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住公租房的祖孙3人

第10章 蜂窝煤球的特别气味

住公租房的祖孙3人 太阳东东 2158 2024-11-14 03:24

  晓冬和晓蕾放学后,如果没有留堂、罚抄作业或打扫卫生等事情,她们都会相约同行,一起回家。

  今天,这对姐妹又如常携手归家,并在离家不远的小卖部各自购买了一包零食。

  在这段仅200米、四个拐角的回家路上,她们迈着蜗牛般的步伐,缓慢前行。

  她们手中拿着一种叫卜卜星的零食,晓蕾吃完一颗后,会不自觉地舔舔手指头,然后再拿下一颗。

  而晓冬则没有妹妹那么投入,直到吃完好几颗,手指头上沾满了零食碎末,才会舔一舔。

  在进入巷子口前,她们会把剩余的零食全部吃完,然后将其包装扔进垃圾桶。

  这并不是因为奶奶不允许她们吃零食,而是因为如果在这个时间吃,一定会被奶奶说上几遍:“吃完都不用吃晚饭了。”

  两姐妹将零食包装扔进垃圾桶后,便拐进了一条名为东胜街横巷的巷子。

  两姐妹拐进巷子口,就看到了坐在巷子尾的奶奶。

  奶奶正专注地生着煤炉,她拿起一张报纸,将其揉成团,放在煤炉口上方,然后将一堆砍好的小碎柴有序地排列在报纸团上方。

  奶奶划开一根火柴,点燃了纸团,火光熊熊,热烈燃烧。

  晓蕾在巷子口大声呼喊:“奶奶,我们放学回来了。”

  奶奶抬起头,看着两孙女从巷子口走来,说道:“今天煲了番薯糖水,快进去一人舀一碗喝。”

  两姐妹齐声回答:“哦,知道了。”

  她们走进屋子,各自舀了一碗糖水,坐在饭桌前,边看动画片边吃。

  奶奶坐在门前,侧过身子探出头来,看着两孙女,然后收回目光,回到煤炉前。

  碎木柴开始点燃,奶奶便拿起旁边的火钳夹起一颗蜂窝煤球,轻轻地放在火堆上方。

  放下火钳后,她又拿起一把大葵扇,对着煤炉下方的通风口,不停地扇风。

  风从底部通往上方,碎木柴燃烧得更厉害。

  奶奶放下大葵扇,拿起火钳夹起蜂窝煤球调整角度。

  当所有碎木柴烧成木炭时,煤球的底部已经被燃烧起来了。

  奶奶夹起煤球,所有木炭便掉进了炉子的底部,然后再轻轻的将蜂窝煤放进底部,让其继续燃烧。

  当煤球燃烧到一半的时候,奶奶又夹起了一颗蜂窝煤球放到炉子里。

  两个蜂窝煤球的洞孔一定要对准,这样才能传导热量燃烧。

  接着是放第三颗蜂窝煤球,全部对准好洞孔的角度。

  最后,奶奶将煤炉底下的通风口盖子盖上,这个盖子上有一长形小洞口,需要留一半,这样蜂窝煤球便可以慢慢的燃烧了。

  奶奶搁下手上的火钳,拍了几下双手,那双骨节粗大、皮肤粗糙的手放在膝盖上,她用力撑着膝盖,慢慢地站起来。

  由于奶奶年轻时在化工厂做过重体力活,现在年纪大了,手脚不再灵便,还伴有风湿病,所以每次站起来都有些吃力,每回都要借一声“嘿”的语气词来助力。

  奶奶提着煤炉走进厨房,将它放置好后,拿起旁边的大水煲,将其放在水池边。

  她用红色的水瓢从水池里一勺一勺地舀水到大水煲里,然后再将沉重的大水煲放在煤炉上方。

  同样地,提起水煲时,她也会借一声“嘿”来助力。

  这大水煲里的水,就是她们每天喝水和洗澡用的。

  通常,第一趟和第二趟水煮沸后,会分别装进四个热水壶,后面再煲的水才是晚上洗澡用的。

  奶奶从厨房出来,对着正在看电视的两位孙女说:“吃完看完就关电视,快点去做作业。”

  晚上吃完饭,歇过后,时间大约8点多,奶奶便开始催促两个孙女去洗澡。

  晓冬走进厨房,将巨大的红色洗澡盆拿出来,先在水池里加入六七勺冷水,然后再加入两三勺热水,使水温均匀。

  准备好洗澡水后,她从房间拿出换洗的衣服,挂在厨房墙壁上的挂钩上,然后关好门并关上唯一的小窗户。

  现在是入秋的季节,晚上的气温会有一丝凉意。

  晓冬喜欢泡在红色洗澡盆里,享受着温暖的水温浸泡,使全身心都得到了放松。

  当水温开始微微下降时,晓冬便从洗澡盆里站起来,再从煤炉上煮着热水的大水煲里舀一勺热水,重新加热水温。

  晓冬再次浸泡在温热的洗澡水里,闻着煤炉散发出来的气味,她并不讨厌这种特别的气味。

  泡在水里的晓冬迷迷糊糊之中,感觉有点头晕,还有点想睡觉。

  突然一个激灵,整个人在水盆里抖了一抖,有一种立马醒来的感觉。

  原来是奶奶在外面大声喊道:“晓冬,洗这么久还没好吗?皮都要戳破了,快出来,到晓蕾洗澡了。”

  晓冬赶紧从水盆里起来,擦干身体,穿好衣服,打开小窗户,然后走出厨房。

  打开门那一刹那,呼吸的第一口空气,她感觉特别清新。

  但过后依旧是整个人迷迷糊糊,软绵绵的。

  晓冬走到客厅的椅子上躺了下去,她的头脑有些昏沉,还有些晕,还回味着蜂窝煤球的气味。

  后来,她长大了才知道,原来蜂窝煤会产生一氧化碳。

  当时真的是幸运,要说一声阿弥陀佛,奶奶的呼喊声,将她从大红洗澡盆里唤醒。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