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老胡同,又约定,在新秋

第9章

  姚家月在黄昏抵达了剑桥。她拉着行李箱,耀眼的阳光让她睁不开眼。

  她早就在书中了解过了这个曾让世人匍匐的日不落帝国,而如今见到还是让她大吃一惊。

  姚家月去了拥有彩色玻璃的圣玛丽大教堂,那样的景色弥补了她不似这样五彩斑斓的青春。

  她去了剑桥河,坐着小船,听人们讲述着剑桥的故事。她又想起了同林一啸在什刹海划船的场景。

  她去了位于康河之上的叹息桥,只能远远望着,隐隐约约还能听到犯人的忏悔叹息。或许,是她自己的叹息。

  作为一座围绕大学所建的城市,剑桥郡面积并不大,慢慢闲逛,一天足以。但姚家月停留了很多天,她走了很多路,去了很多地方。遇到了很多心怀善意的外国友人。慢节奏且很浓的学术氛围让她这个在BJ忙碌打拼多年的人都想留下来。

  天气好时,剑桥美的不像话。除去市区中的很多中世纪古建筑,这座人口不到十万的小城,在阳光下显得宁静又和谐。或许,这座城市的惬意浪漫,也是让林一啸努力来到这里的一部分原因吧,姚家月心想。

  这段旅程中,她遇到的大多是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但也遇到了很多中国同胞,这让她感到无比亲切,她同他们微笑致意,但始终未能遇到她最想见的那个人。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是他在英国康桥游学后创作。撑着长槁的船,小桥,流水,在将近百年的时光激荡中,似乎从未改变。

  徐志摩曾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

  姚家月叹息,她是否和诗人处于同样的境地……

  最后一天,姚家月决定坐火车去伦敦,去瞧一瞧那著名的泰晤士河。她的英国之旅也算完满了。

  到了伦敦后的她,直奔国王学院。她拖着行李箱在这里待了一天。她感慨这壮美的景色,感慨这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直到黄昏日落时分,她才启程准备离开。

  沿着泰晤士河边走着,小道旁的长椅上,一抹身影抓住了她的目光,她屏住了呼吸,心脏开始猛烈地跳动。

  因为姚家月迎着夕阳走,那人在阳光下有些模糊,有些朦胧。她努力睁大眼睛,想要看的清楚些,再清楚些。

  或许是察觉到了姚家月的目光,长椅上的人转头看去,那一瞬间,她心中的堡垒全被击溃,那人就是七年来她日思夜想,无一日曾忘记的林一啸……

  二人对视的一瞬,林一啸似乎也认出了姚家月。他眼中惊诧万分,缓缓起身,不可置信的盯着姚家月。他张了张口,却什么都说不出。直到他走近姚家月,看清了她的面庞,才缓慢开口:“是你吗,家月?好……好久不见。”

  姚家月睫毛抖动着,她狠狠咬紧了后槽牙,使自己镇定下来,努力不让眼泪流下。她长呼一口气,挤出了她最灿烂的笑容说:“是我,林大哥,当真是好久不见。”

  自己的表情是否管理妥帖,声音是否颤抖,笑容会不会比哭还难看……这些她都来不及去想,她眼中只有林一啸。

  “家月,没想到你会来英国,你这是刚来,还是,就要走了?”林一啸看了看姚家月的行李问道。

  “就要走了,晚上的飞机。”姚家月低头回答道。

  两人坐在长椅上,对面便是波光粼粼的泰晤士河。

  “这里很美吧,家月。”林一啸笑道,望着泰晤士河,眼中温柔尽显。

  “是,非常美。所以林大哥才会义无反顾地来这,不曾写信告诉我,也不曾与我道别,对吗?”姚家月鼓起了很大的勇气问林一啸,尽管她早已经知道了原因。

  “家月,你长大了,说话很犀利。但是你以后就会明白,很多时候,你生命中很多人都是悄无声息地离开的。不道别,是因为不需要。”

  “所以,林大哥,在你心里我是那个不值得你去拥抱告别的人。”姚家月望着林一啸说。夕阳光渐渐消失,他的轮廓也更加清晰。他的眉宇间多了几分凌厉,像大多数中年人一样,成熟稳重,但鬓角却生了些许白发。可是在姚家月心中,他始终是那个温润儒雅的青年。

  林一啸也看向姚家月,坚定的说:“我一直都把你当作需要帮助的妹妹,而我们的关系仅仅是泛泛之交,或者,连这都算不上。”林一啸顿了顿,继续说道:“我很高兴能认识你,但……”

  “我知道,林大哥。”姚家月打断了林一啸,她知道他接下来要说什么,她早就告诉过自己很多遍了,如果真的有用,她就不会出现在这儿了。

  “时间不早了,我也该走了。”姚家月起身,张开双臂,向林一啸告别:“不管你怎么想的,但至少在我这里,你是值得我拥抱告别的人。”

  林一啸笑了笑,走上前,伸手回应了姚家月,二人在泰晤士河边拥抱。晚风吹得她眼睛想要流泪。那熟悉的栗子味清香又让她想起了他们相遇的那个秋天,那个他将外套递给她的秋天。

  姚家月先一步松手后退,这一次,她不想再做那个被遗忘被丢下的人了。

  “再见啦,林大哥。”说完,她转身离开。生怕下一秒眼泪就在他面前掉下来。

  再见了,家月,此去一别,或是再会无期。林一啸心中默念。他将双臂缓缓放下,盯着姚家月的背影,久不离去。

  夕阳已落,金黄曾洒满康桥,作别西天的云彩和河畔的金柳,我悄悄的走了,带着关于“康桥”的梦。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