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政殿里。
赵佶坐在椅子上,拿着奏疏,想着李学儒的那些话。
‘降低税赋’,‘抑制物价’,‘规定税目’,这些没有一样是现在的自己能做到的。
向太后听政,以韩忠彦等人为首的一群大臣又都是保守派。现在的朝臣根本就不会同意改动税法。。。
赵佶想了一会,发现自己现在除了陪媳妇,陪孩子,好像什么都做不了。
朝中有一群整天啥也不干,光挑皇帝错处,勇于犯颜直谏,并且铁骨铮铮的谏臣。
时不时的上份奏疏,批评皇帝,说你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要么就是挑大臣的错处,扰的你不得安生,想做事的,或者有心做事的,都被他们影响的勾心斗角,拉帮结派。
赵佶起身,挥了挥衣袖。
“走吧,去坤宁殿。”
。。。。。。
日子一天天过着,转瞬间便到了六月份。
时光最是无情!并不会因为你是谁或者身份特殊而有一丝停留。
五月十五日之后,赵佶便收到从熙河路到北方各路发出的求粮奏疏。
粮荒果然还是来了!
当天下午,赵佶便给两府下令,让西北各地官吏和禁军放粮,以工代赈,务必使百姓活命!
五月十六,两百万贯救灾款从汴京出发,车队向西,北诸路前进。。。
五月十八,梁师成组织的运粮队伍到达京兆府,粮价依然上升,直到二十文一斤。。。
五月廿二,南方粮商的车队到达京兆府,粮价开始降低。。。
赵佶为了培养商人的积极性,于廿五日下令,西北禁军和各地官府以十五文一斤的价格收购粮食。。。
有几位善于抓住机会的豪商趁机半卖半送的出售粮食,博得一个‘义商’的名声。更有驻守一方的大臣为此写奏疏,请求朝廷嘉赏义商,并赐匾正名。
赵佶听到这些消息,也是一阵激动,但是大臣们有不少人出言阻止。
他们认为商人逐利,应当打压而不是由朝廷为其正名。更有人直接用‘士,农,工,商’来贬低商人。。。
赵佶无法控制朝堂局势,只能忍着。
最后还是曾布出面,提出要大臣找向太后裁决。
向太后问明赵佶缘由,直接下诏书准备昭告天下义商之功绩。
韩忠彦本来还准备出言阻止,却被曾布斥责阻碍朝政。
最终诏书发布,西北之地的商人纷纷效仿。粮价得以稳定。。。
赵佶却将这群大臣的行为一一记在心里。
“官家,今天是不是该带臣妾一起去太庙祭祀先帝了?”
王繁英早早的收拾妥当,等赵佶来坤宁宫便迫不及待的问道。
赵佶想了想才问道,
“英儿和娘娘说了没?”
王繁英闻言笑容消失,
“还没有,臣妾现在就去,官家要等等臣妾。秀儿,你在此等候,我去去就回。”
说完还朝秀儿眨眨眼,又撇撇赵佶。
秀儿会意,躬身行礼应喏。
王繁英火急火燎的坐着銮舆朝宝慈殿而去,还连连催促宫女和内侍走快些。。。
“秀儿,给朕去福宁殿拿件衣服,就是那件灰色外袍。”
赵佶看到王繁英走远,试探着给秀儿说。
“翠竹,替姐姐跑一趟吧。那件衣服你也见官家穿过的。”
秀儿扭头便侍立一旁的翠竹说。
翠竹便是那三个宫女中的一个。另外两个一个叫碧玉,一个叫绿柳。
翠竹应喏,便去福宁殿给赵佶拿衣服去了。
碧玉和绿柳看赵佶脸色有些失落,相视一笑。
“官家莫要费心了,今日便安心带着娘娘一起吧。正好我们四个也许久未出宫了,今日陪着娘娘一起也是幸事。”
秀儿眨眨眼,朝赵佶说。
“好吧,既如此,我也不费劲了。只是,皇后娘娘的身体能不能禁得住清晨的凉风?你们没看到皇后没穿外袍么?还不快点送过去!”
赵佶看到墙角处衣架上挂着的袍子,朝四人不满的说道。
“啊!是婢子大意了。官家勿怪,婢子这就给娘娘送过去。”
秀儿看到衣架上的外袍,也是一惊。慌慌张张的便取下衣服朝宝慈殿跑去。
赵佶等秀儿跑远,朝杨戬挥挥手。一脸淡定的说,
“走吧,抓紧时间出发。别让皇后堵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