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善美不真

第79章 情与欲

善美不真 潇浪子 2116 2024-11-15 07:36

  吴正帆行此不齿之事也是无奈,或者说是一万个不愿意,可是他没有办法,即使他对龙奕青睐爱慕已久。

  楚姜收复襄阳的同时,豫州战场的梦军正不断加剧被动。齐军与吴军混战不止,还要分兵防备燕军,根本没有余力前来相助。东线南军则是在以寿春城为核心的防线中,一直与梦军对峙着。梦军四面开战,此刻可谓无军可援。庐溪城内的郑军与刚刚攻下荆南三郡的姜军以及原本奉命增援的吴越两军,也都配合默契,一直保证着南军的退路安全。当此形势之下,吴正冥不得不暂行权宜之计。

  龙奕也的确被带到了梦阳,这是他们最早计划的一部分,只是没想到襄阳会失守。

  龙阳深知此时不论此信是否真假,只要自己表示对龙奕的任何一点儿在乎,都会陷入被动之中。他不想,可他办不到,可以说吴正帆这次已经抓到了他的软肋。除此之外,那就是联军伤亡太过惨重,即使乘胜北上,结果也不容乐观。龙阳当即派龙叶给吴正平回话,容他考虑一天。

  “吴正冥好生可恶!”龙阳双拳重重砸于身旁柱子,“即刻赶赴关中前线,相告蜀王。”

  “诺。”

  把视线转回到素巍战场——巍军受到重创,正在加紧退回西河城。

  这是怎么回事?自是梦秦再次结盟,徐融出尔反尔的缘故。

  那日,慕容潜按照刘远谨的密令与徐融达成协议后,时刻率军紧随秦军之后,待一进入素地,共同合击令雅梦军。可平阳城的失守阻挡了他们前进的步伐,唯有强攻。无奈司马矩芗防守严密,秦巍联军竟一时久攻不下。

  半个月前,慕容潜派萧疏寒如常巡视军营,不料突然四处火起,战马突然受惊,骤然胡乱狂奔,营寨四周一下子变得混乱起来。原是秦军突然偷袭,梦军亦从城内杀出,正两面夹击营寨。巍军疏于防备,一时无法组织有效抵抗,很快产生多米诺骨牌般的连锁反应,局面瞬间失控。慕容潜在萧疏寒所率轻骑死战下,方才得以突围,在西河重新收集败兵,仅为原先一半。

  巍军大败的消息一传到太原,刘远谨就更加意识到素巍联盟的重要,即刻派人追上了前往上党的拓跋勋,令其分兵并亲援西河前线,又让萧疏寒赶往上党,权领巍军全力协助素军死守上党。然就在不久前,他还密授了拓跋勋进入上党以后伺机刺杀张昱险的旨意,以断素室血脉,然后嫁祸给赵珂,趁其内讧,一举占领上党,然后兵出素地,实现雄霸并州九郡的夙愿。可秦军反目得太快,将他的这一如意算盘彻底打烂,并陷入了被动局面——一旦上党或者西河失守,太原也就不得安宁了。

  萧疏寒接到君令准备前往时,亦恰好收到了张昱险派人送来的书信,说是有一件大事要告诉他。萧疏寒深知正是素巍联手的关键时刻,故不敢耽误,日夜兼程前往,才得知原是那张昱险欲为其与素国三公主做媒,喜结素巍之好。萧疏寒一时踌躇不已,因自己并未见过三公主,而自己也已有了心上之人,可现在拒绝,又于两军联战不利。

  张昱险见其良久不语,只是笑了笑说:“你为何不先见见了再考虑呢?”

  萧疏寒也只好权且应下。

  随着张昱险示意,一位举止端庄的姑娘,缓缓走上前来,双手互扣。与此同时,萧疏寒眼中尽露惊讶之色。倒不是这位姑娘有多么倾国倾城与国色天香,只是这位姑娘正是当初朝夕照顾自己的心上之人,那位十七八岁的少女,张昱睿。

  望着又惊又喜的萧疏寒,张昱险只是笑了笑问:“萧将军考虑得如何?”

  干脆利落了二十二年的萧疏寒第一次显得有些委婉揶揄:“全凭素侯之意。”

  徐融当时之所以转变态度如此之快,是因为他知道,当时能救长安的,只有已经入关的陈长云及其所率的五万梦军。只有越快有力地打击巍军,才能越让吴正冥放心,陈长云也才能更加奋力尽心地防卫长安,为赶往增援的秦军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至于自己的声名,于此相比也就算不得什么了。基于此,其才亲自率领秦军轻骑与吴铁尘一道赶到了襄阳,似乎比梦军还要急着救襄阳。但除了长安危机促使他这么做外,那就是南军北进的危险气息。

  面对此次凉晋蜀渝的群起而攻,他明显可以感知到,这些力量虽然无法单独抵抗梦秦这样的强国,可在同种威胁之下,居然可以瞬间合成一股令人生畏的强大力量,此次襄阳危机就是最好的证明。一旦南军,尤其是楚姜问鼎中原后,原本雄霸天下的梦国地位将会大大下降,这对于秦国并不算是好事。

  先不说此次长安危机能否解除,但就战后而论,到时秦军四面皆敌,群狼环伺,亡国之危亦非妄言。这些形势和后果他应该也必须看到,只因他是护国大将军。即使与徐梓亮的意见有诸多不合,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理念是深入其骨髓灵魂深处的。在前往襄阳的路上时,他就在想,这次回去,无论如何都要死劝徐梓亮,至少在自己有生之年不要再东出相争。秦蜀世仇只能暂时先以秦岭长城一线为防御重点,坚守不战,再伺机反间凉晋同盟。

  可以说,徐融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护国大将军,他的一生都可以说是“护”的写照。不论少时冲锋,获以先王赏识,或是壮时封将,镇守一方,还是老来挂帅,为国而战,皆充满着一位大将军的忧国忧民情怀,尽管他怎么也想不到这次出征竟是自己的最后一战。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