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十字路口很是繁忙,在听闻的印象中,它总是人来人往,密密麻麻的人群,特别是中午11点和下午4点,更是车流的高峰期,密密麻麻的人群更是数不胜数。
一句句细声话语随着雁群的迁徙渐渐传来,带来了不知何时有的这样一些传闻和解读的出现:人口的过度密集容易导致该地的交通事故发生。
那些传闻倒也是挺准确的,事实也确实如此,自我第一次听说那个地方的开始,它永远都分不开另外一个关键词:事故。凡是有关于介绍它的地方,都会连着顺带提上那边的交通事故。每年那里的交通事故也是频频出现,几乎占到了全市的一半,如此高发频繁的交通案件,渐渐的也引起了其他地方的不满,市民的意见投稿也渐渐变多。这也倒是引起了市政委的注意,要求当地交通部门严加管理,于是又播了几天的新闻,我们又得知,交通部门接到了指令,开始了他们的长期计划。
交通部门也付出了长期的努力:一边是加派人手,严抓案件,加大惩治力度;一边是当地调研、征询意见,向当地代表提案申请完善法律法规。按理来说,这种方案是很有效的,但却反常了,在这片地方却总是不见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始终居高不下,这使得当地的交通部门抓耳挠腮,不得休息。于是又有了一些传闻说:没办法,谁让这个十字路口沟通着那么多重要的地方呢?还更有一些传闻说:是过去这个镇子被建立以前,还是个小小村落的时候,在战争的年代被屠杀了许多村民,他们被集体埋葬在一块墓地,后来这块墓地已经不被大众所知,施工队便正巧将墓地这块作为了十字路口的交错中心。却也正巧是在施工队建立完之后不到半年,通过文献资料的报道才发现该地之下竟然是一个被掩埋深处的墓地。由此墓地的灵魂便在不断侵扰着十字路口的交通,由此才导致了如此频繁的案件……这当然是封建迷信、危言耸听了。不过到底是如何呢?
我有一位朋友,他倒是非常喜欢四处旅游,每次旅游完都想和我分享他的所见所闻。不过自从他跟我说了他上次旅游的所见所闻,我对那片地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他前两个星期到了那个地方旅游,本来的初衷和打算也是想好好见识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顺便了解一下那奇怪的十字路口。
不料人生地不熟,也许是因为出发之前没有做好准备。当地的口音和官方语言差异太大,导致他也难以与当地居民进行正常的沟通,问路便成了个难题。
而我们对于那片地区的了解并不算很多,只是偶尔从新闻上听到那里有一片十字路口,而十字路口经常发生许多重大的交通事故。
并且那片地区的官方地图也没有及时绘制出来,这也就导致去那边旅游的人基本上只能靠当地居民的指引。
于是他硬着头皮用他那蹩脚的方言口音与一位小孩进行沟通。据他回忆道,那个小孩很是无理,总是嘻嘻哈哈的嘲笑着他的口音,说他是“tuazi”(特殊语言,不必细究)。
不过他还是耐着性子,最后实在忍不住,用了一句当地的粗话吓住了那个小孩,没办法,他只好去让小孩去找父母。
跟着那位小孩,他见到了那个小孩的父母。他特意调查过,进入那片地区的民居前,要在主人的允许下,对着门槛鞠躬三下。(特殊习俗,不必深究)
于是他见到小孩的家时,先用当地方言询问了一下主人是否在家。他说着,却突然显出愤怒的神色,他说,当他询问主人是否在家时,他听到家中传出一声呵斥,大概的意思是指滚出去。
他耐着性子对主人家说,他是来这里到访的旅客,若是有什么冒犯之处,还请见谅。随后他便没有听到主人家再说什么,他眼前那空荡荡的房间中只剩下了寂静。
他说,他总觉得这户人家多少有点问题,所以他便直接开口向主人家询问十字路口的方向,他知道,这户人家应该对于他没有多大好意了。
那户人家语气倒是很干脆利落,直接对着他说,沿着河向东。
此后便没有了声响,硕大的房子间竟然没有了一丝人言细语,空气的风吹来吹响,牵动着门框上的风铃叮当作响,空灵的回响声伴随着这死沉沉的屋院,顿时让人浑身发颤。
此等氛围使得他觉得实在不该久留,道了谢便赶快急忙地走了。
奔着那东向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