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撞破皇帝女儿身,假太监扶摇而上

第157章 张翰请辞

  “什么人如此大胆,竟然敢勾结蛮奴?”

  “我说武关乃是天下雄关,怎么会如此轻易被破,简直是丧心病狂!”

  “陛下,臣请立刻彻查此事,一旦查明一定要将这种大乾败类千刀万剐以儆效尤!”

  朝堂上人人激愤,不过也有人十分心虚,不安。

  一个便是躲在勋贵班里的庆丰侯与诚意伯二人,两人面上也是喊打喊杀,心中却心虚无比。

  另外就是那位兵部官员和御史大夫斐仲。

  后者被李逸一句话怼得无法回答,前者则忍不住在心里暗暗咀嚼李逸的话,想到要是真有人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兵部下达命令,调开了黄沙荡的守军。

  那么这个人是谁,难道是丞相府?

  丞相府居然勾结蛮族,这怎么可能……不,怎么不可能?

  自古以来,凡是权臣如果不能一直掌权,最后就没有有好下场的。

  而皇帝最近的一系列动作,已经让丞相府有些疲于招架了。

  如果再让皇帝这样发展下去,迟早要和丞相府不能共存,到那时候除非丞相真敢,并且有本事明着弑君。

  不然到时候不但张翰不会有好下场,连他的党羽亲族大概都难以保全。

  这种情况丞相如何能允许?

  这就是你死我活的局,作为权力动物来说,又有什么是做不出来的?

  若真是如此,那么他作为兵部官员,又这么糊里糊涂的冲出来,这和找死有什么区别?

  再想到皇帝刚才那句“诛九族”的话,这位官员差点没有瘫在朝堂上。

  心中后悔不已。

  我特么好好的,为什么要出这个风头?

  李逸却没有再理会他,而是再次对御史大夫斐仲道:“斐大人,现在知道陛下为什么要成立东厂了吗?”

  斐仲一听这话脸瞬间就涨红了。

  因为御史本职工作就是监察百官,李逸这句话等于就在指着他的鼻子说,“皇帝要搞东厂就是因为你们御史台无能,没能起到监察百官的职责。”

  他作为御史大夫,仅次于左右都御史,也算是御史台的核心人物了。

  李逸这话等于是赤裸裸的打他,以及整个御史台的脸。

  当即便是一声冷哼,“这么说来,李总管已经知道是谁在与蛮族勾结了?”

  “知道不知道能跟你说吗?”

  李逸一声冷笑,“我内廷可没有要向你御史台负责的权责,再说了,告诉你,打草惊蛇怎么办?”

  斐仲闻言顿时勃然大怒,“大胆,你一个阉奴竟敢污蔑本官?”

  “咱家污蔑你什么了?咱家有说你什么了吗?斐大人,你心虚什么呀?”

  李逸眯起眼笑眯眯的反问道。

  “你……”

  斐仲恼羞成怒,却一时语塞,就在此时皇帝却一声呵斥道:“好了,朝堂之上,成何体统,李逸,你退下。”

  李逸闻言连忙躬身应喏,然后微微一笑,退到一边。

  而后皇帝又道:“是谁勾结蛮奴,朕自然会彻查,不过这不是当务之急。

  眼下最重要的是,武关丢失,我大乾整个北方边镇便都在蛮奴铁骑的威慑之下,甚至会进一步威胁到京城。

  丞相府,可有应对之策?”

  丞相张翰闻言一皱眉,皇帝今天如此强势,这让他内心微微有些冷意。

  原本想要御史台的人出面打压一下,却没想到一贯口齿强悍的御史台,居然在他们最擅长的领域败下阵来。

  而此时,皇帝更是直接把威风撒到他头上了。

  不过此时此刻,皇帝占了大势,他倒不好说什么,只得道:“启禀陛下,此事事出突然,丞相府并无良策。”

  皇帝听到这话也是一皱眉,也有些恼怒,“父皇以辅政之臣托付丞相,朕自登基以来,国家内外诸事也皆有丞相一言而决,连天下人都笑朕是二皇帝,朕也没有丝毫怨言。

  而今国家遭逢大变,丞相居然就一句并无良策吗?”

  张翰神色却毫无波澜,闻言拱拱手道:“老臣无能有负先帝,有负陛下,臣请乞骸骨。”

  皇帝一听这话,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了下来。

  哪怕在后宫和李逸等人商量的时候,李逸已经先预设了这位相国的种种反应。

  但事到临头,她在衣袖中的手依然还是忍不住气的发抖。

  这哪是什么乞骸骨,这分明就是赤裸裸的威胁。

  她真想直接来一句“准了”,但是这却与计划不符。

  因为根据李逸的计划,皇帝暂时的目标就是掌控京畿,并且在京畿门口争取在京畿之外一举击败已经深入敌境的蛮族。

  这样一来,皇帝就算是真正建立权威以及基本盘。

  到那个时候,就算是天下分崩离析也无所谓了,有雄踞京畿的本钱,又有足够的威望和战力,无非就是重新在打一遍天下而已。

  事实上,按照李逸的分析,这天下不重新打一遍,有些改革就根本无法深入。

  虽然这样的计划她内心是犹豫的,因为这样一来,要付出的代价是不可想象的。

  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值得的。

  只是这事有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要有人为天下的分崩离析背锅。

  总而言之不能让人说,这天下的分崩离析是皇帝造成的。

  那么最适合背锅的人就是丞相张翰了。

  但很多事情想的清楚,真到临头,皇帝还是几乎掌控不住情绪,再想到这几年在此人的压迫下寝食难安的日子,更是忍不住暗暗咬牙切齿。

  而与此同时,朝堂之上,其他丞相党的官员听到张翰的话,却仿佛死了亲娘一样,纷纷哭嚎起来。

  有人大喊,“相国不可啊,大乾不可一日无相国啊!”

  有人大喊,“陛下,你快劝劝相国吧,国家如此情景,若是没有相国统领全局,大乾危在旦夕啊!”

  甚至有人直接大骂,“昏君,相国三朝元老,又受先帝托孤,为国为民,功勋卓著,若无相国,你只怕早就被权臣魏莽,刘怡所害了,你哪里还有今日。

  你今日不过羽翼稍丰就要驱逐辅臣,鸟尽弓藏吗?

  你不想想,没有相国,你的江山能保得住吗?”

  也有人道:“臣什么都不管,反正若是相国走,那这狗屁的官儿,老子也不做了。”

  “对,不做了!”

  整个朝堂骂声哭声不绝。

  偶尔有一两个中立的清流看不过眼,可刚一开口立刻就被群起而攻之。

  倒是大将军一党和勋贵在旁乐得看热闹。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