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高度保密
另一方面,毛骧心中有一个更大的野心,他不甘心一生只做一个被他人用异样眼光看待的人。他周围都是王侯将相、达官贵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久了,毛骧心中也有了一份出将入相的野心。正是在这份野心的驱使下,毛骧开始暗中搜集朝廷上下官员的各种罪行。朱元璋痛恨官员从百姓身上攫取利
即便一些向来廉洁的官员,这次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人人自危的氛围中,他们不得不抽出时间来撰写一些自白的条陈。
更令人担忧的是,朝廷最近出现了许多以除害为名,实则伤害同僚的行为。
近日,中书省充斥着互相弹劾的文书,互相攻击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官场行为,甚至涉及到了家庭琐事。
虽然已经惩处了一批趁机捣乱的人,但只要朝堂上的压力不减轻,这种人就会一直存在。
徐达已经好几天没有好好睡过一觉了。
虽然递上来的文书大多是一些琐碎的事情,但那些互相攀咬的官员却都是级别较高的,除了丞相之外,其他人根本没有资格处理这样的矛盾。
徐达对这种情况的不满不仅仅在于给自己增加了麻烦,更在于他从这件事看到了朝堂氛围已经达到了极点。
上一次他有这种感觉,还是在杨宪被问罪的那一年。
不过,杨宪那次的危机,最终皇帝是利用他老师刘伯温的病逝来平息的。
但这一次朝廷的危机并不那么容易解决,甚至徐达心里隐约有种感觉,这一次即使把李善长拉去祭天,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平息这件事。
毕竟,杨宪当年只是虚报政绩,皇帝惩治他的目的,也只是想借此打压刘伯温及其背后的浙东士族。
这种单纯的势力更迭虽然会引起一些痛苦,但最终还是会被新的利益既得者迅速压制。
但徐达已经知道,这一次朱元璋的目的是彻底废除丞相这个职位。
这其中涉及的利益纷争,远不是拉几个功臣进来背黑锅就能顺利度过的。
废除相权的本质是皇帝在与天下士族的力量进行较量,换句话说,就是皇帝选择了一条与朝廷大多数官员利益相悖的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通过朝廷内部的调整来转移压力,无疑是天方夜谭。
“这个办法虽然能把朝堂上的注意力转移,但这样做无异于把一个千斤重担压在了李保儿的肩上。”
徐达的担忧,朱元璋立刻就反应了上来,但他此刻仍然对这件事心存疑虑。
他知道徐达分析的这些并非没有道理。这一次如果不采取一些雷霆手段,是无法让那些利益受损的团体妥协的。
而战争就是雷霆手段中,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式。
然而,正是因为徐达所说的这条策略涉及到了战争,这才使得朱元璋心中的犹豫又增加了几分。
虽然在后世的历史书中介绍朱元璋时,更多的是强调他的文治手段,武功方面并没有被特别提及。
世人只知道朱元璋轰动天下的洪武三大案,却往往忽略了这位皇帝的军事才能,在历史上所有皇帝中也是顶尖的。
亲自带兵打过仗,并且在关键时刻做出神奇决策的朱元璋,对战争也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
李文忠这次带兵出征,是他早就和徐达商量好的计策,甚至兵部的一干人等都已经将北伐的具体策略制定出来。
然而,这件事在朝廷内部一直都是高度保密的状态。
目的是为了让李文忠这支奇兵以一种出奇不意的姿态出现在长城边境,以达到一举将这次贼患剿清的目的。
如果按照徐达说的策略去办,就会让这支隐秘的奇兵成为正大光明的出征。
这样一来,不仅战略效果达不到先前的要求,给予主将的压力也会倍增。
“陛下,此事倒也不用过于忧虑。李文忠的才干臣是知道的,在我大明的诸位将军中,用兵之稳能出李文忠之右者,恐怕也只有沐英那个小子了。
此次北征,我们要达成的目的就是要将蒙古人打出长城之外。
陛下您也清楚,以现在的粮草供给情况来看,暂时还无法达到涤荡漠北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把李文忠手里的这支北伐大军放在明面上去警告敌人,反而会是一件更加稳妥的事情。
以李文忠之才能,我大明的军队在长城一线,根本不可能被任何力量所撼动。”
见皇帝陛下心里还有疑虑,徐达这个时候也将局势细细分析了一番。
而朱元璋这个时候,眉头再次一扬,当即心里也有了计较。
事实证明,虽然大明的朝政现在多少有些混乱,但军队这一方面却是一如既往的稳固。
再把李文忠也叫进宫里来,把之前制定好的方案一番商讨之后,这位素来做事一丝不苟的将军立刻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朱元璋见状大喜,当场就下了圣旨。
再加上中书省丞相此时就站在一旁,皇帝亲手写了圣旨,随后交到丞相的手上。
丞相再向前走了两步,将圣旨递到李文忠手上,这样一道完整的圣旨颁布流程就结束了。
两天后,当胡轲还躺在床头,无聊地看着外面刚吐枝的柳树嫩芽时,应天府周围的村子就陆续收到了要调人去前线服军役的命令。
因为意识到接下来村子里将会有朝廷派的人过来,胡轲这两天也就索性装起了懒,就老老实实地躺在他的窝棚里,决然不出去一步。
若不是家里的那个小姑娘,不时地催着他出去晒晒太阳,本来就行动不便的胡轲恐怕早就和床融为一体了。
尽管如此,他每天晒太阳的时间都是这家人精心安排的。如果早上天空朦胧亮起,胡轲自由活动的时间就是中午太阳最烈的时候。
虽然大多数人一天只吃两顿饭,没有午餐,但这仅限于普通百姓。官吏们则不同,他们享受着皇粮,尤其是现在,他们利用执行任务的机会为自己谋取私利。尽可能回到公廨吃午饭是他们争取利益的一种方式。
收留胡轲的这家人之所以担心官府派人巡查,是因为他们担心官府知道家里有成年男子后,下次收人头税时会多收一份。现在供养胡轲已经非常吃力,如果再为这个不能动弹的人交一份成年男子的税,对于这个还住在窝棚里的小鱼户来说,压力实在是难以承受。
胡轲自然也乐于接受这种安排。如果不是因为腿脚不便和不能说话,他可能早就离开这里,以免给别人带来麻烦。然而,尽管他们想尽办法避免官府的干扰,但最终还是传来了不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