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老家徽州

第1章 老家徽州

老家徽州 虹与唐 2488 2024-11-14 06:18

  北30度有许多神奇之处,埃及金字塔,安徽黄山风景区,而我今天要介绍的是我的老家,地处黄山山脉的徽州绩溪。绩溪曾是徽州府一府六县之一,如今已经划分为安徽XC市。徽州也改名为HS市,其实这也是大家普遍认为的最糟糕的的一次改名。让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古徽州在历史长河中渐渐地被人淡忘。而黄山风景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也并不需要一个地名来衬托。绩溪自古文人辈出,从抗倭名将胡宗宪,民国时期文学大师胡适先生都是来自绩溪县这个仅仅18万人口的小县城。绩溪风景秀丽,是国家评定的天然氧吧之一。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这里人文荟萃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年代久远的历史古建筑,白墙黑瓦,雕梁画栋的徽派建筑向世人展示曾经徽州人的物质富足及高善的审美标准。即使在百年后的今天这些建筑也同样让人赞叹不已。尤其是在每年的春天,春雨过后整个大地像被雨水冲刷了一遍,远远望去,被群山环绕的村庄。云雾缭绕,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完整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伴随着水汽的上升,海拔1000多米的大山也只能看见一个黑色的三角形的山顶。尤如飘浮在半空中一般的存在。自古以来有种说法叫“穷山恶水出刁民“”而徽州人却恰恰相反,他们勤劳致富,发家之后不忘重视教育,也许是祖辈的的经商之路走的太累太过艰辛。所以他们更多期代自己的子女通过教育寻找到更好的出路。如今“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的光环已经褪去,徽州这个曾经生活在“东方迪拜“之称人们,依然要依靠这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神话。中铁公司的戴和根,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是他的儿子of o共享单车的创始人戴威当年可谓是风光无限。到后来再一片无法退定金的谩骂声中草草退场。这种退场似乎与同样从徽州走出去的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如出一辙。但是胡雪岩是不幸的,从个人财富占大清朝年收入的一半,再到后来在杭州城郊外的两间茅草屋中病亡。他的一生草草收场,从高光时刻一下跌下谷底,从锦衣玉食,黄马褂加身,到后来一身粗布衣裳下葬。然而在古徽州有着同样结局的商人比比皆是。他们外出经商通常带上两件东西,一根扁担,一根绳子。当遇水路无法到达时,他们便用扁担,绳,挑着货物沿着崎岖的山路继续前行。而这条绳子还有一个用途。当他们经商失败时,有一部分人会选择自我了断。因为在他们的信仰中,"回乡"和"落魄"是非常丢人的一件事。所以古时徽商不贩卖两样东西,一件是茴香。它喻意"回乡,一件是萝卜,它喻意这"落魄。正是他们以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成就了一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帮。从而称霸商界300多年。他们当中的佼佼者将经商所获得的财富带回故里。造桥修,造福乡里。他们还花重金兴建豪宅,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正因如此,他们也成就了中国古建筑中一个影响至今的流派。"徽派建筑。徽派建筑通常座北朝南,背靠大山而建,喻意有靠山。也有少数部分因地势原因不得不朝向北方,这样的房子在冬天刮北风时通常客厅当中非常寒冷,而且由于釆光问题这样的房子普遍比较潮湿,有的甚至连屋里墙角下方都长出了苔藓。除了背靠大山之外,徽州人对水也是情有独钟的,古时外出经商通常以水路运输为主,所以在徽州人眼中,,“水”则代表财运,徽州的祠堂大门正前方通常会挖一口鱼塘,一方面寓意财源滚滚,二来也可以供村民洗刷一些生产生活用品。也有一部分祠堂门口就有河流经过。在古徽州有河流自大山深处的水口穿村而过的,通常被认为是风水极好村落。而能够被选中建造宗祠的土地则更为难得的。因为它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命脉以及子孙后代的前程。祠堂通常以"进,为单位,几进则表示有几幢主楼。主楼与主楼之间的连间接部分则是一个类似于花园一样的空间称为"明堂。"明堂的上方空间是露天的,下方四周建有排水设施。排水口通常是用石头雕刻成铜钱的造型镶嵌于地面,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水生财的意思。人们常说的"这个人还有点名堂"也是出自这里。祠堂的大门分为中门和左右两边各有-扇侧门组成。中门上绘制有门神的画像,下方有近一米高左右的门槛。门槛越高则表示地位越高。现在人通常形容条件无法达到要求时。通常会说,对方的门槛挺高的。说是门槛实则是几块厚重的木板沿着左右两边的滑道卡在地面上方的。它是可以拆卸的,祠堂的中间平时是不会打开的,只有在迎接圣旨,以及家族中举行非常重要的仪式时才会打开。如绩溪县的龙川胡氏宗祠,也只有在上一任国家领导人回乡祭祖时才开的中门。而平时生活当中人们都是从侧门进入祠堂。祠堂的第一进和第二进之间左右各设有连廊连接,当有雨雪等恶劣天气时,人们无法在明堂中行走时则可以通过连廊进入第二进的大厅当中。而说是大厅其实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会议室,家族当中一些重大事件需要商议的。家族中男丁迎娶新人时祭拜祖先的仪式都在这里举行。也有个别族人犯了错误需要请各位叔伯公来主持公道,或是进行惩罚的也会在这里进行。所以在徽州"开祠堂"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如果家族中犯了错误被"开祠堂"公开的赶出家门外,他以后在社会中也很难生存下去了。并且在族谱当中也不会有记载,且死后自己的牌位也是不能够进入祠堂的。当然在徽州宗祠文化中,并不是所有人死后都能将牌位摆进祠堂供后世子孙祭拜的,只有那些对国家对家族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的牌位,才能够被摆放进去。所以在古徽州"死后能够进宗祠",是许多人一生都为之奋斗的目标。如今在徽州仍然保留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宗祠,它们中的大部分已破旧不堪。有的由于年久失修已倒塌的只剩一部分门槛石和几块青石铺就的台阶,在岁月和雨水的冲刷中己经变得发黑。只有门口象征着身份和地位的上马石,栓马柱,以及门口的插旗杆(一种石头做成的石墩,高约8 0公分左右,有方形,圆形,和八角形,中间凿出孔洞可将旗帜插入其中,且必须是家族中有人当官的才可以有,文官是方形的代表刚正不阿,读书人要有的气节。圆形的则是武官,代表着处事要圆满不能鲁莽,意气用事。而角形的则代表商人,古代商人是没有地位的,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他们甚至都不能坐轿坐马车之类的交通工具。商人发达之后,为提高自己的影响力,于是他们花钱捐了一个官职称谓。也就是所谓的“买官“)。向世人诉说着当年的风光无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