子家里去了。
出门的时候嚎啕大哭,家里面安排小姐出国留学,小姐好像不太愿意。
什么?
叶凝姗要出国留学!
小柠听到这消息,一下给呆住了。
怎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