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沙门江公
行程第四十二天,抵达沙门关。
天气已经热得有点难受了,在这几天成固一直躲在马车里,没敢出来。他越来越担心开山王的健康问题了,这一来一回的会盟长途路程,能受得了吗?但是这几天开山王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他那辆马车里,平时很少出来,也很少看到。即便看到,成固都能感觉到他气色不好,但还仍旧装作没事一样。成固暗暗感受到了身为国君的难处,好多时候身不由己。如果他是国君,肯定是做不到开山王那样,隐瞒着病情,强颜欢笑。他一次又一次地愈发佩服起他的祖父起来,甚至又想起了向树神祈祷的事情。
据麻陈君说,进入竹下国关西地区,气温会稍稍下降一些,因为那里的地势比巨麦平原高。好像是有这么一个说法,地势越高气温越低。这点成固深有体会,提山皇宫就是建在山顶的,比山下凉爽多了。
在沙门关,出示了通关牒文之后,竹下人放行了;竹下人的府守江以日竟然亲自来迎接,按照的是帝王的排仗,也是给足了面子。
所谓的帝王排仗,就是三十六个礼仪人员(包括礼仪官)、当地大部分较大的官员、鼓乐队一支、红毯入城。当然了迎接的地点是在城内,沙门关的城门往内的广场。因为是敌对国家,江以日只是携百官作揖,以示尊敬。尽管如此,这已经是最大限度的尊重了,足见其诚意。随后礼仪人员在队伍的前面跳起了舞,这让会盟使团的士兵们都懵了。跳的是标准的欢迎舞蹈,整齐优美,而又不失庄严。然后随着鼓乐响起,气氛十分和谐,好似有催眠作用一般,让人听了很舒服。如果不是要赶路的话,真想多停留一伙,好好享受一番。
这与麻陈君先前告诉成固的完全不一样啊!
成固正纳闷着,麻陈君偷偷告诉他,这很正常。首先这个江以日本身出身理宗世家,磊落城的名门望族,书香门第,族中官员广布竹下,这一套礼节,面子上的功夫,自然是熟悉;其次他是竹下国太子盖蒙的人,而盖蒙的势力主要是文官系统,政见偏保守,不仅更注重礼仪制度一些,而且也主张在战争之外树立竹下国“仁义”的形象;再次与这个江以日本身的施政特点也有关系,他主导接纳墨克难民,平等对待,收服了不少人心。
这个时候成固才注意到,除了江以日那两三百号官方迎接人员,还有不少“竹下国”百姓来围观。成固仔细观察了一下他们的肤色,有不少是肤色偏黑的,很可能是被江以日安顿好的墨克难民。这么说,江以日礼貌对待帝奥国会盟使团,也可能是做给这群人看的--让这些墨克难民能更安心地在沙门关定居。用心险恶,成固马上想到这个词。但没一会便又转念一想,其实这样对这些墨克难民不失是一种好的归宿。好歹他们遇到了一个稍微好点的父母官,不用再过流离失所的生活了。
竹下国之所以强大,不单纯是历史原因。人的因素可能更多的在里面,他们国内应该也不少人才吧。可能平时因为是敌对关系,帝奥国国内对竹下国的宣传总是负面的、贪婪的、愚蠢的,现在想想,其实未必。
江以日将会迎接他们,直到送出城。至于沙门郡其他路段,他还安排了一支三十多人的队伍,说是“护送”也好,“开道”也好,带他们出郡。
沙门关是出入关西地区的最重要的关口,坐落在边条山脉中部偏南,地理位置不亚于帝奥国的石壁城。虽然它没石壁城那么好的石壁险要,但只要驻守足够的兵力,防御还是非常牢固的。边条山脉是分隔关西地区与关东地区的界限,这里的山并不高,不算什么天险。尽管如此,竹下人还是沿着沙门关北面的边条山脉修建起几百公里的长城,对于防御边境他们还是很重视的。而这沙门关,相对较为雄伟一些,也有点气派。
成固认为竹下人修建沙门关,可能不是为了防帝奥人,因为如果帝奥人要入侵关西地区的话,直接打它旁边的长城就行了。虽然从目前来看,帝奥国是不可能“入侵”到竹下国的。他觉得可能真的是建来好看的,不过想想也不太对,说不定他们真的缺乏安全感也说不定。你想想啊,经常侵略别人的人,肯定害怕敌人报复,多造一些防御工事理所当然。
沙门郡被江以日治理得很好,从沿途看到的稍微“繁华”的景象可以看出来。成固感觉,这里的生活水平可能可以赶上战前的提京。据说沙门郡是关西地区排名前三的模范郡,对于竹下国是相当得重要。也难怪竹下国君隐德王盖乌斯会安排未来的接班人盖蒙的人,接手这里。
现在竹下国占据了大部分关东地区,谁扼守住了沙门关,可能就掌握了关东地区利益的话语权。成固是这么认为的,但是被麻陈君否定了,因为竹下国的实际政治环境要复杂得多。他们其实分了好几个派系,虽然暂时各个派系之间相安无事,但也难保将来会有冲突。
哦,顺便说一下,沙门郡守不是江以日。他真正的身份是琴丝府守,沙门郡只是他辖区之下的一个最重要的郡。
麻陈君告诉成固,关西地区是竹下国主要的农业区、矿场区,也是人口大区。竹下国经济最繁华地方主要在磊落城跟关西地区的主要郡县,而磊落城以西的叁带地区因为与游民部落的贸易也曾繁华过,但还是差很多,没那么稳定。背盟战争的用兵主要来自关西地区,其次是磊落城。而在两个世代为敌的国度,征战不断,这里的壮丁送去前线阵亡的也不少。所以这里的百姓会有所仇视帝奥人,大家务必提高警惕,千万不要被在沙门郡的遭遇迷惑。沙门郡在竹下国占领麦城后,与墨克人之间交流较多,所以对会盟使团要友好一些,但正统的竹下人可就不会这么客气了。
关东地区主要是山地地形,以大驿道灵台道为界限,北面是产粮大区,水源充足,南面则多山,土质不是很好,比较贫瘠;东面是巨麦平原,西面是盟约平原,确切地说盟约平原是高原--那里是各国将要会盟的地方。也是一百零六年前竹下国喜鹊王朝威瑞王吉伯景彻,在此号令各国会盟,结束百年竹麦战争的地方。
一百年啊,一百年,帝奥人复土的热情整整持续了一百年。
一百年啊,一百年,帝奥国将又再一次以战败国身份来到盟约平原。
一百年啊,一百年,帝奥人还需要多少个一百年才能摆脱这屈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