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最大收益者
如此局面,倒是令秦王政颇感为难,每每要说什么却话到嘴边犹豫不决。
右丞相王绾看到了秦王政颇感为难,便起身出班开口解围:
“王上,老臣有一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他一开口,争执的面红耳赤的两伙人便迅速安静下来,听听他的意见。
秦王政点了点头道:
“但说无妨。”
王绾这才朗声道:
“臣斗胆进言,臣依旧认为四王子时候去蕞城了。”
张仪开口说道:
“老臣以为,三公子应当前去封地。”
长安君成蟜立刻驳斥道:
“右丞相,莫不是你还是昨日那般说辞?若是如此,还是闭上嘴巴听我等说辞!”
王绾也不生气,淡淡一笑:
“非也!老臣看你们为了这件事争执的水火不容,想来从中调和,只要听了老臣言语,尔等自然会罢休!”
“哼!那我可就要洗耳恭听了,请讲!”
秦王政见王绾并非若日的老生常谈,赶紧命令道:
“快快说来!”
王绾看向那众争得面红耳赤的朝臣道:
“王上,诸位大臣,四王子正值青春年少,已然到了为我秦国建功立业的大好年华。”
“蕞城乃秦国最东之城,乃我秦国东出灭六国的第一站!”
“你们都说了四王子为人喜欢酒色,好玩乐。”
“蕞城以东乃是函谷关,除去楚国,乃是山东五国来我咸阳必经之路。”
“故而那些好玩之物无论美女还是美酒,四王子可提前玩耍享受,以方便其及时行乐。”
“此番去了封地蕞城,必然令其大开眼界,方便其成长,还能磨砺四王子,使四王子熟知地方政务以后,也可早日替我王分忧,镇守一方。”
“不是老臣自夸,此乃两全其美之不二法门!”
扶苏、昌平君熊启、老相国赢成这边听了十分满意,秦王政也在仔细琢磨。
长安君成蟜那边却蠢蠢欲动,王绾早已想好了措辞,赶在成蟜等人开口之前,继续朗声道:
“至于长安君担心四王子不能在我王面前尽孝,完全是多此一想。”
“蕞城距离咸阳不过二百里之遥,只要我王向见四王子,立即下诏,赶的快些,早上出发,晚上便可到咸阳。”
“如此一来,四王子天明岂不是又能为王上尽忠又能为王上尽孝,还能为秦国尽功!”
“这……”
此一番话,令长安君成蟜、胡亥等人可谓是无话可说。
这番说辞,既解决了四王子天明去蕞城的好处,又解决了四王子天明尽孝,如此话语,令朝堂之上争执不休的两伙人都无话可说。
秦王政看着王绾满意点头,暗中不住赞许:
到底是寡人心腹,老成谋国,一席话语便替他解决了为难之处,令那种朝臣再无争执的可能。
秦王政扫视着一个个沉默下来的臣子,他最后询问道:
“不知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老相国赢成拄着拐杖对着王绾夸赞道:
“右丞相所言极是,不愧为百官之首,老臣附议!”
随后支持四王子赢天明立刻去封地蕞城的人,也就是扶苏、熊启的党羽纷纷附议。
长安君成蟜还想替胡亥争取四王子天明留在咸阳的时间,不过面对王绾深思熟虑、无懈可击的建议,他还是选择了闭嘴,只能默默点头同意。
他所想的,反正四王子去不去封地,对胡亥都没有损失,反而有益处,只不过是少了一个替胡亥吸引注意力的蠢物罢了。
至此,朝堂之内,对于四王子天明是否即刻去封地蕞城一事终于有了最终的决议。
秦王政这就拍案宣布:
“寻常秦国老百姓也该为秦国效力!更别说是寡人的儿子!”
“寡人舍得!那便即刻令四王子天明去封地蕞城上任,不得迁延!”
秦王政宣布完毕,中车府令赵高朗声道:
“诸位大臣还有要事启奏吗?”
“……”
一众王子、朝臣皆默然,他们都得了到了自己想要的。
扶苏、熊启计谋得逞,虽说扶苏心中不忍,但总算是轻松了许多,寻思日后在别的地方多多补偿四弟天明。
成蟜、胡亥、赢成也没有损失,虽然赢成今日表面与成蟜等人意见相左,其实是早就商量好的,要不然老相国赢成和成蟜一个说法,势必会引起秦王猜疑。
反正胡亥迟早要面对扶苏,何不早些对抗起来!光明正大的斗法!各显其能!看谁能笑到最后!
两边的党羽也得到了他们想要的,那就是在各自下注的王子扶苏、胡亥面前尽心尽力尽忠,日后谁当了太子、乃至于秦王,必然会感念他们恩德!
而最大的受益人其实是被他们议论的四王子天明,自打秦王明察暗访之后,赢天明便知道咸阳再也待不下去了。
反正自己的目标就是当个咸鱼王子,逍遥享乐,与其在咸阳与人勾心斗角处处小心,颇费心神,还不如去蕞城无人管制,坐看云卷云舒,他斗任他斗,我自逍遥,反而乐的如此。
赵高见状,立刻朗声宣唱道:
“卷帘退朝!”
今日朝议就此结束,秦王政从后门去了偏殿,众臣见状,扶苏、昌平君熊启的党羽凑了过来,均是喜笑颜开。
走到扶苏、昌平君熊启跟前连声恭贺道:
“恭喜扶苏王子,贺喜扶苏王子。”
“四王子今日去了蕞城,扶苏王子便少了一个对手!”
扶苏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有些不舍,但正色道:
“我四弟什么情况你们也该清楚,他不懂政事,第一次便出任蕞城城主。”
“日后难免会做出一些荒唐事来,还让你们多多包容,能不上报我父王的就不要上报,有些事情能隐瞒下来就隐瞒。”
扶苏狠狠地瞪着眼前示好的大臣威严命令道道:
“但是谁日后敢故意寻我四弟的麻烦,我扶苏一个不饶他!”
“是,扶苏王子,我等一定照办。”
扶苏便带着师父淳于越等儒生走了。
胡亥那边也是热闹非凡,支持他的大臣基本上说着同样的奉承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