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桑格列国传之竹下会盟

第47章 盟约平原(二)

  磊落城跟盟约平原隔着一条河,离会场不远,据麻陈君介绍,这条护城河是人工运河,名字叫通河,连接着麦河与夏江。这条河总长约一百五十九里,宽二百零七至三百一十二米,最深处大概五十八米,可以停泊任何大型船只。如果不是夏江有帝江兽,非常适合发展航运,可以打通北邦、河间地区、麦河南岸这三片区域的贸易。河水水质据说是比较奇怪,有时会出现一半浑浊一半清澈的现象。一般较清澈的河水更靠近夏江,较浑浊的河水靠近麦河。但历史上很多时期,又不明显,什么原理也说不清。

  这条运河据说是古月国建国后才开始挖的,提议者传说是卿沅。一直挖了十五年才挖好,可谓是工程浩大。关于通河的传说还有很多,大多是与鬼怪有关。其中包括巫族俘虏被罚作劳役在此挖河,累死、病死无数,尸体沉在河底,很多冤魂不甘愿常出来作乱的故事。

  麻陈君还告诉成固,这通河可是巨麦平原的命门。每当雨季来临,麦河河水上涨,水从麦河经由通河流往夏江,此时的通河,称之为通夏河;每当旱季来临,麦河水下落,河水会由夏江流往麦河,此时的通河称之为通麦河。这条人工大运河是竹下人区别雨季跟旱季的重要标志,因此,雨季竹下人也称之为通夏季,旱季也称之为通麦季。通夏季,麦河水一部分流向夏江,夏江水自然会上涨,导致下流巨麦平原北岸洪水泛滥淹没一部分农田,但是同时也会带来肥沃的泥土;等洪水开始逐渐褪去的时候,关东地区的农民便陆续开始重新开垦农田,由南向北种植巨麦;通麦季开始的时候,他们会从巨麦平原南岸,陆续向北抢收巨麦,一直持续到通麦季结束。

  不仅如此,通河对关西地区也有类似的作用。对于关西各府夏江沿岸的农业区,也是按照通夏季、通麦季来分的。奇怪的是,关西地区其实很少麦的,这些名称估计是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对巨麦平原的影响。不得不佩服先人的智慧,改造自然来发展人类文明。

  关于通河,两国民间有一则广为流传的谚语:

  “通夏不通麦,佃农都不在;

  通麦不通夏,粮食价好卖。

  不通夏来不通麦,四方动乱三灾来;

  通了麦河再通夏,天下太平无六害。”

  因为三灾六害的解释众说纷纭,此则谚语还一度被竹下当局当作帝奥人或者墨克人鼓动竹下人造反的暗号,被定义成反诗,严令禁止。但是越是禁止,流传得越是激烈,越是广,渐渐地变得禁止不绝,竹下当局只好作罢。

  这条运河其实是控制着巨麦平原的收成,控制着关东地区的经济命脉,对关西地区也有很大影响。逢年过节或者每当皇室成员生日、忌日,竹下国的皇亲国戚以及官员、富商们,便会登上城墙上,观看盟约平原的阅兵或者烟花表演。每年3月3日,百姓们也会纷纷出城,在盟约平原这侧的河畔,放河灯祭奠先人。同时3月3日也是南疆各国的祭祖节,除了背盟战争之后的帝奥国。

  通常情况下通夏季、通麦季的用法与叫法,主要流行于商池地区以及剑津河以西的河间地区、叁带地区。通常认为通夏季从3月初开始,到9月初结束;通麦季从9月初开始,至次年三月初结束。而实际上雨季旱季的持续时间,在这些地区都不尽相同。一般越往西雨季持续时间会稍长一些,越往东旱季的持续时间稍长一些。所以严格来讲,雨季是包含在通夏季里面的,旱季也是包含在通麦季里面。故而统一用通夏季、通麦季对农业生产能做更为科学的安排,而得到竹下、商池、帝奥三国的认同。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基本上祭祖节(3月3日)之后农民就陆续开始种植农作物,兆丰节(9月8日)之后陆续开始收割农作物。越往东越早种植,越早收割,两季的作物种植的地区越多。河间地区东部(剑津以西的提奥地区)第一季稻米因通夏季雨水少于西部,长势、产量、品质均逊于西部;又因为土地育肥能力限制,第二季稻米往往营养不足,产量、品质要差很多。所以帝奥国的常陵府、临关府均弃种第二季稻米,改为只种第一季。北川府、南陵府、东陵府均为产粮较少的区域,基本只能自给自足,有时还需要从他府进口。其中北川府东部最为贫瘠,粮食往往不足,这也是它地广人稀的原因之一;南陵府则种上一些杂粮弥补,也算充足,但大部分富人还是喜欢进口更为优质的粮食;东陵府是两季稻米最主要的种植区,粮食质量不高,产量也不低,不过较为稀有的红米也是这的特产,主要在一部分高山地区。

  过往李家的主要应对措施是买进巨麦,然后将两季稻米卖到更缺粮的瞿泽国、封山国,再配合朝廷的对他们的巨麦禁运,足以解决自家的粮食问题。这也造成了当地的农民,种植粮食不甚用心的局面,因东陵冶炼业发达,剑津污染严重,而农民又肆无忌惮地引剑津水灌溉,将污染的米出售,常常引起瞿封两国的强烈不满。

  而在竹下国、商池国,又常常因为通夏季雨季过长,洪灾多、水土流失较大,对农作物的品质、产量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他们种植的主要也是稻米,平时尚可自给自足,但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往往需要从乌利弗尔国、帝奥国、西北大陆进口粮食。西北大陆的粮食,主要是遥远的北境地区转运贸易而来的,奇贵无比。

  巨麦平原则上来讲,正好处于他们的中间地带,雨水不会太多,也不会太少;通麦季的旱季稳定,也不怎么需要水,从燕然山、布兜山脉发源的几条河流,也能保证平时用水;通夏季洪水泛滥,又能带来大量肥沃的泥土,基本不怎么需要人工施肥;再加上这里主要是平原,适合大面积种植,通夏季、通麦季稳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巨麦的最佳种植产地。当然了,这里一部分地区也种植稻米。巨麦产量大、品质高,是帝奥国出口外贸的重要经济来源。

  对于其他各国,这里就像一块肥肉,吸引力自然不用说,垂涎已久。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