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三年一统江山,你管朕叫傀儡昏君

第130章 百官入朝

  关中四州的战事平定后,齐军半数已经驻军边界,与藩王军相距不过五十里。

  李衡的诏令已经发布五日,依旧没有得到越王李瓒的回复。

  藩王之间,各怀异心。

  为了关中稳定,李衡不得不防。

  李瓒好不容易将战线推进到关外,却不料被李衡抢先一步收复凌阳。

  无论如何,李衡都是大齐的正统皇帝。

  但李瓒有一个可以推翻李衡的理由。

  当年李衡之所以能够成为大齐皇帝,就是陆晟一手将其捧上高位。陆晟乃大齐奸佞,既然陆晟已亡,那李衡这个皇帝是否算是正统?

  当年陆晟位高权重独揽朝堂,扶持了李衡这个“傀儡皇帝”,没想到今日所谓的傀儡,竟能够率军攻入凌阳。

  当初李衡逃出凌阳城时,身旁不过荆轲一人,找到夏州黄文敬后,才得到第一支属于自己的部众。

  身处淮江的李瓒,怎么也不可能想到,阻挡他入关中的人,恰恰那个不起眼的傀儡皇帝。

  如今陆晟已死,燕国灭亡,大齐十九州表面上重归一统,实则暗流涌动,各地仍有不少流寇作乱,想要建立太平盛世,任重而道远。

  不管越王李瓒是和是战,李衡都已经做好准备。

  收复凌阳后,李衡做的第二件事,便是笼络民心。

  待各项事务处理完毕后,李衡立即诏令天下,开仓放粮,安抚百姓。

  关中虽富庶,但经不住陆晟多番压制,百姓们饱受摧残。

  乱世当中,百姓的物质需求是极为简单的,只为求温饱。

  齐军收复关中时,对百姓秋毫无犯,已经笼络了民心,如今圣上颁布诏令,开仓赈灾,如此一来,定武皇帝在百姓心目中,如同神明一般。

  不仅是百姓,齐军将士,也对李衡五体投地。

  早在攻打凌阳时,李衡便身先士卒,永远冲在士兵们的最前方,即便是身上多处负伤,依旧毫不退却。

  皇上李衡的护体神功,士兵们看得一清二楚,特别是在千秋宫时,明明长剑已经刺进他的身体,但李衡却是能够安然无事。

  “大齐定武皇帝乃天命之子,不灭之躯,大齐之正统。”

  “定武年,天下太平。”

  如此宣传口号,开始从凌阳传遍到关中各地。

  而在关北,除了夏州与合州外,大齐皇帝的威名并没有广传。

  在大齐境内,旧贵族的势力从来没有被根除。

  如今朝中的臣子,也大多是门阀子弟,甚至包括从夏州来的臣子班底。

  接下来,只有提拔一大批寒门子弟,才能维持大齐在中央与地方的统治。

  经历数月的惨烈战事,北方六州豪族势力已经大洗牌,大部分权力能够掌控在大齐皇帝手中。

  但是越往南走,大齐对地方的控制就越弱。

  比如幽州南边的冀州,先前投靠陆晟大燕,但数月的战事中,都没有加入与齐军的对抗。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农民军进入冀州,让冀州军根本无暇增援关中。

  齐军收复凌阳的第十日。

  李衡终于有时间亲自处理众多事务

  阔别数日,李衡再度上朝。

  此刻朝堂上,新组建的官员班底,分成了两派。

  一派是随李衡从夏州一路收复凌阳,且完全忠诚于李衡的文武官员。

  而另一派,就是魏忠贤所代表的燕国旧官僚,其中也包括关中门阀士族。

  李衡身穿黄袍,缓缓走上皇位。

  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身为皇帝为百官所跪拜。

  “吾皇万岁!”

  群臣跪地。

  “平身。”

  李衡的声音不高,却透露出几分威严。

  群臣皆低着头,毕恭毕敬。

  大齐光复不久,无论是中央与地方,都有非常多的政务需要处理。

  几天过后,大臣向李衡禀报如今齐国状况。

  政局上,大齐已经慢慢恢复稳定。

  关中是整个大齐的根基,只要保住关中不乱,天下便可慢慢平定。

  “藩王军已经往后撤离三十余里,似乎有停战意愿,但仍未向凌阳投来朝见信。”

  传来朝见信,就足以证明李瓒不想谋反。

  但李瓒的有心拖延,不免让人产生怀疑。

  即便是藩王军撤兵,退出前线对峙,也在暗示藩王暂且不与朝廷发生战事。

  只要青州以及淮江北部的各州府,没有重回朝廷控制,双方仍是剑拔弩张。

  军事上,目前大齐已经逃离困境。

  中原已无战事。

  北面合州以及夏州,如往常一般要防备巴泽部落的南下侵扰。

  即便合州经历了数月的战事,但作为北境粮仓,仍然有不错的收成,齐军就是依靠合州的存粮,成功一路南下收复关中。

  北面没有太大的威胁,更大的隐患除了越王外,还有大齐西面的楚国。

  早在十日前,便有边境士兵禀报,小部队楚军进入齐国境内,但没有发动进攻,不知有何目的。

  除此之外,双方数月里,也发生了几次小规模的交战,但大多没有血战到底,都是双方各退一步。

  西楚早已经没有当年的侵略架势,归其原因,无非就是因为楚国也同样陷入内乱之中。

  楚国如今的状况,甚至比一个月前的大齐更为糟糕。

  目前能够威胁大齐统治根基的,或许就是西楚以及越王李瓒。

  军事上尚且稳定,而大齐在经济上,基本陷入崩盘。

  战争导致壮丁减少,赋税也随之消减。

  大齐的贵族门阀,是不需要向朝廷交税的,故此国家的赋税,无疑是落在了百姓头上

  朝廷的税收财政,仍需要魏忠贤及其亲信处理。

  先前魏忠贤之所以能被陆晟信任,就是因为魏忠贤的搞钱能力太强。

  在其颁布的法令下,增收了部分商业税等等,又适度增长了农税,也就是说税收增多了,但百姓数量减少了,只能缓解一时之急。

  魏忠贤的治理下,也不怎么敢对大齐的贵族阶层动手。

  增加的苛捐杂税,全部落在了普通底层百姓头上。

  即便如此,在燕国腐败的朝廷下,国库依旧所剩无几。

  这一条方法,对于刚稳定下来的大齐而言,完全不适用。

  更多的赋税,只会导致更多的农民起义。

  此刻在李衡的脑海中,突然闪过许多熟知的历史片段。

  不得民心的朝廷,早晚会灭亡。

  李衡果断下令,减少各类赋税,将大齐盐矿铁矿铸币全部收归朝廷所有,接下来,是时候好好利用那一千万两……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