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他诽谤我啊
“嗯?我睡了多久了?这一觉睡得真舒服啊!”
“不好!”公冶宏志猛地惊醒,刚杀完人,怎么敢在家里睡觉,怎么睡得着觉!满心的懊恼!
看窗外天已经大亮了!这是什么时候了?
刚想起身,发现自己被五花大绑着!谁把自己绑在床上!!!自己怎么一点警觉性都没有!要是真有歹心,小命早就没了!
看着桌子上的包袱好像被人翻过,也不知道财物还在不在,突然有种为人做嫁衣的感觉。
公冶宏志并没有大喊大叫,生怕别人发现自己醒了,活动了一下手脚。发现绑手脚的扣儿,越挣扎越紧,所以放弃了挣扎。
转而看向身边。寻找可以利用的东西,来解开绳子。但是环顾四周,突然想起,小时候总是害怕,母亲在床头嵌入了一把用来辟邪的匕首。
那个时候睡不着觉,还常常拿出来戏耍,总幻想着做一名运筹帷幄的儒将。
如今早已物是人非,别说儒将了,三十岁了马都没骑过几回。
杀了院子里的那几个人,还是凭借偷袭,就这还差点没把自己累死。真要是上了战场,怕也是炮灰一样的东西吧。
公冶宏志心里想着事儿,但是手上的动作一点不慢,“找到了!”不由心中一喜,轻轻的拿着匕首割断了绑住双手和双脚的麻绳。
期间,不敢发出一点声音,生怕外面的人警觉。
轻手轻脚的下了床,走到窗边向外面望去。
这窗户用的是明瓦,并不如玻璃一样透明,但是明明外面天空大亮,屋里依旧像黄昏一样,可是相对于其他人家的纸窗已经有很好的采光了。
可是即便如此也是看不清楚院子里的情况,只好慢慢推开一道缝隙,继续向外面盯着。
直到公冶宏志的脚都站麻了,也没有看见院子里有什么身影,静悄悄的连一点声音都没有。
“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了,得赶紧走!”
收拾起桌上的行囊,里面的银子确实全没了。
这天杀的恶贼!哪怕给我留下一点也好啊!
幸好宝剑和身上的金子,没有被拿走,这给公冶宏志的留下了的一点闯出去的信心。
收拾好东西,看见地上的《尚书》,上前捡了起来,拍了拍尘土,想了想一切都是由它而起,也带上吧。
轻推开门,向着大门走去,并没有看见院子里有人,说明对方也不想把事情闹大,所以坊里的其他人并不知晓昨天发生的事情。
想到这,公冶宏志心里松了一大口气,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公冶宏志这个宅子,是个二进院,坐北朝南,大门冲着池塘,后面的小门冲着马路。因此即使昨天晚上发生那样的事情,公冶宏志宁可走大门,也不想从后门逃走。
出了垂花门,这才发现昨天走得急,大门根本就没有关,所以给了贼人可乘之机。
这么想来,那个贼人应该就是左右邻居家的人了。
也是了,昨天晚上那么吵闹,左右邻居家里值夜的人肯定听到了什么。
公冶宏志脑子里也管不了其他,现在就一心想要悄悄的逃离这个地方。
沿着池塘的栅栏,向坊门走去,这条小路有点绕,但是胜在僻静。更何况现在日头这么高了,坊里的人也该下田劳作了。
快步走到坊门,发现坊门并没有开,正心生疑惑,忽听有人喝到:“秀才公,这么着急要去哪啊!”
只见来人:头里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扭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落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谁人看了都得称赞道:好一个威武大汉!
看他手里提着的八尺齐眉棍,身后跟着一群人。
公冶宏志就知道今天铁定是栽了,对付他一个文弱书生,哪用这么多人啊。就是站在前面的王三,就能一只手戏耍自己,听说之前还做过玄武卫的把总,契丹铁骑都杀过不下一手之数。
因为得罪了人,一气之下挂职回家。
算了,遇到他,重开游戏吧!
看公冶宏志愣在原地,半天不开口,这大汉又逼问道:“有人说你,一夜连杀家里奴仆四口人!尸体摆满了院子!是也不是!”
“定是偷钱的那个小贼!”公冶宏志心中暗恨,你偷完钱就走好了,还要在背后散布谣言,坏我名声,这叫我如何是好!
“就算我今天,命丧当场也决不让你好过!”
打定主意后,公冶宏志只盯着王三开口道:“王三哥好没道理,有人说就一定是真的吗?你宁可相信小人的背后之言,也不肯相信我一个秀才吗?”
“不要顾左右而言他,我就问你是也不是,你们这些读书人没一个好东西!”很明显王三之前是受过读书人苦,所以对读书人有很深的偏见。
“王三哥,我知道你平日就看我不顺眼!但是像这样杀头的事情可不敢乱说!我有没有杀人,你半夜去看的时候不都知道了吗?哪用假托他人之后说些污蔑我的话!还用得着我多说什么!”
公冶宏志好像是被气得不轻,双手紧紧握拳,怒目而视,但是却在竭力的压制自己。
“什么半夜?”王三被突如其来的反问噎住了话头,“我根本就没去过你的院子,是别人说的!想来这种事情也不会有人敢来诬陷你!”
“你不就敢吗!”公冶宏志喝断王三的话,冲着坊里的其他邻居大声说道:“昨夜,我家中失窃!恶贼入宅后,连杀我府上四名奴仆,我也被蒙翻了绑在床上!
诸位,咱们坊的栅栏修得这么高,少有强人能悄无声的进来。此事必是坊内之人所为!而坊内之人谁有这个能力,谁又有能力觊觎我的家财!又是谁提前得到消息,拦着我不让我去报官!”
“糟了!我成坏人了!”王三心里大骂,这读书人嘴,真是能混淆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