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59年8月19日(农历7月16日),子夜时分,一个黝黑而又丑陋的婴儿诞生了。当时皓月当空,银白的月光酒进室内。一对夫妻借助皎洁的月光兴高采烈的观赏着他们的作品一一那个刚刚来到人间的男婴,也就是默岩。
这对夫妻一一让我描述一下:男的当时二十七岁,瘦高身材,长方脸上挂着两道浓黑的剑眉,浓眉下嵌着一双黑亮的眼睛。显得炯炯有神又有点恶眉厉目。女的有点矮胖,当时二十二岁。她皮肤白皙,面色红润,说话声音宏亮。
这是他们的第二个人孩子。老大是个女孩,乳名桂琴。这第二个叫什么呢?看着外面银白皓洁的月亮,又时逢秋初季节,丈夫虽口说道:“叫桂秋吧!”可能寓义秋之珍贵吧!
从此,这个乳名桂秋的孩子就存在于那个时代的天地之间了。
童年是短暂的,它只是人生的一个黎明。童年是幸福的,因为这个阶段的的孩子无忧无虑,更是无知。默岩的童年同样有着幸福的记忆,但也有屈辱的伤痛,幼小的心灵,有时感觉受伤的隐痛!
几件琐事,在心中留下印记,有时历历在目。
据默岩的母亲讲,他幼小时候身体羸弱,虽然不是多病,但也不是很康健。到四五岁的时候才会走路。他行动迟缓,思维也显得迟钝。表面看有些傻。记得有一次,他和几个伙伴玩打仗,其中一个人就说:“我不和他一伙,他太傻了吧唧,都好几岁了还不会走!”有些呆滞而且嘴拙的默岩面对他人的贬斥却没有一言反驳,只是默默的承受。但他的话,却一直烙在他幼小的心灵,使他终生不忘,直到现在。讽刺的是,那个贬斥他的人,因为年轻的时候酗酒成瘾,老早半身不遂了。现在有腿不能走路,有嘴不能讲话,整日坐在家中大门口,两只圆圆的无神的眼睛,呆望着行人。需要说明一点:成人以后,默岩和他的关系并不错,而且两人曾有过友谊。
再有一件事,也让他终生不忘。上世纪60年代,农村是人民公社时代。那时村里叫大队,大队下设几个小队。生产队时期,农村没钱买化肥,大都使用农家肥。例如猪粪、人粪尿等。每个生产队都配有专门到各家各户收集人粪尿的人员,他们用专门的粪桶和尿桶,把粪尿收集起来,再放到一个大的场地集中发酵,留作种田使用。使用农家肥种的禾苗,黝黑茁壮,粮食产量特高。说远了。我说这么多,只想让诸公了解那个时代背景。我们那个生产队收集粪尿的人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光棍汉。他身材矮小,小头小脸,在当时也不是很机灵的人。那天他到我家收集粪尿,收完了给粪票。那粪票有的是伍分,有的是拾分,还有的是贰分,还有的是壹分。他给了默岩三张粪票后考问道:“这是伍分,这是叁分,这是贰分,这几张加在一起是多少分啊?”默岩看了几眼,心中紧张,竞没回答出来。那个挑粪员看了看他,一脸讥讽的冷笑。后来见到默岩的母亲,他指着默岩说:“你这儿子,比福来不强哪去!”说完笑着走了。母亲哑口无言,默岩哑口无言。但那句“你这儿子,比福来不强哪去!”却深深的烙在他的心灵中!(福来,是我村有名的傻子。不但傻,而且严重癫痫病)
还有一事,如在昨天。村中有个乳名叫四铁的同龄人,平时老是欺辱默岩。语言挑斗,行动骚扰,很是烦人。有一天,他实在法忍受,终于动手打了他一拳。四铁一下子哭了,跑回家中。默岩也没有理会,继续在外面玩。他坐在地上,和伙伴们玩游戏。这时,实然一个大人站在他身旁,扯着他的头发阴阴的问道:“你打四铁了?”默岩抬头一看,是四铁的大哥李矮。他身材矮小,但毕竟是大人。
“谁让他老欺负我!”默岩争辩道。
“他欺负你?他那么小欺负你?”李矮喝道。同时使劲扯他的头发。
“你还敢打他吗?还敢吗?”李矮用手扯着默岩的头发,把他从地上拉起,同时用脚踹他屁股。
默岩注视着他。他知道,李矮在他面前是强大的,他干不过他,只能听任他的责罚和辱没。他想抗争,但抗争的结果是挨更多的打骂。
现在想来,他之以敢这样对默岩,是因为他觉得默岩的父亲老实可欺,又常年在外做工,家中又无强硬的兄弟们。家长软弱,孩儿受凌辱;国家软弱国民受戕害。家国同理啊!
B.
当然,童年也有幸福的记忆,也有被呵护的温暖。
同村中给默岩保护最多的是李铁。他比默岩大四岁。身体黝黑,性情强悍。有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气。见谁欺负默岩,要么语言相助,要么行动相帮。他带着默岩一起到河边割草拾柴,默岩是左撇子,用不好右手用的镰刀,所以割的很慢。李铁一筐割满了,可他还是一筐底。这时李铁就帮他割,让他筐里的柴草也不太少。夏天的晚上,李铁邀请默岩和其他几个伙伴到他家居住,給他们讲他从书中看来的故事。
后来,他们关系疏远了。一是因为彼此都长的了,各自走上了各自的生活轨迹,二是因为李铁喜欢默岩的姐姐,可他姐姐却不喜欢他。隔膜愈多,关系愈疏远了。幼儿时的密友,成年人以后,成了互不往来的路人!这是人生的悲哀!
再有给他温暖最多,令他久久不忘的就是他舅舅家的表兄庞天。庞天比默岩大五岁。默岩小的时候总在舅舅家住。庞天总带着默岩一起玩。热情的关怀,体贴的呵护,让默岩温暖至今。他们白天一起下河洗澡,晚上同盖一个被子入睡安眠。
一件小事,历历在目,如同昨日。炎热的夏天,庞天同几个伙伴在三里河的石桥下摸螃蟹。他们光着身子用劲的摸着,默岩在岸上使劲地看着。终于表兄摸到了一只螃蟹,他高兴得在水中跳起来,不住的叫喊:“抓到了,我抓到一只大螃蟹!”
天快黑了,上了岸,拎着那只螃蟹往家走。到家后,舅妈把螃蟹洗净,用锅煎了,很快,那只螃蟹变成红彤彤一块。舅妈送给默岩,掰给他吃,默岩笨拙的吃着,可他的表兄,却微笑着看默岩进食美味。笑得亲切,笑得自然,笑得感人肺腑!
就这样,在默岩的记忆中,童年有过屈辱的眼泪和辛酸,也有过被爱的幸福和快乐。童年是短暂的,它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屈辱也好,快乐也罢,人终究是要成长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二.开蒙与展露的少年
A.
在默岩十岁的时候,应该是1969年,他开始上小学了。这么晚上学,大概有如下原因:一是,这孩子看着比较傻,比较笨,智力发育迟缓;二是,家长没文化,对孩子上学没有引起重视;三是,那个年代就这样,很多家长都是孩子十多岁了才把孩子送入学校。
对于上学,小默岩还是有些思想和行动的准备的。邻居有个乳名叫九存的伙伴比他长一岁,所以早他一年上学。默岩问九存上学老师考什么。他告诉他说,让你数数,从一数到一百,能数完老师就收下你,不能数下来,老师就不要你。
于是默岩就练习数数,从一数到十,再数到二十,一直练着数到一百。等到上学的时候,他已经熟练的数到好几百了。
记得那时是新年后正月十六开学,默岩背着母亲亲手做的书包,和邻居的九存一起怯生生的走进村中的小学堂。九存指着一间房屋说:那就是办公室,你进去吧。说完,他就走进了教室。
默岩小心翼翼的走进办公室。
接待新生的老师是位女性。她那时二十多当,乌黑的头发,黄白的圆脸上嵌着一双黑而亮的大眼睛。她神情严肃,说话音色悦耳动听。
默岩顺利的通过了测试。也就是说从那天开始,他成了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他的学生生涯从那天开始了。
那个女教师就成了他第一个老师一一启蒙老师。
入学以后,也没有正式排位,默岩被安排在北排最后一位。和他同位的是个哥子很大,头很大,眼睛很大但浑浊无光呆滞无神的人。他就是本村有名的傻子一一福来。据说他以前并不傻,是因为小时犯癫痫病时抽傻的。他年龄比默岩大,上了好几年一年级,是老留级生。现在,把默岩和他安在同一位,而且还是最后一位,是不是老师觉得这个默岩和福来半斤八两,相差无几呢?也许是吧,早就有人断言,他和褔来差不多呀!
第一节语文课。老师先教汉字的笔画名称。什么:点,横,竖,撇,之类。教完了,老师指名学生读。先前几个学生读得都很正确。后来叫到福来。
“于福来,你读一下”老师站在黑板前,叫道。
于福来晃晃悠悠的站起来。
老师用教棍指着黑板上的一个“丶”问道:“这念什么?”
于福来瞪着两只茫然困惑的眼睛,憋了好半天,张口叫道:“错!”
教室引起哄笑。
老师长叹一声,摆手没好气的说道:“你快坐下吧!”
于福来晃晃悠悠的又坐下。老师下一个点名的自然是默岩,他比于福来强点吗?
B.
默岩站起来,虽有些紧张,但顺利的续完那些笔画名称。看来,他和福来不是一个等级。
过了三个月,那个女老师突然不见了,接之而来的是个二十多岁的男老师。后来听说先前的女老师是个代课的,给这个男老师代课,现在他来了,她也就走了。在默岩的记忆里,她是个美丽温婉,说话悦耳动听的老师。
别了,美丽而又说话悦耳动听的老师!
新来的老师姓解。浓黑的头发留着背头。长方脸,高鼻梁,一双不大的眼睛炯炯有神。整体给人一种严肃威严的感觉。学生们都怕他,因为谁做错了事他要惩罚的,脱了鞋用鞋底打屁股的那种惩罚。他写的汉字非常工整,一笔一画四四方方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们羡慕不已可又感叹不能超越。他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尤其在思想道德和安全教育方面。
两件事让默岩记忆犹新。
记得一个炎热的夏天,孩子们热得汗流浃背。当时正值午休,下午三点半上课。于是年级高的同学就提议到河里洗澡。他的提议很快得到很多男孩子的响应,当然也得到默岩的响应。于是,他们一行十几个人就悄悄走出学校,向村外跑去。
村子东南方有条小河,叫三里河。河水清冽甘甜。这条小河是邻近几个村子孩子们的也是成年人的乐园。每当夏季,中午饭后或者晚饭后,会有很多成年男人和孩子到河中洗澡游泳。据说这条小河很有讲究,它是受过皇封的。唐朝时李世民东征到此,人困马乏,将士们饥渴难忍,又找不到水源。大家焦虑万分又毫无办法。看着将士们饥渴难耐的样子,看着战马渴得不住嘶鸣,唐皇李世民急了,他翻身上马,手持一杆铁枪,跑到一个高地,站稳,然后用足平生力气,连戳三枪。奇迹发生了一一在他脚下竞冒出了三眼汩汩的泉水!
看着这清澈凉爽的泉水,将士们欣喜若狂,连呼万岁。然后,他们畅饮,喂马,洗澡,尽情享受这泉水的乐趣。
李世民骑在马上,立在高处,看着这三眼泉水愈涌愈大,很快就汇成了一条小河。
他哈哈大笑,随口说道:
“此河就叫铜帮铁底饮马河了!”
这是传说佳话,无从考让的。
孩子的很快跑到河边,胡乱的脱光衣服,赤裸着身子跳入河中。
默岩也慢慢的走入河中,和大家一样,在水中享受着清凉。洗着,游着,泼水仗,大家玩得不亦乐乎!可是,忘记了时间。当他们感觉到的时候已经晚了。
赶快上岸穿上衣服,急忙往学校跑。可是,当他们跑到学校门口时都站住了,傻眼了。只见解老师,倒背着手,威严的伫立在门口。
大家心里明白,这顿惩罚是无可避免了!
“都进来,站到门前立好,没我的允许谁也不许动!”解老师厉声说道。
大家纷纷进来,站成一排面朝南立得笔直。
“你们怕热是吧?今天我就晒晒你们,看你们谁受不了!”
大家不敢出声,默默的在太阳下晒着。当时正是伏天,虽说已是下午四点左右,但天空万里无云,太阳毒辣辣的如同火球,炙烤着大地,也炙烤着默岩他们。很快,不过十分钟,他的已经浑身冒油了。
解老师从教室出来,来到他们面前,问道:“怎么样?热吗?”
谁也不敢回答。教室里的那些女生和没有和他们去洗澡的胆小的男生都在隔窗暗笑,他们很是幸灾乐祸。
太阳依然很毒。解老师看着他们一个个的狼狈象,随后说道:“都进去。不许上位,在前面立好!”还是严厉的语气。其实,他并没有让孩子们在烈日下晒很长时间,可能他也怕把孩子们晒坏了吧,只是象征性的惩罚。
默岩他们进了教室。大点的孩子们都知道,挨晒的惩罚熬过了,但还有被打屁股的惩罚一一解老师的鞋底很硬的。
老师给其他学生布置好作业,然后就专们来处理他们。他问谁带的头,没人作声。他气急败坏,脱下鞋子再问:“谁带的头?老实承认还好说,如果不承认……”他扬了扬鞋子。
终于,那个带头的学生迫于压力还是承认了。出人预料的是老师并没有用鞋底打他,而是向大家讲了很多道理。主要意思是夏季洗澡很危险,弄不好丢了性命。他讲前几年就有人因到河中洗澡被水淹死了。
老师最后说:“现在你们给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到河中洗澡了。一个个来。如果再犯,必定不饶你们。”
这场风波总算过去了,默岩暗自庆幸,自己没被打屁股。
但下一个事件能避免挨打吗?
那是一个春天的星期天的上午,同村的伙伴默岩上一年级的同学乳名叫三强的跟他说:“你想看小人书吗?”(小人书就是连环画,一般都是64开大小,每页上面大部分是图画,下面是与图画内容相关的文字说明。都是连环故事,看起来很有趣味。)
默岩说:“想看,哪有?”
他神秘的说:“有个地方有的是,你敢去拿吗?”
默岩急切的问:“哪里?”
他说:“北厂子。”
他说的北厂子就是默岩他们村北面的第三造纸厂。
默岩问:“那里怎么会有小人书?”
三强说:“北厂子有很多废纸边,纸边里有很多书。有大书,还有小人书。都是造纸用的。”
至于为什么把那些书当成纸边,绞碎了做成纸浆来造纸他们是不得而知,也不想知道。他们想知道的是怎么样得到那些小人书。
“你说怎么能弄到呢?”默岩问。
三强说:“听说那些纸边就放在外面,拿雨布盖着,只要我们钻过一道铁蒺藜就能拿到很多好看的书。”
默岩问:“没人看着吗?”
三强说:“中午看着的人吃饭,吃完饭还睡午觉。我们那时偷偷进去,准成。小民告诉我的,他就这样干过,拿了好几本书。”
说干就干。于是三强和默岩没有吃午饭就各背着一个筐,拿着镰刀,这天中午就出发了。他们往北走着,心中充满成功的渴望与兴奋。可是当他们回头时,一个不祥的征兆出现了一一那个叫九存的同学远远的跟着他们。
“他怎么来了?他可妨人了。”三强嘀咕着,“这事准不顺当。”
默岩看了看远远跟着的九存,安慰三强说:“让跟着吧,他怎么会妨人呢?”
没办法,他们继续前行。
很快就到了造纸厂南面。当时造纸厂没有垒围墙,周围只用铁丝网也就是铁蒺藜围起来。铁蒺藜里面有小山式的一堆东西,被雨布蒙着,那就是纸边,造纸的原料。据说里面有很多好看的书。
他们蹲在铁蒺藜下面,窃视里面没人,就拔开铁丝网,钻了进去。迅速走到纸边堆旁,扒开雨布,里面竞然都是新书一一大书,小人书,还有报纸。他们如获至宝,没有怎么选择,胡乱的拿了几本装入筐中。默岩还拿了一本大书,红封面的。这时,心跳得厉害,唯恐被人发现。他们急忙往外走。可这时九存也来了,看他们都拿了书,也急忙钻进去。不管他了,他们俩背着筐往家走。
正走着,忽听后面一声大喝:“站住,把东西放下!”
他们回头一看,见厂里的两个警卫员正喝斥着九存。
九存被抓住了,东西被没收,一个警卫把他扭送到厂里,另一个来追他们。
他们俩没命的跑。看来九存真妨人,不但自己被抓,还连累他们。不想这些,使动跑。后面的警卫边跑边喊:“站住,把东西放下,你们跑不了!”
只管跑,不顾一切的跑。进了村子,他们跑进一户人家,躲进厕所里。
蹲着,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听外面的动静。
听到外面有人说话,找他们。过了好长时间,外面没动静了,他们才偷偷钻出来,往家走。
虽然脱险了,但是九存被抓了,肯定说出他们。明天上学,厂子一定找到学校,解老师那一关可怎么过呀!
嗨,九存真妨人!
C.
第二天,默岩硬着头皮上学来了。他知道躲不过解老师的暴风骤雨。三强没上学,他让人请假,说自己病了。看来,他要单独承受解老师的惩罚了。
上午上课了,没事。但默岩心里忐忑不安。下午上课了,还没事。默岩更加忐忑不安。他觉得解老师那双锐利的眼晴,就如一双钢针,扎得他心痛。放学了,大家收拾书包,跑出教室。这时解老师走到默岩面前,说道:“你跟我到办公室去!”
该来的还是来了。
默岩低着头,跟老师来到办公室。
老师坐好,双眼盯着他好一会儿,才问:“昨天干什么了?老实说。”
默岩本来胆小,见老师这样更害怕,他不由的哆嗦起来。
见他这样,解老师厉声斥道:“哆嗦管什么用?早知这样,别做坏事!快说,做什么了?”
默岩只好说了事情的经过。
“偷书,到厂子去偷,好大的胆子!你知道这违法吗?”
默岩低着头,不敢言语。
“今天你敢偷几本书,明天你就敢偷别的东西。以小引大,你就成了贼,最后被关进监狱,成为罪人,那你这一生就完了,你知道吗?”
他依然低头不语。
见他不言语,解老师更加生气,大声说道:“把手伸出来!”
默岩乖乖的伸出双手。解老师手拿教鞭,问道:“哪只手偷书了?是这只吗?”说着,啪啪两下,抽在手心。
默岩一阵巨痛。
“还是这只手啊?”说完,又是啪啪啪两下。
默岩不敢叫,也不敢哭,更不敢把手缩回。
“知道为啥打你吗?”
“知道。”
“为啥?”
“我偷了厂子的东西。”
“以后还敢吗?”说完又是一教鞭击在手心。
“不敢了!”
“有记心吗?”又是一教鞭。
“有!”默岩的泪水要流出来了。
这顿惩戒总算结束了。老师又讲了很多道理。最后才说:“把拿的书,明夭带学校来,学校要归还厂子。”
他连忙称是。
对默岩来讲,这扬风暴过去了。虽然受到了老师的责罚,但他不必再担惊恐惧了。第二天,他把偷来的几本书交到了学校,自己却留下两本。他觉得那书太好了,自己冒险偷来了,怎么能都交回去?好在老师并不知道他偷了几本书。
谁能知道,就是那两本书,竟是引默岩入文学殿堂的最小的阶石。
关于解老师,我们评价他呢?他是一个乡村的民办老师,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只是一个有一定文化的农村青年。但他对教师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的教育严肃认真。仅管他的教育方式方法并不符合现代的教育理念,存在体罚甚至严重体罚的的现象,但他有一腔教育者正直热忱的热血。责之严,是因为爱之深。这是那个时代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特点。仅管有弊病,但却能被当时的学生和家长认可。解老师,是个好老师,教学一丝不苟,对学生人品的塑造更是严格不怠。可是就是这样一位老师,并没有在教师行业修成正果。也就是说,他没有成为正式的拿国家工资的公办教师。不知什么原因,他脱离了教师行业。最后回家务农,老死家中。
解老师在默岩心中是永垂不朽的,在所有有良知的学生心中是永垂不朽的!
怎么看待自己偷书的行为呢
小时候的默岩对自己偷书行为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偷书的动机是想看书,从书中看到广阔的世界和历史故事。因些,他没觉得自己是贼。现在看来,我们也似乎能对他们那时的作为找到和理性。因为那时文化荒芜,精神食粮极度贫泛,孩子们除了枯燥的两个语文数学课本,根本没有课外读物。当时看到有人有小人书看,他们十分羡慕。后来听说能找到好多小人书,如饥似渴的阅读欲望强烈的冲击他们,所以,忘乎所以,斗胆去偷。可以说,正是那些被当作纸边做为造纸原料的小人书把默岩引入文学的大门。
当然,老师的惩戒是对的。窃书虽然不能算偷,但窃比偷更严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么君子爱书,取之更应有道。
行为的动机是没错,行为本身是错的。
D.
就这样,默岩跟解老师上完了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应该说明一下,这段时间不是两年而是三年。默岩留级了吗?是留级了,但那是所有人都留级。不知什么原因,那年一年级学生都没让升二年级。就这样,由一年级到二年级,他上了三年,也就是说,他十一岁还上一年级。
上三年级的时候,一个新老师出现了。她是个女老师,姓卢,在默岩的记忆里,她是个美丽而又有些性情急躁甚至暴躁的老师。
她中上等身材,虽说不上婷婷玉立,但也算苗条优美。尤其她走起路来挺胸昂头,阔步则健,频有青年男子之风。
记得有一次数学课上,她不厌其烦的讲完课,然后让学生做作业。做完以后就把作业交上。她就在讲桌上判作业,学生们在座位上看书。这时,默岩偷偷的看着老师一一见她看着学生们的作业,开始还算平静,可是虽着时间的推移她的情绪就不平静了。感觉她的脸由白变红,由红变紫,胸口起伏,嘴里慨叹不止。然后,她终于控制不住,大发雷霆的说:“你们把作业拿回去,重做!”说完,她举起作业本,使劲的扔到地下。
学生们急忙站起身,到地下找自己的作业本。拿到本一看,上面是一道道鲜红的差号。
“我这么讲,反复强调,你们还做错,没脑筋吗?”她声音高亢,脸色通红,有些气急败坏。
学生们不敢言语,只好各自下位从地下找回自己的作业本,查询改正。
但她是有才华的,也有女老师特有的温柔。记得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