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覆魏,从武川开始

第34章 宵禁

覆魏,从武川开始 云雾隐 2732 2024-11-15 06:56

  楼毅绷紧着的身体,因急着站起,被身前的桌子阻挡了一下,差点栽倒。

  幸有杨均在旁边眼疾手快,一把搀扶住了楼毅,才使后者站稳了身子。

  杨均的眼睛微眯,看着楼毅动作如此紧张,虽不清楚那管家口中的“石元”是何人,却也知道其身份不简单。

  楼毅定了定神,脸上虽恢复了平静,但黝黑的脸上里仍透着一丝红晕,显然内心尚未完全镇定下来。

  “在哪里不见的?如此多的家丁和随从,都是干什么吃的!”

  楼毅的声音有些颤抖,语气却已经十分严厉。

  “石元他、他说想出去街上看看,老奴心里想,左右有老奴和家丁们跟着,不会有事的,可一转眼的功夫就……”

  没等老管家说完,楼毅便将一盏精美的酒杯摔碎在地上,然后厉声打断了老管家的话。

  “那还等什么,还不快派人去找!”

  一时间,本来还在院中侍候客人的大部分家丁,在老管家的带领下,一起去到了街上,寻觅起石元的身影来。

  “楼公,这石元是?”

  楼毅听到杨均开口,才想起身边这位的重要性。对方是武川镇的镇将兼司首,没有人比他在武川更有影响力。

  “杨府司,不要问了,麻烦你也赶忙派人去寻。如若这石元丢了,我们恐怕都脱不了干系了……”

  听着楼毅的话,杨均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立刻发令道:“宇文拓海,你立刻去通知呼延徙,命镇戍军守城官兵封锁所有城门,不准放出一个人去!”

  “喏!”

  宇文拓海领命,起身赶忙去通知呼延徙。

  “齐松、徐宁,你二人立刻派遣武威军精锐士卒,在武川镇内外仔细搜查,争取尽快找到这孩子的踪迹或线索。”

  “喏!”“喏!”

  二人同样领命,一同回营带兵。

  说罢,杨均又命人去叫来府衙中的画师,让画师按照楼公的描述,绘制了石元的画卷,给武威军的士卒们拿着画卷去寻人。

  此时时辰已近戌时,天色逐渐暗了下来,找人便更加困难起来。

  齐松带着几队兵马在城外搜索,徐宁则带着先锋营的士卒们,在城内的各处街道和民居里,开始查找起孩子的身影来。

  由于事发紧急,画卷有限,徐宁只能将画卷给士卒们一一传阅一遍,凭记忆去辨认,这无形间也提高了找寻的难度。

  徐宁首先查找的便是长乐街,毕竟石元是在这里失去踪迹的。

  此时由于正值端午佳节,原本热闹的长乐街便更加喧嚣起来,人潮涌动,灯火通明。

  楼府的家丁们毕竟不是官军,此时在拥挤的街道上,被来往的人群所阻拦,无法有效展开搜寻。

  徐宁见状,便有了主意。

  此刻徐宁命先锋营的士卒在人群中开出一条道路,每几个士卒带着一个家丁去搜寻,这样也能增加辨认出石元的机会。

  徐宁则是骑着战马,穿梭于人流之中,居高临下的搜查着人流中孩子的踪影。

  可长乐街上人还是太多了,搜寻工作难以有效展开,而且长乐街路口、小巷过于密集,更是增大了搜寻难度。

  “除非是立刻开始宵禁,然后全城搜索,可那样……”

  徐宁明白,这边境之地,值此端午佳节突然开始宵禁,在百姓中会引起多大的恐慌。

  一刻钟后,徐宁还是派人将自己的想法上报给了杨均。

  此时,楼府的院中,由于突然发生走失孩子的事情,宾客们已然散去了,只留下略显狼藉的院子。

  在往里走,阁楼之上,坐在椅子上的杨均已经收到了士卒传来的,关于徐宁提议宵禁的想法。

  杨均转头看向来回踱着步的楼毅,数盏烛光映照下,对方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清晰可见。

  “楼公,你也听到了,搜寻工作很难开展。”

  “那便请杨府司尽快想办法,哪怕是宵禁,也要找出石元来,这石元真的不能出事啊……”

  楼毅平日里十分豪迈,此时声音却带上了些恳求的语气,显然是对这“石元”十分重视。

  杨均轻轻转动着茶盏,缓缓说道:“楼公,我已经封锁了所有城门,若再宵禁,是要乱的啊……”

  楼毅踱步的速度加快,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流下,滴在地板上,发出“嘀嗒”的声响。

  终于,楼毅像是做了什么决定一般,停下了脚步,来到杨均身边耳语一番。

  杨均手中的茶盏一下子扣到了桌上,茶水洒在桌上,顺着桌面流到了地上。

  片刻后,传令兵骑着快马,飞奔向武川镇各处,传递了宵禁的军令。

  一支武威军的百人队伍很快赶到了长乐街,队伍的幢将李玉松找到徐宁后,汇报了杨均下达宵禁的军令。

  “果然啊,跟我想的一样……李玉松,执行宵禁的军令吧。”

  “喏!”

  李玉松得令后,立刻开始调动起士卒来,士卒开始敲响锣声,大喊着“宵禁”提醒百姓们回家。

  起初,听到宵禁的第一时间,一些百姓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甚至因恐惧开始本能的逃离现场。不明真相的士卒以为是坏人,追逐下差点发生严重的混乱。

  但得益于徐宁第一时间将先锋营的士卒们穿插到了人群里,进行疏散分流,事态才没有往更坏的方向发展。

  终于,在半个时辰后,士卒们清空了整个长乐街的百姓。

  看着空无一人的长乐街,战马上的徐宁,同怔在原地的士卒们一样,脸上是茫然的神色。

  因为,那名唤作“石元”的孩子,仿佛消弭于天地般,没留下任何踪迹。

  城西,挂甲寺。

  挂甲寺是宣武帝时期建立的,坐落于武威军士卒驻地旁边,已建成十余载。

  据传,挂甲寺是由一位名为轲琮卫的幢将建立。这名幢将从军时英勇无畏,曾于景明三年征讨高车残部的一场遭遇战中,斩敌首级二十余,一战成名。

  可有一日,轲琮卫却突然遣散了所有家人和仆役,将甲胄和长刀挂于堂前,毅然决然的选择在家皈依,成了一名和尚,法号无刀。

  后来,路过这里的人想进来参拜,却发现屋里并未供奉佛像,反而是在大堂之上,挂着甲胄长刀。

  故而在人们口口相传中,这里便被叫做了挂甲寺。

  此刻,无刀和尚已经做好了晚饭。一名小和尚,手中一根细棍不停地轻点着地面,从大门外走了进来。

  小和尚鼻子一吸一吸的,许是嗅到了空气中的米香,脸上露出了笑容,稚声道:“阿爹,今天有米吃吗?”

  无刀和尚转过身来,昏暗的烛光下,纵贯整个额头的刀疤像是一张血盆大口,仿佛随时要张开一般,显得极为吓人。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