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或许会发生粮荒!’
赵佶闻言浑身一紧!
向太后再次出声,“西北连年兵戈不断,军队最方便的就是在当地征粮。
或摊派,或购买,或强征,或纳捐。。。
可是现在连兵卒都只有月余粮草,可见秦凤路和永兴军路缺粮的程度已经很严重了。
现在才四月上旬,离夏粮收获还有两个半月左右的时间,近八十天的时间。
最好的局面就是五月份收到西北缺粮的公文。那样只需要坚持一个月的时间就能缓过来。
官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谋一时者,不足以某一世。先着手解决眼前的困局,然后在考虑怎么开源节流吧。
老身只想安安稳稳的把大宋交到官家手中,老身不想看到动荡不安的天下。
官家明白了么?”
赵佶点点头,神情沉重,一言不发。
“呵呵,官家不必忧虑。目前官家最大的事是准备做一个父亲。其他的事有老身替官家扛着。官家去忙吧,好好陪陪英儿。”
“儿臣拜谢娘娘。娘娘辛苦,儿臣告退。”
赵佶躬身行礼后看到向太后点点头,便出了宝慈殿。
想了想还是决定先不去坤宁殿了,张口说道,
“杨戬,派人找童贯来崇政殿。”
杨戬应喏,然后转身吩咐后面的一个小黄门。
一行人朝崇政殿走去。
崇政殿里,赵佶坐在椅子上思索着,不一会杨戬禀报说童贯到了。
“让他进来吧。”
童贯气喘吁吁的进门,然后走入里间,躬身行礼。
“臣拜见官家,圣恭安。”
赵佶见童贯来了,说道,
“安。原本准备去西北劳军的事延后。
先给枢密院准备两百万贯,这是给西北大军的粮饷。
然后呢,在准备两百万贯,这是给西北百姓准备度过粮荒的钱。
一应车马,优先供给,不得卡拿迁延!”
童贯和杨戬听到‘西北粮荒’都吓了一跳。
童贯连忙说道,“官家,灾情严不严重?消息确认了么?用不用臣去地方赈济灾民?
那群文官和小吏肯定会耽搁和贪污的,拖的时间长了恐怕会引起动荡。请官家早做打算!”
杨戬也开口道,
“官家,要不先把老臣几人的体己钱拿去赈灾吧。都在库房里堆着,暂时也用不上。救灾如救火啊官家!”
赵佶听到两人的话,有些差异。
后世不管是书上还是电视里,这两位都是大大的奸臣,被称之为‘贼’的人物,用大奸大恶形容他们一点都不冤。
只不过,后世是后世,现实是现实。
“嗯,不枉我费心培养你们。这种观念一定要保持下去!
‘为国为民,坚守本心’
只要你们一天为大宋奔波,为百姓着想,朕保证不负二位,享荣华富贵,获功名利禄,于朕而言,又有何难!”
“谢官家栽培,谢官家信任。
君以国士待臣,臣必以死报之!”
童贯闻言,直接一个跪拜大礼,以头磕地。
“臣何德何能受官家如此信任?
唯有以死效忠!”
杨戬也不多言,跪地叩拜。
“起来!我早就说过了,没犯错就不要跪。都一把年纪了,爱惜点身体不行么?别指望我去扶你们,太矫情了啊。”
赵佶几句话就把严肃的气氛给破坏的一干二净。
待二人起身,赵佶继续说道,
“目前还没到那种地步。不过我们要提前下手,占据先机!
挑一队机灵的,南下散播消息,就说‘西北缺粮,官家体恤兵卒,爱惜百姓,特意拿出四百万贯支援西北。粮食送去的越早,赚的越多!’
声势闹大点,争取多吸引些南方粮商大举运粮北上!
另外告诉梁师成,让他官威耍够了就赶紧办正事!
真以为他那点小心思我不知道?
南下除了想去看看苏大胡子以外,不就是想整顿一下各州府封桩库的人么?
派快马传讯给梁师成,五月廿三若是第一批粮食送不到京兆府,他就不用回来了。”
“官家是想让粮商大举送粮北上,从而降低粮价?”杨戬出口问道。
“是啊,若是没有大批粮食,就算把钱送到秦凤路和永兴军路,又有什么用?
再或者,当地商人要是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粮价居高不下,就算把内藏库搬空也不一定能让百姓不饿肚子。
现在趁早把消息散播出去,让粮商们送货上门,然后粮食多了,价格自然不会高太多,他们总不会把粮食再拉回去吧?
虽然发不了大财,但赚一笔还是可以的。也不算吃亏不是?”
赵佶说完,自己先不厚道的笑了。
“官家睿智,老臣佩服。”杨戬躬身说道。
“先是广而告之,而后压低价格?
官家,此策亦可用于筹措军粮军需,可以省一大笔花销!”
童贯跃跃欲试的说道,仿佛他就是驻守一方的大帅似的。。。
“行了,你们俩先商议一下,重点是一定要够快!一定要广而告之!等吃过午饭,杨戬也去安排一下吧。
忙活完了就回来找我,下午我会在崇政殿看公文。”
二人应喏,然后杨戬出去安排午饭,童贯则立于门口等着蹭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