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原来是这样啊
李玉峰对京城还不太熟悉,听到“桃源堂”这个名字时没有太大反应。
身旁的纪大春听了,略显惊讶地问:“是桃源桥那边那个?”
柳依依点头确认。
纪大春一脸钦佩:“原来你是柳神医的后人,失礼了!”
李玉峰好奇地问:“你知道这个?”
“是的,桃源堂这个名气不仅我知道,城中百姓也都家喻户晓。”纪大春说起这个时一脸仰慕。
“记得十多年前汴州爆发瘟疫,太医院都派人去看了,却束手无策。当时桃源堂的主人柳神医,毅然决然地深入瘟疫中心,调配了一剂名为七味流金散的药,将瘟疫逐渐控制住。”
李玉峰听后一脸惊讶地说:“真是神医啊。”
纪大春叹了口气,说道:“真是遗憾啊,柳神医在返回京城的路上遭遇了山贼。后来,官府派出了官兵去围剿那伙山贼,汴州百姓自发前来数千人帮忙,最终将山贼剿灭,但柳神医却再也没能回来。”
玄衣卫的人大多冷情冷性,都在为此扼腕叹息。
听到这个故事,李玉峰也深感唏嘘。
好人却没有好报,这种事情是最令人惋惜的。
柳依依却不愿意多提往事,而是很专注地看着李玉峰,询问:“李公子,请原谅我的冒昧。刚才你所展示的复苏术,可否……传授于我?如蒙赐教,依依在此谢过。”
说完,她郑重地行了一礼。
李玉峰对于美女的态度向来宽容。虽然她可能年纪小了一点,但柳依依的确长得很美。
“可以,没有问题。”
他回答道,然后就在江边比划起来,“首先,让患者仰卧,仰头举下颌……”
这是他在前世广泛传播的急救法,几乎所有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人都能掌握。
于是他如数家珍,将方法传授给了柳依依。
这位神医的后人非常专注地聆听着,他从随身携带的药箱取出炭笔和纸,不停地做着记录。
看得出来,复苏术非常敬仰并深感兴趣。
一旁等待的难民们见状也都安静地等着,没有人催促。
柳依依,这位柔弱的女子,竟然愿意跑到荒郊野外为他们治病,而且还是分文不收。
在他们的眼中,柳依依就像是活菩萨一样,令人敬佩。
谁要是露出丝毫的不耐烦,恐怕都会被无数人的口水淹没。
“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李玉峰说完,抬头看见柳依依的眼睛似乎在发光。
旁边的纪大春和李青都是一脸诧异和敬佩的表情。
柳依依不认识李玉峰就算了,可纪大春李青是知道的,这位是谁?那是当今秦帝啊!
没想到秦帝,竟然连神乎其技都会懂……这已经不是简简单单医术了,连这种稀奇古怪的救人法子都会。
昨天在户部,李玉峰仅仅用了一个时辰就查出了那笔巨大的亏空,这已经让人惊叹不已了。
但是谁曾想到圣上的手段远不止于此。
李青也十分吃惊,虽然这件事有点难以启齿,但是人救活了,说明这个法子还是真有用的!这位圣上的本事可真大啊!
“不知李公子府上是做什么的?为何会精通这种救人方法?”柳依依忍不住好奇地问道。
李玉峰信口雌黄编了一个借口:“我家祖上曾是秦军医官,论治病比不上柳姑娘家传的医术,但战场上救治伤兵还是有些心得的。我没有学习医术,只是从小耳濡目染了一些。”
原来是这样啊。
柳依依恍然大悟,看了眼等待诊治难民们,遗憾地说:“改日……小女子想请李公子一叙,不知李公子可否方便?”
“没问题。”
李玉峰露出一个阳光明媚的笑容,和漂亮姑娘谈心什么的,他当然有空。
这时,他刚救的那个少年,在母亲的陪伴下走了过来,跪在李玉峰面前。
“恩公在上,小子李洋诩,叩谢救命之恩!”
说完趴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少年的母亲也在旁边陪着他跪下。
李玉峰将他们扶起,仔细打量这少年,发现他眉清目秀,长相俊朗,只是可能因为长期营养不足,显得有些瘦。
看到少年湿透的,被冻得真发抖,李青心中涌起一股心疼之情。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解下自己的袍子,披在了少年的身上。
少年赶忙行礼道谢。
看他举止得体,李玉峰不由得问:“你的名字是谁给你取的?”
“回恩公,乃是父亲所取。”李洋诩回答道。
李玉峰又问:“你父亲呢?”
李洋诩神色一黯:“家乡发大水,家父为人,已经没有了。”
听到这里,李玉峰又有些唏嘘。
为了救人而失去生命的人已经不少了。
但是同情归同情,安全教育还是要的。
他板起脸说道:“洪水如猛兽,为什么还要轻易下水?要不是我们正好在这里,你的小命不就没了?”
李洋诩低头道:“母亲病了,又无粮食。”
说着挠了挠脑袋,“我就想去江里摸两条鱼来给母亲炖着吃。”
听完这话后,李玉峰和在场的众人都是说不出的感动。
这么好的孩子真是难得一见。
最后李玉峰拍了拍李洋诩的头问道:“你有什么打算?是等疫情结束了和你娘再回老家吗?”
“你,还是……想留在京城?”
李洋诩没有犹豫,就语气坚定地说:“我打算留在京城,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和母亲,再过几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还会参加武举考试,为国家效力!”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言语间却充满了豪情壮志,让人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你学过武?”李玉峰有些惊讶地问道。
这少年看上去瘦瘦的,根本看不出来学过武嘛。
大秦创立之初,太宗皇帝,便以武力为基石奠定国基,他向全国各州各县发布诏令,广泛传播武艺之道。
为了选拔和嘉奖杰出的武士,他更是设立了每三年一度的武士考试制度,对那些在考试中展现出卓越武艺的士子,太宗皇帝会亲自授予他们武职,以表彰他们的英勇与才能。
武举考试由兵部负责组织和实施。
其考试内容多样,包括马射、步射、平射等射箭项目,马枪、负重,等力量测试,以及摔跤等身体对抗项目。
对于那些在学业上表现不佳的学渣们来说,武举考试为他们提供了一条不同于文举的出人头地的道路。
常言道“武艺非富,文采乃穷”,若没有一定的家底或家学深厚,实难登武道之巅。
这孩子难道还是个隐藏版的秦叔宝、罗世信一类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